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

富春江严子陵钓台范仲淹雕像 。 童富旅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

富春江风光 。 童富旅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富春江的灵魂深处// //

富春山居图(局部) 。 黄公望作

富春江 , 富春山 , 严子陵 , 范仲淹 , 《严先生祠堂记》《富春山居图》……两千年的时光 , 严光一直是富春江的核心灵魂 , 他指引着无数的人们流连富春江 , 寄情山水间 。

我本名庄光

我叫庄光 , 庄子陵 , 本不叫严光 , 严子陵 , 今年已经两千多岁了 。 我的故事 , 如我在富春江边钓鱼篓子里的鱼一样 , 多得装不下 。

我为什么姓庄?

我的前辈 , 前辈的前辈 , 都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 原来姓芈 , 后来姓庄 , 那个庄周 , 道家的知名祖宗之一 , 就是我家祖宗 。

本来我是可以一直姓庄的 , 可是 , 刘秀的四儿子 , 就是他和阴丽华的儿子 , 刘庄 , 接了刘秀的班 , 这下麻烦了 , 犯冲 , 后来的历史学家全部将我庄姓改了“严”姓 。 为什么姓严?《论语》“为政篇”里有集注:庄 , 严也 。 庄严原来就是一体 。 我姓严也就算了 , 连那么大的名人庄子 , 也要叫严子 , 这老子庄子 , 就成了老严 。 人家是皇帝 , 我又不在人世 , 能有什么办法?

要是我活着 , 你们看看我对皇帝刘秀的态度 , 你们就知道 , 我还是有办法的 。

公元前39年 , 我出生 。 《余姚县志》载:严子陵出生于横河堰境内的陈山 。 那时的余姚 , 属于会稽郡 , 汉武帝时 , 我的高高祖庄助 , 做过会稽的太守 , 他就将家迁到余姚 。 高高祖和淮南王刘安私交不错 , 不幸的是 , 他后来卷入刘安的政治旋涡中被杀 。

我爹爹庄迈 , 做过南阳郡新野的县令 , 我从小就跟着爹爹居住 。 我喜欢读书和思考 , 《尚书》是我的专攻 。 我虽博学 , 但依然要各处游历 , 这样书才会读活 。 我虽看不上王莽的新朝 , 不过他对教育的空前重视 , 让我对他有了好感 , 听说他在京城为学者大盖专家楼 , 已达万余座 , 还成立了不少古典文献专业研究所 , 最让天下学子开心的是 , 太学招生量年年扩大 , 学生已经达万人规模了 ,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万人大学啊 , 我必须去 。

也就是在长安太学 , 我认识了刘秀 , 刘文叔 。 我俩志趣相同 , 一起研读《尚书》 , 虽然我比他大32岁 , 虽然我学问超过他 , 但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称兄道弟 。 刘文叔是刘邦的第九世孙 , 不过 , 他们家道老早就中落了 , 他爹只不过是一个小县令 , 和我爹一样 。

刘文叔显然比我命苦 , 他9岁就成了孤儿 , 被叔父收养 。 一个平民 , 将整个天下都收归自己的囊中 , 这得有多大的力量、智慧、胸怀?自然 , 我也是十分佩服小弟刘文叔的 。

有一次 , 我和刘文叔一起同游霸陵 。 驿站旁有个八角亭 , 亭中有块汉白玉碑 , 我们看那碑正面 , 是“故李将军止宿处” , 下有“新乡王莽敬题”字样 , 碑的背面 , 还有王莽写的一篇颂辞 。 刘文叔读后 , 大发感慨:这个王莽 , 依靠裙带关系爬上高位 , 找个小孩子做皇帝 , 明摆着是想篡权 。 唉 , 我们刘家王朝还能中兴吗?我见他话里有话 , 立即循循善诱:眼前汉家局势岌岌可危 , 兄要有雄心壮志 , 以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于水火为己任 。

果然 , 我没有看错他 。

但刘文叔要请我做官 , 我不愿意 。

我们的庄周前辈 , 虽然是个“漆园吏” , 算不上官 , 但他内心坚定 , 清静无为 , 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 他的精神指导老师 , 老子的“我有三宝” , 我是当作座右铭的:我有三宝 , 持而保之 , 一曰慈 , 二曰俭 ,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条条都对着我而讲 , 我持有它 , 一辈子可以过得安宁 。

