关于抽象,我们被日本人误导了,数学并非抽象,数学只是象
前面我写了篇文章 , 观点是 , 唯有中国存在真正的抽象思维 , 西方的抽象都是假抽象 。 (《真正的抽象思维唯有中国有 , 西方至今并未达到真抽象》)很多朋友在留言中说 , 应该对概念的界定再严密一些 。 下面就对“抽象”这次词深入讨论一下 。
“抽象”这个词 , 乍一看是个纯正的中文词 , 但是实际不是 , 是一个正宗的“香蕉词” 。 关于“香蕉词” , 我之前写过两篇文章 , 大家可以参考 。 我是仿照“香蕉人”来造的这个词 。 “香蕉人”就是“黄皮白心”的人:外表是中国人、华人 , 但是内在的思想、精神则西化了 , 欧美化了 。 “香蕉词”也是“中表西里”的现代汉语词汇 , 字都是汉字 , 但是却赋予了新的西方内涵 。 “香蕉词”实际上是西化的汉语、汉字 , 也代表着中国被西化的最深层次 。
实际上 , “香蕉词”大都是日本人发明的 , 然后经过所谓的“新文化运动” , 被当时的日本留学大量从日本引进 , 构成了“白话文”的重要基石 。
“香蕉词”的存在 , 给现代人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带来巨大的危害 , 因为会让学习者误以为 , 这些“香蕉词”的内涵就源自中国文化和历史本身 , 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之实情 。 “抽象”这个词也能很好说明这一点 。
关于抽象 , 我们被日本人误导了 , 数学并非抽象 , 数学只是象// //
“抽象”从其字面的意思看 , 就是把“象”抽掉、去除 , 做到“无象” 。 “抽”、和“象”都是正宗的汉字 , 但是 , 将两个字放在一起 , 形成一个固定的词汇 , 却为中国传统所无 , 而是日本人的发明 , 然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 作为西式的“新文化”传入中国 。 是用汉语来表达西式思维 。
“象”是中国本土概念 , 中国也当有有“抽象”的思维 , 但是 , 中国的“抽象”却与西方的“抽象”截然不同 , 甚至根本相反 。 因此当时的日本人构造“抽象”一次 , 去对译英文“abstract”是错误的 。 西方不存在中国意义上的“抽象” , 而西方的“abstract”并非是真正的抽象 , 而依然属于一种象 , 并没有真正地把象抽掉 。 “abstract”是“象”而非“抽象” 。
还是那个判断 , 在人类文明史中 , 唯有中国做到了真抽象、无象 , 西方并没有做到 , 他们的文明自古至今都是“有象”的 , 都是停留在象的阶段 , 都是“有象文明”而非“抽象文明” 。
西方人认为 , 数学不仅是抽象的 , 而且是抽象思维之核心 。 但是 , 在中国传统中 , 却恰恰相反 , 认为数学是象 , 而非抽象 。 “数”是“象”传统观点 , 在《易经》、易学中有最明确的体现 。
在《易经》中 , 八卦符号叫“象” , 也叫“数” 。 “象”就是“数” , “数”就是“象” 。 因此卦象也叫“象数” 。
我们现在看到的卦象似乎与数学没有关系 , 而是由非数字的阴阳符号组成的 。 但是 , 只要我们去稍微了解一下易经的成卦方法(筮法)就会知道 。 易经的成卦过程 , 是一个数学运算过程 , 也是一个函数求值过程 。
64卦的每一卦的卦象有自下而上的六爻组成 , 每一个爻就是一个或阴或阳的符号 。 易经成卦方法(筮法)的核心就是确定每一爻的阴阳 。 每一爻的阴阳则取决于数字、数值 , 如果是偶数则是阴 , 如果是奇数则是阳 。 因此阴阳符号实质就是数字的奇偶符号、单双符号 , 也是一种数字符号 。 这样卦象就是一个数字符号组合 , 这个组合本身也可以看成一个数字 。 在《左传》中 , 就有将卦象直接当数字用的记载 。
那么 , 可以确定每一爻阴阳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是通过对一个函数进行求值得来的 。 这个函数我们不妨称之为“成卦函数” 。 这个函数最终输出两个数值 , 六或九 。 如果得六 , 就是阴爻 , 如果得九 , 就是阳爻 。 函数的自变量 , 就是随机抽得的蓍草的根数 。
在《周易》中 , 每一爻实际上是用两种方式来表示的 。 一种方式就是阴阳符号 , 另一种则是数字 。 每一爻都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 。 前面的数字表示该爻的爻位 , 后一个数字表示该爻的阴阳 。 “爻位”就是在每一卦的六爻中 , 该爻处于第几爻 , 顺序是自下而上 。 如果爻位是2的阴爻 , 就是“二六”来表示 。 如果爻位为5的阳爻 , 就用“九五”来表示 。 “九五之尊”就是来源于此 。
