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绿云高髻 , 点翠匀红时世 。 月如眉 , 浅笑含双靥 , 低声唱小词 。 小檀霞 , 金钗芍药花 。 青鸟传心事 。 双飞双舞 , 春昼后园莺语 。 这些美妙的词句之后 , 也潜藏着我们今天要讲的技艺——点翠 。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 本应该是美的化身 , 但是传承至今 , 它的美却被几乎所有人诟病 ,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制作点翠的材料 。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

翠 , 即翠羽 , 翠鸟之羽 。 点翠工艺是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 , 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 , 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 , 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

点翠工艺的发展

点翠工艺自汉代时期已有 。 它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 , 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的作用 。 自古的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 , 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 , 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 。 所以 , 羽毛点翠工艺这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在中国流传久远 , 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 发展到乾隆时代已达顶峰 。

明清时期 , 尤其是清代 , 皇官后妃们的首饰几乎离不开点翠 , 如点翠凤钿、凤簪、凤钗、头花、帽花、凤冠、步摇、钿花、耳环、耳坠、蝴蝶钗、眉勒子(抹额) 等 。

根据制作年代的不同 , 点翠可分为古代首饰类和现代装饰类戏曲点翠 。 古代首饰类主要是古代皇宫贵族独享之物 , 而现代戏曲点翠 , 则是戏曲旦角所用的头面 。 头面是戏曲旦角所用的各种头饰 , 一整套头面大约44-46件 , 点翠头面曾一度被认为是戏曲大家身份的象征 , 其实不过是用来变相炫富的奢侈品罢了 。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

“失传的工艺”

点翠工艺漂亮 , 但娇气、易损 , 所以点翠耳坠上的翠羽不脱落的并不多见 , 主要是点翠羽毛保护十分不易 。 佩戴时不仅要格外小心 , 而且每次用后都要妥善地放到盒子里 , 要做到不碰磨、不暴晒、不沾水 , 才能保存完整 , 不掉不脱 。 所以 , 现在可见的老点翠饰品 , 品相完好无损的便可视为绝佳点翠 。

除此之外 , 导致点翠工艺几近灭绝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翠鸟的稀少 。 1933年 , 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关闭 , 除却历史发展的原因外 , 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于点翠的翠鸟已几近绝迹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 官方仅在1958年对定陵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修复时进行过大型采集翠羽活动 。 每件凤冠需要两百只翠鸟的软翠 , 根据色泽筛选 , 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 , 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 , 两件凤冠修复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 。 自此 , 再无类似的修复事件 , 有资料称 , 多是采用将其他首饰上的羽毛拆下补到要修复的文物上 。

翠鸟是一种性子很烈的野生鸟类 , 在被人接触的时候会高度紧张并做出狂乱的举动 , 往往会乱飞而撞死 。 就算侥幸活下来 , 也无法在圈养条件下繁殖 , 而且翠鸟对环境要求也很高 。 所以 , 用于点翠的翠鸟 , 只可能来自于野外捕捉 。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匠兴之路寻找手艺——充满争议的传统艺术点翠// //

点翠当真无可替代?

实际上 , 自点翠工厂关闭后 , 人们已开始用烧蓝工艺、染色鹅毛和鸭毛、缎带抽丝、刺绣等工艺来取代点翠 , 其效果也是棒棒哒 。

从工艺传承层面上讲 , 使用孔雀羽或者其他禽鸟类的羽毛 , 与翠鸟羽完全没有区别 。 点翠工艺的重点是在将轻盈的羽毛和厚重的金银巧妙的无缝衔接 , 达到“1+1>2”的美感 。 绝不是活生生拔下的翠鸟羽毛!

所谓尊重传统 , 传承历史 , 并不是食古不化、一成不变 。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 观念的改变赋予其新时代新的生命和活力 , 否则 , 只能成为人们抨击和遗弃的对象 。 点翠之美应该传承 , 但如果它还是建立在翠鸟的生命之上 , 这项工艺 , 我们不要也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