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理论事实改变了中国山水画的内核 , 在他之前 , 正如他自己说:“李思训写海外山 , 董源写江南山 , 米元晖写南徐山 , 李唐写中州山 , 马远、夏珪写钱塘山 , 赵吴兴写霅苕山 , 黄子久写海虞山……”说明中国山水画的本源 , 是不同地形地貌在画家笔下的客观反映 , 画家根据自然风貌归纳、简化 , 总结出不同的皴法或风格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明 董其昌 芳树遥峰图 纸本 28.7x85

到了宋元时期 , 山水画不但发展成熟 , 而且完成了向各个方向的拓展 , 明代画家有了足够丰富的图式可以借鉴 , 创作的服务对象也从宫廷进一步向士大夫及富人阶层扩散 。 已经成熟的艺术式样以及服务对象的下移 , 都使画家更具优越的话语权 , 复制前代名迹和偷工减料 , 分别成为赏画人和画家自觉与不自觉的选择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仿北苑笔意》

师法前代名迹毫无疑问地成为后世初学绘画者入门的捷径 , 而董其昌说:“画家以古人为师 , 已自上乘 , 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 每朝起 , 看云气变幻 , 绝近画中山 。 ”这里的天地已不是自然地貌 , 画中山也可以“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写胸中丘壑 。 ”通过修养的提高 , “自然丘壑自营 , 立成鄄鄂 , 随手写出 , 皆为山水传神矣 。 ”谁让董其昌生逢其时的呢?所谓胸中丘壑 , 就是从学习前代画家入手以后随心所欲的变化 , 我们或许可以承认 , 这种摹古 , 再加自由想象的发挥 ,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前提下 , 是必然的产物 , 也是向绘画本体内的拓展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仿黄子久巨轴山水笔意》

但是董其昌不满足这样的认定 , 他作为书法高手 , 以己之长给山水画作出新的规定:“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 树如屈铁 , 山似画沙 , 绝去甜俗蹊径 , 乃为士气 。 ”继而伪造史实 , 说这种“文人之画 , 自王右丞始 。 ”代有传人 。 那么王维师法的古人又是谁呢?在草隶出现之前的绘画方法又是什么呢?最恶劣的是董其昌将自己规定的正宗之外都斥之为“画师魔境”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仿王蒙笔意》

那么前人未至的人间奇景 , 由谁再去画呢?董其昌说:“以境之奇怪论 , 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 , 则山水决不如画 。 ”既然笔墨精妙超过自然的魅力 , 那么肯定就不需要自然了 , 至此中国山水画成为纸上的墨痕构建 。 笔墨是缺乏客观标准的定义 , 精妙的笔墨也为恶劣的笔墨开了通行证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明 董其昌 九峰寒翠图 绢本 46x123.5

董其昌还将话语权的转移彻底转化为以艺术家自我为中心 , 他说:“画之道 , 所谓宇宙在乎手者 。 眼前无非生机 , 故其人往往多寿 。 至如刻画细谨 , 为造物役者 , 乃能损寿 , 盖无生机也 。 黄子久、沈石田、文徵仲 , 皆大耋 。 仇英短命 , 赵吴兴止六十余 , 仇与赵虽品格不同 , 皆习者之流 , 非以画为寄 , 以画为乐者也 。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明 董其昌 疏林远岫图 纸本38.3x98.4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点玄虚和恐怖 , 画家把宇宙玩弄于手 , 往往长寿;细致刻画 , 反为自然所困 , 就会短命 。 恰恰画得细密周详的赵孟頫、仇英都短命 。 画家以画寄情 , 以画为娱 。 这样中国画原有被朝廷征招的教化功能 , 为赏画人服务的装饰功能、欣赏功能等等 , 都退避三舍 , 只剩下画家自我观照的笔墨自娱功能 , 中国画从此成为不受赏画人制约的单边行为 。

董其昌不但自私而且厉害 , 他把自己业余水平的绘画 , 用文人画概念 , 生、拙等评价标准 , 一股脑地包装成正宗 , 彻底颠覆了中国画的创作、评价体系 , 还要保证这一标准能够流行 , 不惜以画家寿命相要挟:不照他所说去做那是不想活了 。

董其昌山水册页欣赏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董其昌的山水观

董其昌的山水观// //

注:图文来自网上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