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的前世今生

陈爱萍/文“一花一世界” , 改革开放以来 , 我们的祖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一向对大数据缺乏概念且常年保持两点一线生活轨迹的我 , 想从自己工作几十年的一所普通中学的变化说起 。

摊开厦门岛的地图 , 在岛内最中心的地带 , 可以找到这所中学的位置 。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去学校报到那天 , 听说从市区到那里只有一路公交 , 而且半小时一班 。 我只得骑自行车前往 , 路况不佳 , 又总是上坡 , 骑得腰腿酸痛 , 终于来到这所远离主城区的中学 。

万万没想到啊 , 厦门岛内还有这样简陋的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 中学周边还是一大片村落:低矮的老屋 , 菜地池塘 , 鸡舍猪圈 。 校门前一条窄窄的马路 , 一边连着江头 , 另一边通往田头 。 道旁两排高高的行道树 , 站在校外马路边 , 看到拉粪车的老马慢悠悠地走过 , 风拂过路边的小草瑟瑟发抖 , 荒凉感顿起 。

走进一堵斑驳陈旧上面有“厦门前线第二中学”字样的门墙 , 里面是一座四合院样式的老旧大院:行政办公室、教工宿舍、食堂 , 土墙黑瓦、凹凸不平的老砖地 , 一切都在提醒你:这所学校历史够悠久 , 颜面够沧桑!隔着一条小路 , 是学校的教学区域 , 全是低矮的平房 , 除了教室地板有红砖铺地 , 室外则是一片泥土地:晴天扬尘 , 雨天泥泞 。 此后有人问我在哪工作 , 我总调侃道:“在山场教书 。 ”

我住的教工宿舍是四合院一间老屋 , 下雨就漏水:脸盆、桶、塑料布 , 各种能盛水的工具都得用上 。 夜来风雨 , 满屋子叮叮咚咚的鸣奏声 , 还得防止蚊帐顶上的防雨布塌陷 , 一宿难眠 。 第二天踏着校园满地泥泞走进教室上课 , 室内全是孩子们踩出的脚印 。 所幸教室的屋顶倒是维修得蛮好 , 不漏雨 。 风声雨声读书声 , 祖国的花朵儿是这所陈旧简陋的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几十年时光弹指间飞逝 , 汇入厦门改革开放浪潮的老校与特区建设同步向前 , 早已旧貌换新颜 。 如今走进校园 , 入眼的全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 , 教室里有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无尘黑板、空调、电脑、投影仪、大屏幕 。 站在教室走廊放眼望去 , 学校前后都是宽敞的大道 , 周边高楼林立 , 车水马龙 。 夜晚霓虹灯闪烁 , 昔日的蛙声只能当故事说给那些刚入行的年轻人听 。

现在老校友回母校 , 常常怀念那堵刻着“前线第二中学”字样的门墙以及四合院里的几棵老茶树 。 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无疑是令人赞叹的 , 当老校友们看到整洁美观的校园、日臻完备的教学设施、不断发展壮大的教师队伍、校园周边与城市无缝对接的景观、四通八达的交通 , 不能不由衷地叹一句:变化真大 , 都认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