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书院兴盛一定程度上是这个时代文风浓厚、文化开明的反映 。 据《济南通史·明清卷》记载 , 清朝初年因为统治者害怕书院宣传反清思想 , 对书院采取抑制政策 , 曾经规定不许建立书院 , 清初近百年间书院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 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步稳定 , 统治者也改变原来的政策 , 积极兴办书院以笼络一些地方士人 。 康熙年间以后 , 各地书院纷纷建立 , 到清朝末年 , 在山东创办的书院有一百三十三所 , 济南地区的书院多达三十余处 。 最出名的是泺源书院、景贤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龙章书院以及章丘的绣江书院、阳丘书院、长清的五峰书院等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济南清代最早的书院是白雪书院 , 原址在趵突泉以东 , 由明代诗人李攀龙的“白雪楼”而得名 , 康熙曾亲自为书院题写“学宗洙泗”的匾额 。 至今趵突泉公园内仍有后来修葺的过的白雪楼 , 每到花开时节 , 花丛和楼阁相互交映 , 十分雅致 。 雍正十一年(1733) , 白雪书院迁至城内都司衙门 , 改名为泺源书院 。 史料记载 , 泺源书院规模非常大 , 有大门三间 , 文昌阁一处 , 讲堂二处八间 , 斋舍一百六十四间 , 门屋二十间 , 厨房二间 。 书院斋舍均为红砖铺地 , 白灰抹墙 , 以石铺路 , 整洁美观 。 巡抚托浑布就曾感慨:“其庭殖殖 , 其舍翼翼 , 其众济济 , 其来于于 。 ”意思是说庭舍整洁 , 学生众多 , 在这里读书心情也无比舒畅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景贤书院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 , 原名振英书院 , 由按察使黄炳建在东城根筹建 , 并置学田 。 乾隆四十一年更名为蒿庵书院 , 因祀济阳张尔岐号“蒿庵”而得名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道光二年重修后又更名为景贤书院 。 济南书院又称江园 , 乾隆五十七年布政使江世兰置湖田数十亩 , 嘉庆九年铁保任山东巡抚 , 正式改寿佛楼为济南书院 , 后来又经历过几次整修 , 清末改名为济南书院 。 尚志书院俗名为“尚志堂” , 是在明朝进士谷继宗的别墅的基础上建成 。 同治年间 , 巡抚丁宝桢将别墅旧址改建为书院 , 并修盖了斋舍数十间 , 要求各府、州、县保举学生来院讲习 , 除了招收专供四书五经的生员之外 , 还兼收天文、地理、算学等方面的学生 。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济南故事——清朝的济南书院// //

清朝书院的建筑、设施依条件而异 , 一些官办和民间较富足的书院设备比较完善 , 规模很大 , 校舍充裕 , 门庭壮观 。 与明代的书院相比 , 清代书院从民办演变为官办 , 纳入了官学的范畴 。 虽然师资比较雄厚 , 不过也失去了明代书院那种自由的学术氛围 , 成为研究八股文、应科取士的场所 。

部分图片:斩云剑

来源: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