接下来 , 我要去归隐了 。

富春山隐

富春江畔富春山 , 古往今来皆文章 。

富春山并不险峻 , 却极有特色 , 树石相依 , 是那种天生为画而生的褶皱山 。 这一处叫钓台 , 有东西两台之分 , 其实就是山上的两根大石笋 。 寒武纪的造山运动 , 留下了这一自然杰作 , 不大 , 但精致 。 蓝天下 , 富春江水潺缓流动 , 这富春山上的石笋 , 显得特别合时宜 , 如果没有这一阳刚之物 , 富春山就会阴柔许多 。

东台石笋上方有一块大石坪 , 上可坐百余人 , 突兀伸悬江岸 。 几乎所有的人上山 , 都会登此台 , 俯瞰一下江和山 , 继而再感喟一翻 。

现在 , 和煦的春风里 , 我和庄光 , 白发渔翁 , 就坐在东台上闲聊 。

我知道有群星同他说话 , 他会与银白色的月亮做游戏 , 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 , 用朦朦的云和彩虹来娱悦他 。

您为什么会选择富春山隐呢?我直接问了关键的问题 。

庄光站起身 , 伸了伸懒腰:桐江这山水 , 人见人爱呀 。 喏 , 往东方向 , 那分水江和富春江的两江口 , 那座小山上 , 黄帝时期的桐君老人 , 就结庐于桐 , 指桐为姓 , 花草满地 , 星月满天 , 随着智者的脚步 , 不会有错 。

庄光指着眼前这片天地 , 加强了语调:对我来说 , 任何地方 , 都没有这里来得清静 , 让人心安 。

据《会稽典录》记载 , 庄光将臭脚搁在刘文叔肚皮上引发的事件 , 应该是建武五年(29) 。 庄光(后面我就称他为严光了)离开洛阳后 , 就到富春江隐居了起来 。

《严氏宗谱》记载 , 严子陵先后有两位夫人 , 元配梅夫人 , 生子严庆如 , 他的后裔就是姚江严氏支系 , 这一支还有人由余姚迁移到福建漳州和陕西户县 。 隐居富春江 , 续配范氏生子严伦、严儒 , 他们的后裔 , 就是今天的桐江严氏支系 , 包括由桐庐迁到淳安、开化、东阳 , 江西南昌、分宜、宁都、建安、黎川等地 , 还有福建的福州、莆田、龙岩、永定、三明等地 , 甚至远至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 。

到现在为止 , 严氏子孙已经传至70代左右 。

2016年4月1日 , 在金华的澧浦 , 我发现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琐园村 。

抬头就是一条深深的古街 , 幽远深邃 , 街头有几丛玫瑰在调皮地笑着 , 我忍不住和古街合影 。 琐园 , 大部分是严光的后裔 。

读古典笔记多了 , 总觉得这个名字和笔记有关 。 急问导游:为什么叫琐园呢?原来是“锁” , 一把锁的锁 , 严氏先辈认为 , 锁字不利于向外发展 , 将自己锁住 , 就是闭关自守 , 改成“琐园” , 王字旁 , 就是玉 , 玉也象征人的品格 , 做人的操守 , 琐园就这么诞生了 。

严光学问很深 , 却没有什么作品留传下来 。 不过 , 严氏的家谱上却赫然印着《子陵公省身十则》和《子陵公遗训》 。 《子陵公省身十则》极其简单:

敬君亲 , 立纲常 , 尊耆德 , 笃伦理 , 亲贤良 , 勤自身 , 远奸佞 , 寡嗜欲 , 信赏罚 , 慎言辞 。

果然 , 在琐园村 , 严氏的后人将严光的品德当作他们传承的精神支柱 , 将“山高水长”当作他们的精神标杆 , 他们无论行事修身 , 都以技能、耕读、惜时、宽容、报恩、勤俭等为标准 , 自觉践行 。

小家 , 大国 , 原理其实相通 , 单薄的家训 , 却可以汇聚成强大的精神洪流 。

春水潺湲

严光隐居富春山 , 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 , 富春江山水 , 近两千年来 , 一切都灵动活泼起来了 。 这里 , 成了隐逸文化的重要起源点 , 也成了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朝圣地 。

