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 , 因此屡受列强的欺凌 , 别看清廷打仗不行 , 可是官吏们“戏耍”洋人维护面子却是一把好手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清朝从乾隆开始 , 就做起了“天朝上国”的大梦 , 自此封闭国门以“鸵鸟政策”面对海外的高速发展 。 直至1840年 , 列强靠着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的时候 , 满清的帝王才真正的觉醒 , 原来自己与对方差距如此之大 。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 清王朝不得不进行大量赔款 , 并开放了广、厦、福、宁、上五个通商口岸 , 被迫与列强进行贸易 。 可是历来自高自大的清廷却不甘心 , 仍然视其为番邦蛮夷 , 处处以中心大国自居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尽管战场上被人家打得七零八落 , 可中原大国的面子绝不能丢 , 大清国秉承着“你有你的过墙梯 , 我有我的张良计”的方针 , 暗中对着列强玩手段 。 不平等条约中清廷确实答应了开放通商口岸 , 可是清廷高层密令各地督抚衙门 , 不许百姓卖给列强一寸土地 , 否则按“谋逆通敌罪”论处 。

列强这次可是吃了哑巴亏 ,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这个方法可就不灵了 , 列强们这次吸取了教训 , 特意将其明确的写在了条约之中 。 不过 , 列强在小地方还是算计不过满清的官员 , 毕竟“天朝上国”的面子是无论如何都要维护住的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在签订条约的时候 , 清朝官员特意把签约地点放在了礼部大厅 , 用理藩院接纳藩属国的方式接待列强使臣 。

签署完条约之后 , 按照规定 , 各国的国使应该向清朝皇帝递交国书 , 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磨难”马上就要降临了 。

按照正常的交往礼仪 , 外国公使是可以走正中道路的 , 可是总理衙门的官员却偏偏让觐见公使走旁门 , 并且在进宫之后 , 一律行走在偏道之上 。 即使有公使想要走中道 , 太监们也会从旁阻止 ,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洋人尽为“旁门左道” , 登不了大雅之堂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觐见之前 , 列强公使们都需要等待皇帝召见 , 太监不领他们去专用于等候的大殿 , 反而让其等候在破烂的偏殿中 。 在偏殿中 , 有专门用来盛放酿酱的酱缸 , 其散发的味道臭不可闻 , 惹得外国公使们一个个坐立不安 , 直言要去外面等候 , 再不想在殿内坐一分钟 。

清廷之所以会这样安排 , 就是想告诉列强公使们 , 无论你们在战场上有多牛?到了大清这一亩三分地儿上 , 只能受到如此待遇 , 这就是所谓的“天朝上国”的面子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清朝官吏擅长搞小动作 , 紫禁城酱缸成为对付“洋”人的秘密武器// //

可是这些不入流的“招”用久了难免也会露出马脚 , 在1897年德国公使前来访问时 , 就曾经看出了端倪 。 这位德国公使是个“死心眼儿” , 偏要走正中的直道 , 可是太监死活拉着他不让去 , 为此德国公使大嚷着抗议 , 场面尴尬 。 直至外务总理大臣李鸿章出面 , 方才化解了这场外交风波 。

满清的做法在现代看来 , 似乎有些可笑 , 他们如此沉迷于自己的“精神胜利法” , 其最后覆亡的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 。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