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的胸前,为什么有个显眼的大“M”?
假如您经常观看抗战剧 , 不难发现在日本士兵胸前 , 有个有点让人跳戏的存在 , 那是一个颜色艳丽的“M”形状标志 ,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十分的现代且抢眼 。
侵华日军的胸前 , 为什么有个显眼的大“M”?// //
因而部分网友就在网上痛斥 , 这完全是不尊重历史的 , 那个时代怎么可能有这么“现代感”十足的东西 , 不但形状是简约 , 颜色还跳跃感十足 。
对于这样类似的指责 , 小袁要说需要按照具体时间 , 做切实的分析 , 且从历史的文献记载来看 , “M”形状的标识确实是曾经长期存在于日本军中 , 它的正式名称叫作“山型胸章” , 是日本98式军服的典型特征 。
至于这个“M”的来历 , 它是来自于日本在中国租借的宪兵 , 自中国清王朝在1840年被英国用利炮撬开了国门 , 中国快速进入半殖民地状态 , 以英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列强 , 在中国像上海那样的大都市划分自己直辖土地“租界”就是这种状态的典型特征 。
在租借里面中国将无法行使管辖权 , 该权由各路列强行使 , 而为了维护各自租界的秩序 , 不至于出现混乱 , 进而使租界丧失价值 , 列强往往都会派宪兵入驻 。
侵华日军的胸前 , 为什么有个显眼的大“M”?// //
而为了方便自己的宪兵能被其他列强的相关部门认知 , 日本高层对士兵的军服进行了国际化的改造 , 以“宪兵”二字的英文“military police”简化而成了“M”标识 。
1938年6月日本军队进行军服改制的时候 , 沿用了这个以M标识进行职能辨别的传统 , 即为所有陆军士兵在胸前制作了M标识 , 该标识以不同颜色来区分日本士兵分属的不同兵种 。
其中红色代表步兵、黑色代表宪兵、蓝色为航空兵、骑兵为绿色、炮兵则是金灿灿的黄色 , 工兵跟自己职能色很相近 , 是土白色 。 而因跟中国作战的士兵 , 主要是步兵 , 所以在抗战影视剧中 , 红色M标识出场率极高 , 也最为我们所熟知 。
侵华日军的胸前 , 为什么有个显眼的大“M”?// //
但我们需要着重注意的是 , 1938年日本才用这套M标识的军服 , 即中国抗战的关键节点 ,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11月20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时 , 日本士兵穿的都不是M标识军服 。
是为一套名为“昭五式”的军服 , 该军服在外形上跟98式军服区别不大 , 多了一个标识军衔的肩章 。 而这个肩章正是促成“昭五式”向98式转变的重要主因之一 。
当日本1937年全面侵华之后 , 军衔标识的肩章从远处看显得格外的“耀眼” , 极其容易被埋伏的中国狙击手袭击 , 加之肩章在负重行军中不耐磨 , 容易受损 。
侵华日军的胸前 , 为什么有个显眼的大“M”?// //
于是日本在中日战争僵持的1938年开始 , 使用98式军服作战 。 出于防止军官被狙击手盯上、以及因不耐磨造成后勤负担的考虑 , 这套军服取消了肩章 , 将军衔的标志尽可能的缩小 , 做到了领口处 。
而原本在领口处放置的用于区分兵种的“分两叉型”标识 , 沿用租借宪兵的经验改成了M形标识 , 位置则从领口平移到了胸口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