关于抽象 , 我们被日本人误导了 , 数学并非抽象 , 数学只是象// //
关于抽象 , 我们被日本人误导了 , 数学并非抽象 , 数学只是象// //
事实上 , 从考古证据看 , 阴阳符号的出现更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 。 在此之前 , 是没有阴阳符号的 , 易经的卦象是直接用数字来表示的 。 就是所谓的“数字卦” 。
正因为如此 , 在易学中 , “象”和“数”实际是一回事 。 在这个意义上 , “抽象”就是“抽数” , “无象”就是“无数” 。
在易经中 , 的确存在“抽象”、“抽数” , 也是“无象”、“无数”的概念 , 就是“义理” 。 “义理”是“无象”的 , “无数”的 , 也是“抽象”、“抽数”的 。 象数只是表达义理的手段 , 这就是更简洁的“文以载道” 。 “象数”就是“文” , “义理”就是“道” 。
在两汉时期 , 正是由于搞乱“象数”和“义理”的关系 , 而陷入一种迷信 , 认为“义理”本于“象数” , 这样就错误地把象数当成易经之本 , 出现了所谓的“象数派”、“象数易学” 。
由于“象数派”的形成是在两汉时期 , 在中国历史中也是比较老的 , 于是导致后人出现误解 , 认为“象数易学”就是易学之原始状态 , 就是易学之正宗 。 事实上并非如此 , “象数易学”实际是在战国及两汉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 这一历史时期最大的特征是“迷信” 。 迷信灾异、鬼神、巫术 。 表现在学术上 , 就是五行阴阳学的出现、谶纬学的出现 , 以及“象数易学”的出现 。
汉武帝不仅开疆扩土 , 抗击匈奴 , 而且还践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建立了主导中国此后两千年的政治和学术范式 , 无论“文治” , 还是“武功” , 都非常显赫 , 堪称中国皇帝界的第一人 , 比秦始皇还要伟大 。 秦始皇只有“武功” , 而没有“文治” 。 但是 , 就是这位如此伟大的汉武帝 , 却非常的迷信 , 相信巫术 。 迷信到什么程度 , 迷信到以巫术的理由杀掉了当时的太子 。 太子是什么概念?他不仅是汉武帝自己的亲儿子 , 而且还是未来的皇帝 。
汉武帝之所以如此迷信 , 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历史环境使然 。 不是他一个人在迷信 , 而是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不正常的迷信状态 。 汉武帝所践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来自当时的大学者董仲舒 。 按说 , 学者 , 尤其是儒家学者是最不迷信的 , 孔子就“敬鬼神而远之”、“不语怪、力、乱、神” 。 但是这位董大学者却非常迷信 , 他非常迷信灾异 , 认为任何非正常的自然现象都是有意义的 , 都是上天对人的警戒 。 并基于此 , 提出他神学式的政治理念“天然感应” 。 东汉班固所编写的《汉书》干脆增加了一块内容叫《五行志》 , 专门记载历史中的灾异 。
直至魏晋时期 , 中国的风气才开始大变和回归 , 开始反对两汉所盛行的迷信 。 他们的口号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 这个“名教”其实就是两汉的学术理论 , 这种学术理论又是受迷信所影响的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越名教而任自然”就是“越迷信而任自然” 。
魏晋玄学所崇尚的三部经典是《老子》、《庄子》、《周易》 , 号称“三玄” 。 这三部经典有两个共同之处 。 第一都是不信鬼神 , 而明确倡导自然秩序 , 尤其是《老子》、《庄子》绝不讲宗教、祭祀 。 第二 , 都崇尚和记录了中国的最上古时代 , 中国的上古时代反而是不迷信的自然时代 。
因此 , 魏晋玄学 , 实际上是一次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回归 , 回归到那个不信鬼神 , 不迷信 , 崇尚自然的时代 。 正是这个情况下 , 出现了“义理派”易学 , 贡献最大者是王弼 。
