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十四至十八世纪 阿瑜陀耶城的国际化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海上丝绸之路与十四至十八世纪 阿瑜陀耶城的国际化
作者:王新中(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教授)
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活动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 。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 , 这里先后涌现出一批海上商业强国和国际化港口 , 14世纪中期兴起的阿瑜陀耶城便是典型代表 。 阿瑜陀耶城由乌通领导的泰族人于1350年建立 , 是暹罗历史上第二个王朝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 , 现为泰国大城府的首府 。 当时的阿瑜陀耶城位于昭披耶河(湄南河)、巴塞河和华富里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处 , 船舶经拓宽的湄南河与截弯取直的人工运河直通大海 , 是典型的河港 , 华人称之为“大城” 。 伴随着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以及后期葡萄牙的远洋航海活动 , 越来越多的东西方商船汇聚于东南亚海域开展国际贸易活动 , 促成了此后几个世纪阿瑜陀耶城等港口城市的繁荣 。 研究阿瑜陀耶城的兴衰 , 对于我们了解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
阿瑜陀耶城由于其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 , 国际化特征十分明显 ,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 城市居民的国际化 。 由于阿瑜陀耶城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 城中聚居着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爪哇人和马来亚人等 , 后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这里常年居住 。
明清时期 , 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暹罗 , 通常居住在阿瑜陀耶城东南端的市场周围 , 阿瑜陀耶城共有“五处华人居住点 , 城中居住的居民五分之一是华人”;波斯人和印度的古吉拉特邦人是重要的航海商人 , 由于他们对阿瑜陀耶港口的管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 因而可以居住在城市的中心;欧洲人通常居住在“都城西南方向的环渠对岸一带” 。 1511年 , 阿瑜陀耶王朝的统治者允许葡萄牙人在阿瑜陀耶城经商 , 随后双方签订了通商条约 , 其中一条规定 , 葡萄牙人可以在阿瑜陀耶城居住 。 16世纪末 , 西班牙人也来到了阿瑜陀耶城并签订了通商条约 。 17世纪初 , 荷兰人来到阿瑜陀耶城并在湄南河东岸建立了一个荷兰人村 。 暹罗王颂昙(1610-1628年)在位时期 , “允许英国人在湄南河东岸荷兰人村附近建立一个英国人村” 。 17世纪下半叶 , 法国的传教士来到暹罗 。 1661年以后 , 法国人在湄南河对岸的都城内边缘处居住 。 外国人的到来也导致暹罗出现了混血群体 , 如葡萄牙人、荷兰人经常与暹罗妇女通婚 , 华人中也多有与泰族人结婚者 , 阿瑜陀耶王朝的居民更加多元化 。
第二 , 城市宗教的国际化 。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 , 暹罗的佛教已经相当发达 , 90%以上的泰族人信仰佛教 。 同时 , 统治者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 允许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的存在和活动 。
华人来到暹罗后 , 将道教、民间宗教和一些地方神祇带到了阿瑜陀耶城 , 如中国人对土地神的崇拜、对祖先的祭拜 , 还有妈祖、水尾圣娘等 。 早在13世纪 , 伊斯兰教就由阿拉伯人带到暹罗 , 到阿瑜陀耶王朝时期 , 伊斯兰教在暹罗已有一定的影响 。 颂昙统治时期 , 曾“任命一个叫切阿默德的波斯人为‘朱拉拉差蒙蒂’ , 作为阿瑜陀耶王朝中穆斯林的领袖” 。 1566年 , 葡萄牙多明我会的传教士来到暹罗传教;17世纪下半叶 , 法国的传教士也来到阿瑜陀耶城 , 阿瑜陀耶王朝的统治者那莱王允许他们建立教堂、开办学校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遣使游说那莱王改信天主教 , 没有成功 , 但暹罗王子亚派脱耶改信了天主教 , 导致天主教势力对暹罗的政治统治产生不小的影响 。 因此 ,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为阿瑜陀耶城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 也使其成为东南亚的宗教万花筒 。
第三 , 城市管理的国际化 。 在阿瑜陀耶王朝 , 海上贸易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 国王十分重视对海上贸易的管理 , 为此设立专门的港务部门 , 港务部门又分为左港务部门和右港务部门 。 其中 , 左港务部门由华人负责 , 主要管理湄南河以东的海上贸易事务;右港务部门由穆斯林商人负责 , 主要管理湄南河以西的海上贸易事务 。