谢灵运 , 奔着他心中的偶像严光来了 。

谢灵运对山水的喜爱 , 爱在了骨子里 。 他甚至组织人马 , 从他家的别墅始宁山庄开始 , 一路砍山伐树到临海 , 为的就是要看剡溪的景色 , 他登天姥山创制的鞋子“谢公屐” , 让李太白做着美梦 , 一路追着 。 自然 , 他是不会放过富春山水的 , 那里隐居过的严光 , 同是会稽人 , 他必须去 。 而且 , 他去永嘉做太守 , 这富春江 , 也是必经之路 。 这一下 , 就写了四首诗 , 而且 , 主要是写富春江 , 写严子陵钓台 。

《富春渚》《夜发石关亭》《初往新安至桐庐口》《七里濑》 , 这四首中 , 后两首 , 全部是写桐庐境内的人文风光 。

现在我们来看他的名篇《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 , 晨积展游眺 。

孤客伤逝湍 , 徒旅苦奔峭 。

石浅水潺湲 , 日落山照曜 。

荒林纷沃若 , 哀禽相叫啸 。

遭物悼迁斥 , 存期得要妙 。

既秉上皇心 , 岂屑末代诮 。

目睹严子濑 , 相属任公钓 。

谁谓古今殊 , 异世可同调 。

濑的本义是沙石上流过的急水 。 七里濑 , 又称严陵濑 , 子陵濑 , 严滩 , 就是严光隐居地的这一段江 , 现被人称为“富春江小三峡” , 上至建德的梅城 , 下到桐庐的芦茨埠 , 是百里富春江最优美的江段 。

谢灵运显然是心事重重 , 昨晚没睡好 , 不过 , 虽是贬谪 , 还是要赶路去赴任的 。 小船逆流慢行 , 秋天的早晨 , 这富春江的景色确实怡人 , 看着那满山红了的枫叶 , 急流的江水 , 陡峭的江岸 , 还有 , 荒山野外 , 落叶纷纷 , 秋日里的禽鸟 , 叫声就开始凄凉起来了 。 也有好心情 , 傍晚边 , 船过江流平缓地段 , 清流中石头都看得很清晰 , 水流得也缓慢 , 那太阳落下去的柔光 , 照得满山生辉 。 贬谪的游子 , 看景伤怀 , 不过 , 我已经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微妙道理 , 我根本不在乎别人如何看我 , 这严子陵 , 那任公 , 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 只要有一颗安定的内心 , 就可以志存高远 , 这个道理 , 古今都一样 。

“石浅水潺湲 , 日落山照曜” , 这“潺湲” , 用得多妙呀 , 弄得后面的诗人流连不已 , 频频援用 。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秋天 , 江南丘陵连绵 , 翠绿的山道两旁 , 秋果硕硕 , 枫叶红了 , 44岁的杜牧从池州刺史任上调任睦州刺史 。 睦州是偏僻小郡 , “万山环合 , 才千余家 。 夜有哭乌 , 昼有毒雾 。 病无与医 , 饥不兼食”(杜牧《祭周相公文》) 。 如此条件 , 且离长安越来越远 , 杜刺史的心情可想而知 。

然而 , 杜大诗人到了睦州后发现 , 这地方的山水和百姓其实都挺不错 , “水声侵笑语 , 岚翠扑衣裳”(《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 谢灵运的“潺湲”用得太好了 , 他要继续用!于是 , 著名的《睦州四韵》 , 将唐代睦州山水活画了出来 , 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

州在钓台边 , 溪山实可怜 。

有家皆掩映 , 无处不潺湲 。

好树鸣幽鸟 , 晴楼入野烟 。

残看杜陵客 , 中酒落花前 。

几乎所有的文人学士都对严光崇拜之致 , 杜刺史也不例外 。 工作之余 , 他一定会去州府梅城下游30里的严子陵钓台 , 除膜拜之外 , 更有对富春山水的流连 。 在杜诗人眼里 , 这两岸的山水 , 实在太可爱了 , 有白墙黑瓦 , 有茅屋人家 , 忽隐忽现 , 溪水潺潺 , 流过山石 , 漫过山涧 , 小鸟在茂林中幽幽地啼叫;日近正午 , 农户人家的炊烟袅袅升起 , 家家都住在风景里 , 而我 , 客居于此 , 真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 我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 , 倒在了落花前 。

我读唐以前写严子陵及富春江的诗中 , “潺湲”纷纷跳入眼帘:

愿以潺湲水 , 沾君缨上尘 。

(沈约《严陵濑》)

水石空潺湲 , 松篁尚葱茜 。

(洪子舆《严陵祠》)