后人将易学分为两大派:象数派、义理派 , 很容易产生误导 , 使人误以为 , 这是自古就有的两个对等的相互竞争的学派 。 事实上 , 易经中不存在一个所谓的“象数派” 。 易经的本质在义理 , 易学本质上就是义理之学 , 不存在象数之学 。 象数派的出现是在两汉迷信盛行的情况下 , 所出现的对易经的错误的迷信的解读 , 是反易经的 , 也不属于易学 。
正因为如此 , 自王弼之后 , 易学的主导就是“义理易学” 。 “义理易学”的出现 , 并非是易学的进步和进化 , 而是易学的复兴和回归 , 回归到其原来的本然状态 。
“义理”不仅是易经的本质与核心 , 也是整个经学系统的本质与核心 , 甚至也是整个中国文明、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
那么义理是什么 , 就是人心的基本属性 。 因此 , 宋明理学学“心即理”、“性即理” 。 “义理”和人心、人性是一回事 。
人心是什么?是人的思维、思考主体 , 人的一切思维、思考都是由人心这个思维主体所做出的 。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 , 唯有中国文明意识到了人的思维、思考主体的存在 , 即人心的存在 , 而且以人的思维、思考主体为本位 , 以人心为本位 。 认为“人心-义理”才是世界上最神圣、最重要的东西 。
这里一定要把人心和人心的思考结果严格区分 。 人心是指人的思考主体 , 是思考本身 。 思考的结果尽管是由人心所发出 , 但是一旦发出 , 一旦离开人心 , 就不是人心了 , 而是外物了 。 这些东西包括:一切的知识理论;一切的宗教设计 , 包括神;一切制度设计 , 包括政府、法律;等等 。 这些都是“物”而非“心” 。
这些作为人心思考结果的人造之“物” , 一旦出现 , 就会对人本身 , 对人的心性构成制约 。 中国学问的核心不在“物” , 而在“心” , 就是在倡导和维护“心”的独立和自由 , 破除“物”对“心”独立和自由的干扰和影响 。
也只有“心”和“义理”超越任何“物象”的 。 易经的象数 , 是“物”而非“心” 。 “心”和“义理”才是真正“抽象”的、“无象”的 。
西方文明自古至今 , 都没有出现真正的“心”的概念 , 也没有出现“义理”的概念 。 他们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象”的水平 , 以“象”为本位 。 当然这个“象”本身的“抽象”程度才一直不断地提高 。 譬如从有具体物理形状的多神教神 , 到脱离具体神像的一神教的神 。 再从一神教的神到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哲学实体 。
最终 , 在现代文明中 , 认为数学是最高的“抽象” , 这是“科学真理”的内核 。
事实上 , 从中国文明而言 , “抽象”是由三个阶段的:具体的物>数学式的象>人心-义理 。 唯有达到人心-义理的层次 , 才是真正的抽象 。 但是 , 在西方“抽象”的过程却仅仅有两个阶段:具体的物>数学式的象 , 缺少了至关重要的“人心-义理”这一环 。 于是 , 西方人就错误地把数学式的象 , 把数学当成了真正的“抽象” 。
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人用汉字“抽象”去对译西方作为假抽象的“abstract” , 说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是非常肤浅的 , 仅仅学到了一个皮毛 。
关于抽象 , 我们被日本人误导了 , 数学并非抽象 , 数学只是象// //
甲午战争之后 , 中国开始兴起第一股留学热 , 目的地就是日本 , 而非欧美 。 然后 , 那帮年轻的日本留学生 , 就被当时日本的学术界洗脑了 , 这肤浅的日本文化“拿来主义”到中国 。 形成了主导此后白话为的“香蕉词” 。
- 观赏牡丹,关于牡丹花的聊斋故事——《香玉》
- 一寸山河一寸心、十万青年十万军,铭记历史,关爱抗战老兵,我们一直在行动!
- 我们复刻了一套古代桌游
- 那些年被我们“误读”的古诗词,你的理解真的是对的吗?
- 中国海军:我们受了多少窝囊气,才有了今天
- 原来 我们的川渝地区的川东猎犬 有着这么牛逼的高贵血统!
- 《鹤唳华亭》萧定权为什么这么难?范闲:我们身边的人不一样
- 马未都:他砸了上百万件中国文物,赚了数亿元,我们却无能为力!
- 苏轼有多爱吃?这38句诗词,全是关于吃的
- 从甲骨文到楷书,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