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记得第一次读鲁迅的作品《孔乙己》 , 是在中学课本上 。 那时候在没有老师引导讲述之前 ,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 因为第一遍读完之后 , 从书中别人的口中得知孔乙己死了 。 但是我还坚信这只是谣言 , 之前有人也传言他死了 , 他不也又出现了嘛 。 但是随着我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 , 我终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孔乙己还活着 。 反而更加深了他已死去这样的事实 。

是的 , 这是这个被人嘲弄 , 不当回事的可怜人他最后悲惨地死去了 。 他的死不但不会增加大家的同情 , 反而给大家徒增了饭前饭后的一点谈资 。 掌柜的记得他也只是他还欠着店里的19文酒钱……..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再读孔乙己是在鲁迅的作品集《呐喊》中 , 翻开书本同样的文字 , 同样的内容 , 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心境 。 当年的我读完孔乙己内心百感交集 , 有一种对他遭遇的同情 , 同时也有像书中小伙计一样对他的嫌弃 。 对他这个人的评价完全受书中别人的评价的影响 , 只觉得他是一个不伦不类 , 不入流的人 。 但他又是一个可怜的存在 。 总之用当时没有理清对孔乙己的认识 。

现在看 , 当从鲁迅的作品名《呐喊》 , 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醒者 , 在拼尽全力用自己微弱的声音渴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鲁迅写这篇文章以鲁镇一个酒馆为场景展开 , 这个酒馆里藏着世间百态 , 人情世故与人情冷暖 。 文章开头交代了柜台的格局与不同人的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 酒店的酒客有两种不同的等级 , 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的“短衣帮”和上层地主阶级 , 有钱人和读书人为主的“长衣客” 。 短衣帮们因为生活贫困 , 社会地位低下就是靠在柜外 , 简单地喝完问好的酒便离开 。 而长衣帮们则可以进到店里的包间里边吃下酒荤菜边饮酒 。 从这个细节便把人分成了明显的阶层 , 而恰恰孔乙己是个例外 , 他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衣站在外面喝酒的人 。

这里交代了他的特殊性 。 他读过书 , 但是没有考上秀才 , 不能靠认识的字和读过书来谋得一份差事来生活 。 那就必须用劳动来谋生 , 但是他又不是劳动者 。 孔乙己这个人从文章中来看 , 他是一个性格矛盾体 ,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 。 一方面他是善良朴实 , 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 。 鲁迅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真给人一种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的感觉 。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 他宁可穷 , 宁可饿 , 甚至干一些“偷盗”的事 , 也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 去从事普通人的劳动 。 因为在他意识里 , 读书人高人一等 , 自命清高 , 看不起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 , 不愿也不屑与他们为伍 。 这是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的结果 , 这种思想教育灌输人们的思想是唯有读书是最高尚的思想 , 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人们 。

从孔乙己站着喝酒这个细节揭示出他不是上层阶级 , 不是有钱人 , 理应把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脱下来 , 融入短衣帮人群中 。 但是孔乙己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处境 , 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穷困潦倒 。 按理说 , 他不劳动就不能生活 , 自然是越过越贫困 。 但是他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 觉得自己比他们要高人一等 , 他死要面子 , 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都应该比普通人高级 , 处处显示自己的身份 , 卖弄学问 。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他融不进上层阶级 , 但又不愿加入下层阶级 。 他处于两个阶级的夹缝中 , 尴尬地求生存 。 因为他与这两个阶级都存在距离 。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内心轻视广大劳苦众生 , 同时又渴望融入在他看来高大上的上层地主阶级 。 这种意识使他处于尴尬的社会地位中 , 不但不被人们认可 , 反而成为了大众讥讽地笑柄 。 他处境不好 , 但是还满口之乎者也 。

鲁迅对他肖像、衣着地描写以及别人对他地看法 , 展示了他的社会地位与思想意识的矛盾所在 。 孔乙己热衷功名利禄 , 渴望融入进入 。 但是他又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 他的肉体和思想遭受毒害 , 最后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 悲惨离去 。 鲁迅正是借用的孔乙己这个形象描述受封建思想毒最后麻木而最终又被社会抛弃吞没的下层知识分子 。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我们常说“读书使人明智 , 知识改变命运” , 言外之意就是在强调读书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 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 , 但是读书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 , 也没有成为他通往上层社会的桥梁 , 更没有使他明智 。 反而因为读书了 , 他接受不了自己的“普通” , 一辈子穷苦潦倒 。

在这里 , 度过的书和接受的文化知识成为了枷锁 , 困住了他的一生 。 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 而他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 他成了这种畸形文化的傀儡 。 渴望通过读书一举进入上层社会是他奢侈的梦想 , 失败了他又不愿意接受 , 因为他所学的文化知识告诉他 , 你是读过书的人 , 你比下层人民高级 , 你怎么能与他们为伍呢?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孔乙己》:读书和知识究竟是桥梁?还是捆绑人的信条?// //

因此 , 他不劳动 , 就这么麻木地过着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