挥手弄潺湲 , 从兹洗尘虑 。

(孟浩然《经七里滩》)

高台竟寂寞 , 流水空潺湲 。

(张谓《读后汉逸人传》)

舟人莫道新安近 , 欲上潺湲行自迟 。

(严维《发桐庐寄刘员外》)

据《严州图经》标注 , 梅城曾建有“潺湲阁” 。

我幻想着走进潺湲阁 。 阁中 , 谢灵运、杜牧的塑像一定大大的醒目 , 是他们的诗 , 成就了这个阁 。 自然 , 沈约、吴均、刘长卿、王维、李白、孟浩然、白居易、苏轼等 , 这些历朝历代著名文人墨客抒写睦州山水的诗画 , 也都要一一展示 。 看那些诗 , 诗意画面感顿生 , 看那些画 , 画意却如诗般凝练 , 睦州的美丽山水 , 都如精灵般生生活化了 。

想象不尽 , 一时竟有点恍惚 。

和杜牧同时代的诗人方干 , 他的老家就在严光的隐居地边上 。

方干是晚唐著名诗人 , 《全唐诗》收录他的诗就有348首 。 他虽有才 , 却因为容貌有点缺陷(唇裂) , 多次考试 , 成绩优异 , 都没有被录取 。 这样的境遇 , 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太得意 。 不过 , 他并没有太多的消沉 , 原因就是 , 他家边上有严光 。

看他的《题家景》:

吾家钓台畔 , 烟霞七里滩 。

庭接栖猿树 , 岩飞浴鹤泉 。

野渡波摇月 , 山城雨翳钟 。

严光爱此景 , 尔我一般同 。

飞泉 , 野渡 , 哀猿 , 孤月 , 严光体验到的 , 他也在体验 , 只不过山色更浓了 , 树木更壮了 , 我的家乡 , 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

自然 , 还要说到李太白 。 《李太白全集》中 , 直接或间接写桐庐的诗有12首之多 , 自然 , 他写桐庐 , 主要讴歌对象就是严子陵 。 试举一首《古风》:

松柏本孤直 , 难为桃李颜 。

昭昭严子陵 , 垂钓沧波间 。

身将客星隐 , 心与浮云闲 。

长揖万乘君 , 还归富春山 。

清风洒六合 , 邈然不可攀 。

使我长叹息 , 冥栖岩石间 。

松柏就是松柏 , 它不可能像桃李一样 , 为春天而奔放 。 高洁透亮的严子陵 , 就在富春江这碧波之间垂钓 , 他的心与浮云一样悠远 , 他不事王侯 , 归隐富春山 , 他树立起的做人标杆 , 看似清风拂人面 , 实则是让人学不来 。 唉 , 和他一对比 , 我更加惭愧 , 我也要学他一样 , 将俗身寄托在这富春山水间 。

据不完全统计 , 向严光表达敬意的唐代诗人就有70多位 , 洪子舆、李白、孟浩然、孟郊、权德舆、白居易、吴筠、李德裕、张祜、陆龟蒙、皮日休、韩偓、吴融、杜荀鹤、罗隐、韦庄 , 包括曾在睦州做过官的刘长卿、杜牧 , 隐居桐庐的严维、贯休 , 还有桐庐籍诗人方干、徐凝、施肩吾、章八元、章孝标等 。

诗人们借景抒情 , 借人抒怀 , 严光富春山的钓台 , 几成了赛诗台 。

先生之风

北宋景祐元年(1034)春 , 右司谏范仲淹 , 提了不该提的意见 , 反对宋仁宗废郭后 , 被贬为睦州知州 。 范在睦州的时间不长 , 只有半年 , 却翻开了睦州文化史上灿烂的一页 , 这就是大规模修建严先生祠并写下了留传后世的记 。

因仰慕严子陵高风而到钓台拜访的文人骚客数不胜数 , 上举仅唐朝就有70多位 , 几位涵盖了那个时期所有重要诗人 。 等范仲淹到严子陵钓台时 , 严光祠已经破败不堪 , 他必须马上做点什么 , 立即组织人员全力以赴修缮 。 并且 , 写下了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北宋时 , 睦州郡也称桐庐郡) , 结尾有名句:

仲淹来守是邦 , 始构堂而奠焉 , 乃复为其后者四家 , 以奉祠事 。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 , 江水泱泱 。 先生之风 , 山高水长 。

