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 也无人惜从教坠 。 抛家傍路 , 思量却是 , 无情有思 。 萦损柔肠 , 困酣娇眼 , 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 , 寻郎去处 , 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 , 恨西园、落红难缀 。 晓来雨过 , 遗踪何在 , 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 , 一分流水 。 细看来不是杨花 , 点点是离人泪 。

这首词于元丰四年(1081)春 , 作于黄州 。 词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 以闺中思妇的口吻 , 写杨花的形貌情态 , 际遇归宿 。

上阙写闺中思妇萦损柔肠 , 困酣娇眼 , 随风万里 , 寻郎去处 , 犹如杨花在春风中飘荡 , 人与物已合而为一 。

下阙写杨花最后坠落尘土 , 被一场雨水冲刷到池塘之中 , 暗随流水 , 犹如离人之泪 , 思妇之心 , 都随春归去 。

"春色三分 , 二分尘土 , 一分流水 。 "意为春色皆化为飞尘流水 , 那便是春色无处寻觅 , 春天已经过去了 。

"细看来不是杨花 , 点点是离人泪 。 "是说被流水冲入池塘中的杨花 , 你仔细去看的话 , 那不是杨花 , 每一朵都好像是闺中妇人的眼泪 。 这最后一句 , 便把一首咏物词 , 化为了写人的抒情诗 。 作者前面所写 , 不过是借杨花以比拟人的情思罢了 。

此词借咏物以写闺中情思 , 物我合一 , 杨花虽称花 , 其实并非是花 , 所以从无人怜惜 , 犹如闺中之人 , 此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 ,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

词中思妇化身杨花 , 飘荡在春风中 , 一吐相思之苦 , 曲尽缠绵悱恻之妙 , 确比章质夫单纯的咏物词要高出一筹 。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 , 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 ""咏物之词 , 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 还是不错的 。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

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为章质夫叫屈 , 还是少些眼光(魏庆之曰: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 , 垂垂欲下 , 依前被风扶起" , 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 , 东坡所和虽高 , 恐未能及 , 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 )

客观地说 , 章词也是写的不错的 , 从其词的末尾三句可以看出 , 他是从一位站在楼上的妇人的视觉来写杨花的 , 虽然对杨花的形态描写细致 , 却和楼上妇人的幽怨毫无关联 , 此王国维所谓"如雾里看花 , 终隔一层" 。

王国维所谓"隔" , 意为不能"情境合一" , 但其雾里看花的比喻却不恰当 。 宗白华在《论文义的空灵与充实》一文中认为 , "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 , 对物象造成距离 , 使自己不沾不滞 , 物象得以孤立绝缘 , 自成境界" , 距离化、间隔化是造成美感的方法 , 而"雾里看花"也能形成朦胧的美感 , 李商隐的诗便是如此 。 这些是题外话 , 随感而发 , 还是言归正传 。

这首词是苏轼婉约风格的词作的代表作品 , 历来为人所激赏 。 苏轼为"豪放派"的开创者 , 但其婉约之作也是一流作品 , 多才多艺如苏轼 , 岂能不会写"词之本色"的作品?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苏轼的婉约词《水龙吟》杨花词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