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三大战将,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曾跟吕布混过!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

提起合肥之战 , 不少三国爱好者第一反应大抵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以寡敌众击败孙权这场战役 。 此役中 , 曹营三大名将张辽、乐进、李典摒弃前嫌、默契配合 , 搭台唱了一出大戏 。 小说《三国演义》中 ,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除了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战役中给予孙权沉重打击外 , 另在第五十三回还曾经痛击过孙权 。 该回目中 , 李典临阵射杀东吴将校宋谦 , 张辽将计就计射杀东吴大将太史慈 , 令东吴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 不过 , 小说第五十三回“孙仲谋大战张文远”的故事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 , 而是小说作者糅合了多则历史资料改编而来 , 其基本原型是历史上张辽的长社镇乱 , 但此间乐进、李典并未参与 , 太史慈也并非因此而身亡 。

然而 , 也正是因为小说多次的渲染 , 张辽、乐进、李典这一组合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 笔者今就试对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些许问题进行考辨 。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曾跟吕布混过!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 , 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 , 曾跟吕布混过!// //

一、历史上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的具体时间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 曹操从南郡撤回许昌时 , 曾对曹仁言道:“合淝最为紧要之地 , 吾令张辽为主将 , 乐进、李典为副将 , 保守此地 。 ”小说认为 , 赤壁之战后 , 张辽、乐进、李典旋即被曹操安排守御合肥 。 此后 , 才陆续发生了第五十三回、第六十七回张辽、乐进、李典与东吴对战的诸多事件 。

历史上 , 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有不同记载 , 但都比小说中的要迟 。 《资治通鉴》载:“(建安十四年)春 , 三月 , 曹操军至谯……秋 , 七月 , 曹操引水军自涡入淮 , 出肥水 , 军合肥 , 开芍陂屯田……十二月 , (曹)操军还谯 。 庐江人陈兰、梅成据灊、六叛 , 操遣荡寇将军张辽讨斩之;因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 ”《资治通鉴》的记载认为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是赤壁之战后一年冬 , 即建安二十四(209年)年冬 。

《三国志》的记载与《资治通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 一方面 , 《三国志》中张辽驻守合肥的时间与《资治通鉴》大抵相同 。 《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军的行进路线以及《三国志 张辽传》中张辽奉命讨伐陈兰、梅成的记载都能与《资治通鉴》的时间线索吻合 。 说明张辽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已在合肥驻守 。 另一方面 , 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似乎与《资治通鉴》中的时间不符 。 《三国志 乐进传》载 , 乐进先是“从平荆州 , 留屯襄阳” , “后从征孙权……与张辽、李典屯合肥”,此处的“从征孙权”所对应的应当是《三国志 武帝中》“(建安十七年)冬十月 , (曹)公征孙权”的事件 。 也就是说 , 乐进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到建安十七年(212年)秋是在襄阳驻守的 , 直至建安十七年(212年)冬 , 曹操征孙权时才东调与张辽一同驻守合肥 。 《三国志》中多处记载亦提及乐进在襄阳与刘备集团有过交战 , 而缺乏乐进在扬州一带活动的记载 。 此外 , 李典何时驻守合肥历史并未明确说明 , 但有一处记载大抵可以说明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与乐进类似 。 《水经河水注》引注郭缘生《征述记》载“魏武征韩遂、马超 , 连兵此地 , 道东原上有李典营” , 此处虽然为孤证 , 但如果李典确乎参与了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对关中的战役 , 那么李典很有可能亦是次年(212年)曹操征孙权时东调与张辽、乐进一同驻守合肥 。

在笔者看来 , 依据《三国志》的多处记载 , 《资治通鉴》中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疑似有误 , 张辽、乐进、李典很可能不是同时被安排去合肥驻守的 , 时间先后上 , 大抵张辽在先 , 乐进、李典在后 。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曾跟吕布混过!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 , 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 , 曾跟吕布混过!// //

二、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的统属关系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的统属关系一向为人所热议 , 一般认为 , 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时均是杂号将军 , 职务大抵相同(张辽:荡寇将军 , 乐进:折冲将军 , 李典:破虏将军) , 故而互不统属 。 但如果依据前文所述 , 再考量三人的履历 , 会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

依据上文得出的结论 , 张辽驻守合肥的时间要早于乐进、李典 , 相应的 , 张辽在合肥战区的经验也较二人丰富 。 同时 ,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 张辽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天柱山击破陈兰、梅成后“增邑 , 假节” , 而乐进则在跟随曹操从征孙权(建安十七年 , 212年)时才假节 。 张辽在该战区假节的时间早于乐进 。 再综合观察张辽在合肥之战的表现 , 几乎可以认定 ,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之中 , 张辽较早就被选定驻守合肥 , 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

