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过去的史学研究者对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姜维指责颇多 , 可以陈寿、孙盛为代表 。 陈寿在《三国志》中指责姜维以蕞尔之地穷兵默武 , 以致国破身亡 。 孙盛对姜维指责更为激烈 , 他列举了姜维的种种罪由 。 综括陈寿、孙盛所言 , 姜维的罪状主要有三条:一是好战扰民 , 二是守蜀不当 , 三是有亏节气 。

那么 , 这三条罪状真的成立吗?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

先说说姜维的第一条罪状:好战扰民 。

好战扰民指姜维屡兴军旅 , 伐魏无成 , 消耗国力 。 其实 , 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并非自姜维始 , 更不是姜维所制定 , 姜维不过是继承了诸葛亮的做法 。 奇怪的是 , 陈寿、孙盛并没有指责诸葛亮好战扰民 , 何以要由姜维来承担其罪名呢?

蜀汉政权建立前 , 统治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一直未能处理好同益州土著地主的关系 , 刘备入蜀后 , 诸葛亮根据以往的教训 , 采取威恩并施 , 德刑兼用的两手政策 , 从而在益州建立起较为巩固的统治 。 但是矛盾并没有消除 , 不时会发生一些冲突 , 李严被废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 , 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

诸葛亮在世时 , 凭借其杰出的政治手腕 , 使矛盾始终没有激化 , 诸葛亮一死 , 矛盾就日趋表面化 。 益州土著地主的代表谯周公然抛出《仇国论》 , 认为蜀汉“可为文王 , 难为汉祖” , 否定了蜀汉政权藉以招揽人心的“恢宏汉室”的旗号 , 反对以攻为守的策略 。

陈寿是谯周的学生 , 也就沿袭其师之说 , 对以攻为守的策略大加指责 。 但是 , 他们毕竟不能也无法否定诸葛亮这位蜀汉政权的创立者 , 至多只能稍加微词 , 于是就对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横加指责 。 可见 , 好战抚民之罪并不能成立 , 陈寿以此指责姜维不过是沿袭师说 , 不满诸葛亮以攻为守策略的曲折表现 。 而以攻为守无疑是使蜀汉政权获取生存的正确策略 。 因此 , 若以此作为姜维的罪状 , 并不能成立 。

再说说姜维的第二条罪状:守蜀不当 。

早在魏军大举伐蜀之前 , 姜维就向后主建议分兵拒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等战略要地 , 以防未然 。 由于黄皓专权弄事 , 致使这一有效的防御措施未被采纳 。

及至大军压境 , 蜀军或败或降 , 两地相继失陷 , 幸亏姜维退保剑阁 , “列营守险” , 钟会盖因“粮运悬远 , 将议还归” , 深感无可奈何 , 因而成功地阻挡住了魏军的进攻 。

只是由于邓艾出奇兵 , 由阴平入 , 间道而进 , 绕出其后 , 绵竹迅速失守 , 魏军直插成都 , 显然 , 这不能由姜维负责 。 事实上 , 后主刘禅在谯周的怂恿下 , 投降速度之快 , 令人吃惊 , 即使姜维回师 , 也是无济于事了 。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 , 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

再说 , 守蜀不当以致亡国之罪同样不应由姜维来承担 , 责任在昏庸的刘禅 。 胡三省就说“蜀之将士岂肯下人哉 , 其主不能用之耳!”设若刘禅能远黄皓 , 用姜维 , 蜀汉之亡谅不至如此之快 , 孙盛不言刘禅之昏庸 , 黄皓之弄奸 , 而独责姜维“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 , 将亡国之罪加在姜维一人头上 , 显然是不公正的 。

最后说说姜维的第三条罪状:伪降钟会 , 有亏气节

这里 , 我们首先要分辨一下 , 什么是气节?气节指的是志气和节操 , 属于道德范畴 , 在不同的时代 , 气节的具体含义是有差别的 。

在封建社会中 , 往往指的是刚正不阿、坚贞如一、清白俭素这样一些美德 , 当在反抗异族压迫时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时 , 就上升为民族气节 。

魏蜀之争说不王是民族压迫、民族征服 , 也就无所谓民族气节 , 因此 , 所谓“国亡弗死”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 蜀汉灭亡 , 不少人去曹魏任职 , 孙盛、干宝都没有指责他们有亏气节 , 那么 , 倘使姜维真的投降曹魏 , 也无可非议 。

姜维自27岁入蜀 , 40多年间 , 奔波战阵 , 不谋私利 , 不拘私情 , 其操行之清白 , 在封建士大夫中是不多见的 。 当时人却正就曾评论说姜维身处上将的高位 , 为百官之尊 , 却宅舍简陋 , 家无余财 , 连妾的德行都很好 , 从不爱声色享乐 , 衣服仅仅够穿 , 马只备了够骑的 , 饮食也很节俭 。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他是忠心耿耿的三国名将 , 为何饱受诟病?他的三大罪状成不成立?// //

试想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 能够做到这样的有多少人?尤其应该指出的:姜维确实是一心为汉 , 效尽全力 。 就在刘禅投降 , 蜀汉亡国的情况下 , 他仍然以恢复蜀汉为己任 , 希望以反间计重建蜀汉 , 其成败与否自当别论 , 其精神能说是有亏气节吗?

王鸣盛将姜维比作南宋亡国之际的陆秀夫、张世杰 , 这比喻当然不尽恰当 , 但可以看出 , 姜维和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一样 , 都是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

当然 , 我们并不否认姜维和蜀汉政权的安危关系密切 , 但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 , 决不是一个人的意志、行动决定的 。 姜维一心想继承诸葛亮遗志 , 恢宏汉室 , 用心良苦 。 可是蜀汉政权已今非昔比 , 刘禅昏庸 , 黄皓擅权 , 益州地主拒不合作 , 内部矛盾重重 , 而曹魏则国力日强 , 兵势日盛 , 姜维的主观愿望不符合客观形势 。 因此 , 蜀汉的灭亡己是历史的必然 , 等待着姜维的只能是一场历史悲剧 。

而我们的历史学家如果看不到这一点 , 一味地指责姜维 , 把蜀汉亡国之罪推诿于其一人 , 那就是失之于谬误 , 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

事实上 , 我们可以看到 , 姜维虽饱受非议 , 但他的军事才能、政治品德、个人操行都是十分杰出的 。 综观姜维一生 , 戎马疆场四十余年 , 抚羌戎 , 取陇西 , 败曹军于没西 , 拒钟会于剑阁 , 屡建军功 。 他秉承诸葛亮遗志 , 以恢宏汉室为己任 , 为蜀汉出生入死 , 忠心耿耿 , 堪称一代名将 , 蜀汉良臣而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