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导语: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 , 官员对君主的称呼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 醇贤亲王奕譞夫妇如何称呼光绪帝已很难查到 , 但从载沣一家对溥仪的称呼中 , 可看出清代对皇帝本生父母的尊崇 。 根据张之洞等人拟定的监国摄政王礼节 , “监国摄政王称皇上曰皇帝 。 ”这一规定看似多余 , 但却具有重要的礼仪关系 。 在清代 , 大臣在面见君主或上奏时均称君上为“皇上” , 而监国摄政王可称溥仪为皇帝 , 体现出清廷对载沣是皇帝生父这一身份的确认 。 这一规定在溥仪被赶出皇宫前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 据溥仪的回忆 , “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 , 我的亲生父母和祖母也这样称呼我 , 其他人都叫我皇上 。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根据规定 , 监国摄政王“凡遇皇上升殿受贺及万寿圣节 , 皆不与列 , 在宫中行家人礼 。 ”这一规定与奕譞见光绪帝时的礼仪并没有太大区别 , 只是增加了在宫中行家人礼一条 。 按照这一规定 , 明确了嗣皇帝溥仪与其亲生父母相见须行礼节 , 这一规定并未留于一纸空文 , 根据溥仪的回忆 , “过了一会 , 一个头戴花翎 , 嘴上没胡须的陌生人出现在书房门口 , 挺直的立在我面前了 , 这就是我的父亲 。 我按家礼给他请了安 , 然后一同落座 。 ”溥傑在回忆录中写的更为明确 , “来到祖母面前 , 一个太监放下一块黄色拜垫 , 溥仪就跪下给祖母、母亲各请了一个跪安 。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溥仪在其本生父母、祖母面前行家人礼 , 甚至如一般晚辈见长辈那样行跪礼 , 这些都反应出清代在处理“子君父臣”关系时 , 以“父子关系”优先于“君臣关系”的情况 。 这一方面是由于满洲贵族汉化后 , 接受了汉族父子伦常的观念;另一方面 , 也和晚清以来 , 皇帝权威下降有关 。 奕譞身为皇子 , 第一次被封爵是道光三十年正月 , 道光帝驾崩后 , 咸丰帝封诸弟为王 , 其中“朕弟奕?著封为恭亲王 , 奕譞著封为醇郡王 , 奕詥著封为钟郡王 , 奕譓著封为孚郡王 。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奕譞晋为亲王是在同治帝大婚后 , 同治十一年九月 , 为庆贺同治帝大婚 , 清廷特下旨“醇郡王著晋封亲王 。 ”光绪帝即位后 , 奕譞为避嫌 , 上奏请求辞去所有职务 , 两宫皇太后在批准奕譞辞职的同时 , 下令“公忠体国 , 懋著贤劳 , 自应量予恩施 , 著以亲王世袭罔替 , 用示优异 。 ”醇亲王爵位成为清代第十一个得以世袭罔替的宗室王爵 , 以作为对皇帝本生父的优待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清代对宗室诸王的俸禄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 , 按照清代俸禄制度 , “亲王岁给俸银一万两 , 郡王五千两 。 ”有功于国的诸王会在俸禄上获得更为优厚的待遇 , 如恭亲王奕?就在咸丰十一年“辛酉政变”后 , 由两宫皇太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令其享受“亲王双俸”的待遇 , 同治十三年又被再次加赏亲王俸禄一份 。 醇亲王奕譞第一次被下诏赐食亲王双俸是同治十三年十一月 , 同治帝以“仰赖苍穹默佑 , 诛臻康吉”为由 , 赏赐醇亲王奕譞亲王双俸 。 但这一赏赐还没来得及实行就因为同治帝驾崩而撤销 。 直到光绪五年 , 醇亲王奕譞因办理定东陵事务十分用心 , 被赐食亲王双俸 , 每年俸银两万两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载沣出任监国摄政王后 , 其用度经费十分惊人 。 根据张之洞等人拟定的监国摄政王礼节章程 , “监国摄政王用度经费 , 每年由度支部拨银十五万两 , 交内务府支用 。 ”这笔费用是监国摄政王处理日常公务的费用还是包含了监国摄政王俸禄在内的总费用尚不清楚 , 但如此高额的用度经费 , 在清代也是十分罕见的 。 即使是同为摄政王 , 载沣的用度费用也远高于清初多尔衮摄政时的俸禄 。 清军入关后 , 为突出多尔衮皇叔父摄政王的地位 , 曾规定“摄政王银二万两 , 和硕亲王银一万两 , 多罗郡王银五千两 。 ”相比于多尔衮的俸禄 , 载沣的用度经费十分优厚 。 这固然有监国摄政王总理朝政的原因 , 也包含着对载沣皇帝本生父身份的褒奖 。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皇帝本生父母对皇帝的称呼及礼节是怎么样的?// //

即使载沣不再出任监国摄政王后 , 其俸禄仍然较一般亲王高出很多 。 溥仪曾多次提到“父亲的收入 , 不算田庄 , 亲王双俸和什么养廉费 , 每年是五万两 。 ”清室退位后 , 醇亲王的俸禄并未因清朝的灭亡而被拖欠 , 在被驱逐出紫禁城后 , 溥仪曾说 , “对于欲望最低的醇亲王 , 恢复原状就是意味着每年仍旧照拿四万二千四百八十两银子的岁俸–过去不管民国怎么拖欠清室岁费 , 这笔岁俸内务府总是想办法按时给北府送齐 。 ”总的来看 , 民国期间醇亲王岁俸应在四万两以上 。 根据溥仪的回忆 , 醇亲王俸禄在宣统七年为 36000 两;宣统十一年为 46800 两;宣统十二年为 46800 两;宣统十三年为42480 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