此外 ,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指出:乐进是因为在前一阶段在荆州(襄阳)的作战表现不佳 , 才被调往东线后留驻合肥 。 乐进东调明显是降职使用 , 他原来统领一州军务 , 负责重要战区 , 帐下军队应有数万 。 而到合肥后 , 兵力不过数千 , 担任的还是副职 , 要受张辽的指挥 。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 , 曹操将乐进乃至李典东调合肥驻守 , 是为了协助张辽守御合肥 。

故而 , 综合上述分析 ,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名义上虽然互不统属 , 实际上却是以张辽为主导 。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曾跟吕布混过!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 , 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 , 曾跟吕布混过!// //

三、对曹操合肥密教的理解

建安二十年(215年) , 孙权十万大军逼近合肥 , 张辽、乐进、李典仅有七千余守军 , 值此紧要关头 , 曹操送来密教一份 , 指导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协调破敌 , 其内容是:“若孙权至者 , 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 , 护军勿得与战 。 ”对曹操这份密教 , 古今多有讨论 , 胡三省认为“(曹)操以辽、典勇锐 , 使之战;乐进持重 , 使之守;薛悌文吏也 , 使勿得与战 。 ”在笔者看来 , 胡三省的解释较为牵强 , 综观《三国志》对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的记载和评价 , 李典儒雅谨慎 , 难称勇锐 , 乐进素来冲锋陷阵 , 以骁果显名 , 并无持重表现 。 笔者认为 , 曹操的合肥密教并非仅仅针对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的个性而设 , 而是综合考虑了三人的年龄、资历、经历和关系 , 以期最大限度的压低风险 , 保障指挥统一 。

从年龄来看 。 一般认为 , 张辽生于169年(大抵是依据《三国志张辽传》“从布东奔徐州 , 领鲁相 , 时年二十八”推算) , 至建安二十年(215年) , 张辽大抵在四十七岁左右 。 乐进的生年无明确记载 , 但根据乐进本传记载的其早年的活动 , 可以大致推测乐进的年龄和张辽相仿 。 而假设《三国志李典传》对李典“年三十六薨”的记载无误 , 那么李典在合肥之战时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六岁 。 因此 , 三人中李典年轻一些 。

从资历上 , 张辽、乐进相仿 , 均有假节 , 李典稍逊二人 。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曾跟吕布混过!

曹操麾下三大战将 , 打爆孙权十万大军?其中一人 , 曾跟吕布混过!// //

从经历上 , 张辽熟谙合肥战区情况 , 且有突击经验(斩单于蹋顿、天柱山讨陈兰、梅成) , 乐进在襄阳表现欠佳 , 大抵被曹操认为不擅野战 。

从关系上看 , “进、典、辽皆素不睦” , 主要表现在乐进、李典都与张辽有嫌隙 , 李典大抵是因为张辽曾经是吕布麾下战将 , 吕布麾下之人曾经攻杀李典从父李乾 , 故而结下仇怨 。 而乐进则大抵是因为和张辽的年龄资历相仿 , 互相不服对方 , 据《三国志赵俨传》载“时于禁屯颍阴 , 乐进屯阳翟 , 张辽屯长社 , 诸将任气 , 多共不协” 。

综上 , 由张辽、李典出战 , 是考虑到张辽统帅李典压力相对较小 , 主观上是李典个性较为稳当且李典能够义忘私隙、顾全大局 , 客观上是李典年龄小于张辽 , 资历也逊于张辽 。 同时让张辽主攻也是考虑到张辽在合肥战区较其他二人经验丰富且有突击作战的经历 。 而由乐进守城 , 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乐进之前在襄阳的表现欠佳 ,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如若出战的两人不幸阵亡 , 三人中 , 两位年龄资历较高的能够保全一位以此稳定合肥的局势 。

孙盛曾经高度评价曹操集团在合肥配置的张辽、乐进、李典这一组合 , 他客观、准确地指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 , 参以同异 , 为之密教 , 节宣其用;事至而应 , 若合符契 , 妙矣夫!”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风格迥异 , 且到合肥驻守的时间和原因亦不尽相同 , 但最终却能在正确的组合引导下发挥出最优效用 , 让“尊刘贬曹”主题下的小说都能为此增加正面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