具体来说 , 一些华商被王室选派到左港务部门 , 替阿瑜陀耶王朝管理对外贸易 , 主要负责管理暹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与中国之间的朝贡贸易、与日本的贸易 。 另外 , 由于华人的航海技术发达 , 许多熟习航海知识、掌握航海技术的华人水手被雇佣在暹罗国家或私人船舶上 , 对暹罗的航运事业和航海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
波斯人在阿瑜陀耶城的管理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阿瑜陀耶城进行交易的商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说不同的语言 , 如果想要顺利进行贸易活动 , 就需要所谓的“自治协调者”出面协调 。 担任自治协调者的波斯人被称为“夏邦塔尔” , 波斯语意为“港王” 。 “夏邦塔尔”主要负责接见来阿瑜陀耶城进行交易的各国商人 , 了解其目的、身份等信息后为其做担保 , 再介绍给暹罗国王 , 相当于“中间人”的角色 。 此外 , 他们还在交易活动中负责征收商品交易税 , 负责商品的运输及保管 , 以及监督度量衡的统一和货币的汇率 。 夏邦塔尔制度为阿瑜陀耶城海外贸易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
第四 , 城市经济的国际化 。 首先 , 阿瑜陀耶城是一个国际化的河港 。 阿瑜陀耶王朝历代国王积极创造条件 , 推动航运的国际化 , 使阿瑜陀耶城具备了其他滨海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 甚至获得了“东方威尼斯”的美名 。 几百年间 , 从阿瑜陀耶港出发的王室船队驶出湄南河口后 , 向西最远可达也门穆哈 , 向东最远可达日本长崎 。 航运的便利推动着阿瑜陀耶城稳步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贸易中心 。 其次 , 阿瑜陀耶王朝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 , 实行货币的国际化 , 本国和外来的金银币均可在阿瑜陀耶城流通和兑换 。 15世纪末期 , 由于欧洲对东南亚香料的迫切需求 , 大量金币从欧洲流向东方 , “欧洲每年需支付40万枚葡萄牙金币” 。 17世纪上半叶 , 西班牙银圆(来自美洲的白银)西经马尼拉输入到东南亚地区并在阿瑜陀耶城流通 。 再次 , 货物的国际化 。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航运发达 , 阿瑜陀耶城成为各种商品的集散地 , 本国北方的农产品和南方的水产品都汇集在这里 , 来自中国、日本、欧洲的货物也运到这里进行销售 。 暹罗本身拥有极其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森林产品(沉香木、染色用的苏木等)和矿产品 , 还有农作物稻米 。 阿瑜陀耶王朝后期 , 应清政府的要求 , 暹罗将大米出口到中国 , 中暹之间展开了频繁的大米贸易 。 暹罗还将大象出口到印度 , 因为印度各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 对大象的需求量很大 , 同时印度也是暹罗巨大的檀香市场 。 “在17世纪30年代 , 暹罗每年出口2000吨苏木 , 主要销往中国和日本” , 此外 , 还将鹿皮、锡和铅出口到日本 。 另一方面 , 阿瑜陀耶城也是各种外国商品流通的市场 , 从中国进口优质茶叶、丝绸以及瓷器 , 从印度进口棉花 , 从爪哇进口马匹 , 从波斯进口香水和地毯 , 从日本进口家具、刀剑、白银和青铜 , 从欧洲进口镜子、大炮和轻武器等 。
阿瑜陀耶城作为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 曾经繁华一时 , 却在1767年走向衰落 。 1767年4月 , 阿瑜陀耶城在缅军的猛烈攻势下沦陷 , 缅军在城内大肆劫掠达半个月之久 , 使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阿瑜陀耶城毁坏殆尽 , 只剩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 。 除了缅军的进攻外 , 阿瑜陀耶王朝后期的统治者对海上贸易的态度转向保守、荷兰垄断香料贸易的不利影响、暹罗与印度和欧洲贸易量的下降、清政府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等因素 , 共同导致这座国际化大港退出历史舞台 。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 阿瑜陀耶城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曾经的辉煌不容忽视 , 也不应被忘记 。 1991年 , 阿瑜陀耶历史公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从而确认了这座城市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城市史”〔18ZDA213〕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5日 14版)
[ 责编:曾震宇]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国花牡丹,慈禧太后与牡丹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茶叶资讯:最近涨势迅猛的六堡茶,如此与众不同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宋江与武松:相见恨晚的结拜兄弟,为何最后分道扬镳?
- 一边与日军勾结,一边高喊抗日,桂系李宗仁,唱的哪一出?
- 大意失荆州:浅谈关羽失荆州与樊城之役
- 红林悟道《韩非子-备内》第二十三章 骗与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