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 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 , 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 , 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 , 还乡须断肠 。

这阙熟悉的《菩萨蛮》是晚唐著名的词人韦庄在南方避难的时候写的 , 全词语意自然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花间词派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 , 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 , 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 《花间集》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 , 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 , 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 , 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 。 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 。 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 。 其中温庭筠、韦庄是代表作家 , 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 , 但风格不同 , 温词秾艳华美 , 韦词疏淡明秀 。 其余词人 , 多蹈温、韦余风 , 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 , 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 , 格调不高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 , 字端己 , 汉族 , 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 , 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 为唐睿宗时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 其家族至韦庄时已中衰 , 韦庄的父母早亡 , 其家境因而寒微 , 他自少孤贫力学 , 才敏过人 。 他想科举应第 , 却遭逢黄巢军攻入长安 , 未及脱身 , 困在长安战乱之中 。 三年后辗转到了洛阳 , 谁想战火很快又烧到了洛阳 。 两京陷落 , 该何去何从呢?唐皇帝僖宗已经逃往了四川 , 很多人也跟着往那跑 。 可是韦庄却想到了江南 , 那是他早年“平生志业匡尧舜”时曾经游历的地方 。 那段东游经历中 , 江南的美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 加上听说那里没有战事 。 这样 , 韦庄举家从关中来到了越中 , 在金陵、润州、婺州等地流浪辗转 。 只是没想到 , 江南这一呆 , 就是十年之久 。 客居江南的这十年 , 成为了韦庄人生中重要的历程 , 也改变了他的词风 。 一个人 , 年轻时如果去过江南呆过 , 那他的后半生 , 注定永远要成为江南的俘虏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景福元年(892年)秋 , 五十岁的韦庄准备长安应试 。 经过长途跋涉 , 终于到达长安 。 不幸的是这次他又落榜了 。 直到乾宁元年(894年) , 年近六十的韦庄终于得中进士 , 被朝廷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 , 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 由于对时局中兴的期望值不高 , 在登第之后 , 韦庄又开始为“著身”而早做打算 。

乾宁三年(896年)春 , 韦庄先来到童年时居住过的下邽(今陕西渭南) , 随后北上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 , 辗转来到了宜君县 。 在此得到皇上诏令 , 才骑马匆匆相别而去 。 原来 , 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相互攻击 , 唐昭宗命令韦庄为判官 , 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 , 前往劝二人和解 。 到蜀后 , 王建并不理会昭宗的诏书 , 仍然大败顾彦晖 , 占据了两川之地 。 对于韦庄来说 , 此次入蜀 , 却得到了王建的赏识 。 王建很希望招韦庄至自己的幕下 , 可他并没有立即答应 , 仍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光化二年(899年) , 韦庄被除任为左补阙 。 在此期间主要干了与政局无关 , 却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两件事 。 其一 , 在历史文化遗存上 , 与兄弟韦蔼合作编著《又玄集》 , 集中收录了“才子一百五十人 , 名诗三百首 。 ”其中有妇女诗十九家 , 不但为诗集收录女子诗开了先例 , 也给妇女对中华文化事业的奉献作了充分的肯定;其二 , 是为虽未通过或参加科考 , 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历史人物 , 如李贺、贾岛、温庭筠、陆龟蒙等十人奏请 , 追赠为进士名誉或赠官 。 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有三:首先是体现了韦庄对当时科举中重试卷 , 轻能力弊病的纠正;其次是将选才仅以评判试卷为标准 , 扩大到与文化人能力相关的作品(当然包括质量两方面)及社会影响上;其三 , 从选才目的上 , 由单方面为朝政负责 , 转向兼顾为考生个人发展着想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 , 宦官发动了宫廷政变 , 囚禁昭宗 , 假拟圣旨 , 立太子李裕为帝 。 听到这个消息后 , 韦庄深感绝望了 , 他下了投靠王建的决心 。 韦庄入蜀后 , 以保地方平安为已任 , 特别是抚民方面 。 在任掌书记期间 , 有一个县令扰民 , 韦庄上书于王建说:目前“正当凋瘵(zhài)(病)之秋 , 好安凋瘵;勿使疮痍之后 , 复作疮痍 。 ”即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的意思 。 在此兵荒马乱的年月 , 难得还有人为民着想 , 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 王建就此而任用韦庄为起居舍人 。 在避免内战方面 , 韦庄又做了两件大事 , 一是阻止了王建以“思为祖上报仇”为名征讨朱全忠 , 避免了发自于蜀内部的主动战争 。 如天祐元年(904年)八月 , 昭宗被朱全忠所杀 , “高祖(王建)颇内怀兴复” , 韦庄遂“以兵者大事 , 不可仓卒而行”进行劝阻 。 天祐三年(906年) , 韦庄被任以西蜀安抚使 。 二是识破了朱全忠欲吞并蜀的诡计 , 避免了来自外部藩镇的被动战争 。 “梁(朱全忠)复通好高祖(王建) , 推高祖为兄” , 韦庄笑着说:“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渊 , 后为李渊所杀一事) 。 ”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历史故事——襄助前蜀建国的词人宰相韦庄// //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 , 唐王朝正式寿终正寝 , 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 , 建国号梁 , 改元开平 , 以开封为国都 , 史称后梁 。 韦庄闻讯后 , 本着维护一方安宁的原则 , 与诸位将领共同劝进王建说:“大王虽忠于唐 , 唐已亡矣 , 此所谓天与不取也 。 ”于是 , 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 , 拥戴王建即皇帝位 。 韦庄一系列举措使得蜀地在最小程度上减轻了战乱之患 , 可谓功不可没 。 次年韦庄被委任为宰相 , 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 , 后终身仕蜀 。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 , 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 , 享年七十五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