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发现傅作义长城抗战指挥所旧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昌平发现傅作义长城抗战指挥所旧址
|
|
老房年久失修 , 内部破败不堪 |
|
|
在老房门前 , 杨广全老人向贾元良讲述傅作义将军抗战时期的故事 |
长城抗战网创办人贾元良近日调查发现 , 昌平区兴寿镇肖村一座极为寻常的老房子 , 竟是1933年傅作义将军参与长城抗战的指挥所旧址 , 多位当地老人对这段历史有所耳闻 。 专家认为 , 这样的老建筑极具历史亲切感 , 望其得到妥善保护 。
探访
迎击日军进犯北平
傅作义借民宅做指挥所
肖村距安定门约25公里 , 与小汤山相邻 。 《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记载 , 肖村元代已建村 , 称西柳 , 清代以姓氏改称肖家村 , 后演变为今称 。 近日 , 在民间抗战史学者贾元良先生的指引下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来到肖村 , 在成片的新建民房中 , 找到了一座其貌不扬的老房子 。
“傅作义将军当年就是在这里指挥抗战 , 而这是老宅仅存的一座房屋……”贾元良指着老房子对北青报采访人员说 。
老房子坐北朝南 , 由青砖砌筑 , 房基处压着长约1.5米的条石 , 坡顶覆盖灰瓦 , 瓦间的荒草像是长期无人清理 。 北青报采访人员绕到老屋南侧 , 呈现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景象 , 古朴的木质窗棂和门板尚存 , 但窗户纸多已残破 。 推开木门步入老房 , 室内光线昏暗 , 凌乱堆放着一些杂物 , 房柱和梁架均为木质 , 屋子里有火炕 , 但现已无人居住 。
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傅作义将军》一书记载 , 在长城抗战中 , 傅作义将军为第七军团总指挥 , 指挥第五十九军、六十一军 , 负责察北方面的防务 。 1933年4月30日傅作义奉命率领部队开往昌平一带增防 。 全军于5月1日到达昌平 。 在一系列备战布防中 , 军团指挥所设于小汤山东北的肖村 。 长城抗战的最后一场恶战 , 自此拉开帷幕 。
据贾元良先生考证 , 1933年5月21日至23日 , 傅作义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 , 在当时怀柔西北的牛栏山一线构筑阵地阻击日军 。 此战击毙日军246人 , 伤敌660余人;中国官兵阵亡367人 , 伤484人——那场战役 , 刹住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 阻止了日军向北平进犯的步伐 , 为长城抗战最后一仗 。 傅作义将军应在肖村的指挥所停留了十多日 。
贾元良呼吁 , 有关部门应将这处老房子妥善保护起来 , 因为它见证着抗战历史的篇章 , 见证着傅作义将军在1933年率部抗日 , 保卫北京的戎马生涯 。
讲述
为答谢杨家协助作战
傅作义临别赠送匾额
肖村村民68岁的杨广全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这间老房子是老杨家的 , 虽然看上去有些破旧 , 但下雨不漏 , 估计有一二百年历史 。 听老辈人讲 , 1933年抗击日军进犯北平 , 傅作义将军把指挥部设置在他家 。 杨家那时有六七十口人在一起生活 , 算是当地大户 , 宅院内还有私塾、书房 , 能提供给作战指挥人员较大的生活、办公空间 。 他家祖上靠务农为生 , 家庭成分比较简单 , 军队选择他家作为指挥所也比较安全 。
杨广全回忆说 , 杨家宅院曾经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家族院落 , 但后来随着家族变迁、房屋翻新 , 过去的老宅只留下眼前的这一座老房子 。
在肖村 , 北青报采访人员还找到了杨家另外一位后人 , 77岁的杨品才老人 。 他听族中老辈人讲 , 1933年 , 傅作义将军带领部队抗击日军 , 将指挥所设置在他的八大爷杨秀亭家 , 杨家把最好的房屋借给部队使用 。 为防日军空袭 , 部队在院子里还挖了防空洞 , 但现已无存 。
据杨品才回忆 , 在他儿时见过一块黑色的实木横匾 , 挂在杨家大院的门楼上 , 从左至右书写“六世同堂”四个鎏金大字 , 题字人张冠武 。 此匾是战斗结束、傅作义将军离开肖村时所赠 , 由此可见杨家在当时人丁兴旺 , 而且军民相处融洽 。 遗憾的是 ,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 , 村里的生产队将杨家的门楼拆除 , 这块匾额自然被拿下 , 传说题字被抹掉、木料用来打了家具 。
专家
保护好真实的历史建筑
比建博物馆更具价值
抗战馆研究员张量介绍说 , 1933年1月至5月 , 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 , 长城的山海关、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 , 史称长城抗战 。 长城抗战尚存不少战斗遗址 , 但傅作义将军的指挥所他并未实地走访过 。
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 , 张量判断 , 前方战斗吃紧 , 军队将领不可能新建指挥所 , 一般都是利用老乡家的房屋 。 通过收集当地村民的口述史 , 结合为数不多的文献记载 , 加以对建筑遗存的实地考察 , 应该说学者的考证可信度较高 。
张量还谈到 , 像这样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建筑物 , 能保存下来最好 。 因为真实的历史遗存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亲近感 , 对于抗战史研究来说 , 这比建一座新的博物馆更具价值 。 同时保护好这样的老建筑、挖掘其中的历史 , 也有利于村史文化建设 。
文并摄/本报采访人员 崔毅飞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在一起,发现生活处处有光
- 【伯乐荐文】如何发现有潜力的员工,而不是现在最好的员工?
- 大王村发现珍贵鹏南功德碑
- 大连发现日本侵华遗碑最新进展和后续处理法律意见
- 探秘大马最后的炭窑,发现某大牌神仙水,原料竟然是从木炭中来的
- 内蒙古发现一处汉代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
- 高平发现光绪年间“清徭局仓”门头石匾
- 云南金平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矿冶遗址群
- 以色列发现2000年前测量表 或用于量红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