范仲淹几次提到本次修缮 , 从他的书信中可以得知 , 他是派得力助手 , 从事章岷推官主持这项修建工程的 。 章岷是福建浦城人 , 天圣年间进士 , 为官也勤勉 , 后官至光禄卿 。 章也是北宋诗人 , 范和他的关系处得相当不错 , 时常和诗来往 。

都是文化人 , 想来章推官在主持修建时 , 也是用尽脑子 , 尽量将工程做得完美一些 。 范仲淹还专门请来会稽的僧人画严子陵的像 , 又亲自写信 , 向大书法家邵竦求字 , 那篇后记 , 他自然十分尽心了 。

除此外 , 范仲淹还为严祠的长久保护建立了制度 , 免除严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 , 让他们专门负责祭祀的事情 。

范仲淹定下了政府修缮的规矩 , 从此 , 自北宋到民国 , 严先生祠一共修缮了26次之多 。 严先生高风之明灯 , 被范仲淹大大拨亮 。 先生之风 , 永世留传 。

己亥春日 , 阳光晴好 , 我又一次登上了钓台 。

富春山 , 东西台及台下的各个牌坊等建筑 , 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中 , 影影绰绰 , 船靠岸 , 水波会晃荡一会儿 , 这时 , 影子们也会乱上一阵 。 过沧波桥 , 经清风轩 , 再到客星亭小息 , 看着江波 , 想着严光搁脚在刘秀肚皮上的故事 , 便会心里轻笑一下 。 嗯 , 快点走 , 严先生正端坐在祠堂里等你呢 , 好好拜访 。 沿着严先生祠堂的东侧山麓 , 可以慢慢欣赏碑林 , 数百米长 , 一百方精致碑文 , 内容自然是历朝名人雅士题赞钓台和严光的诗文 , 书法皆由当今国内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书法名家所书 。

碑廊外 , 谢灵运、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赵孟頫 , 唐寅、郑板桥等20位名人的石雕像 , 以各自的方式挺立在竹林中 。 20年前 , 陆地同学读小学不久 , 我就带着他一个个拜访了 , 这个李太白 , 这个苏东坡 , 他看得挺认真 , 只是好奇:爸爸 , 这些名人为什么都藏在钓台的竹林中呢?嗯 , 他们都来过这里吧 。 他脑筋转得挺快 。 那些雕像 , 特别亲切 , 和这青山碧水 , 也特别相配 , 但他小小年纪 , 对严光的品格及这些诗人们写严光的诗意 , 一定没什么体验 。 说实话 , 那时 , 我也并没有多想 , 只是觉得 , 钓台 , 富春山 , 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 。

我在台上临风 , 清风拂我脸 , 此情此景 , 内心万念快速流动 , 时光倒流 , 严光 , 范仲淹 , 都在富春江畔复活 , 我无比亢奋 。

富春山图

向严光表达敬意 , 有诗 , 有文 , 自然也有画 。

晴空下 , 黄公望的背有些佝偻 , 他身上的布袋中 , 也没多少东西 , 一支笔 , 几张纸 , 一个水罐 , 几个饭团 , 但他独行在富春山道上的身影却是那么清晰 。

我已经无数次和黄公跨时空对话 , 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 但常常只能探到边缘 。 如此 , 我也已经满足 , 一个伟大人物的横空出世 , 有着极为庞杂的生长体系——宋元之际特殊的政治时空 , 黄公少年、成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的人生境遇 , 诸多前辈大师对他的影响 , 全真教徒的意志磨炼 , 富春山水对他的长久浸润 , 各种因素叠加 , 才成就了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 。

如果一百个因子的聚焦 , 才诞生了名画 , 那么 , 严光和富春山水 , 应该是其中两个关键因子 , 缺哪一个都不行 。

黄公望的心里 , 严光不事王侯的品格 , 自然能让他从中年困顿的官场中解脱出来 , 但更重要的是严光寄情山水修身养性的思想方式 , 这可以理解为 , 山水中的严光 , 也基本上是一个道教徒 , 即便不是每天竹杖芒鞋 , 但他的行为方式和道教徒无二致 。 看轻所有 , 这才是黄公心中的严光形象 。

黄公望中年时入全真教 , 从无奈到苦修 , 从身体到心理 , 不断砥砺 , 虚壹而静 , 他的眼里和心里 , 只有那些清丽的富春山水 , 才是他的真正知己 。 他已经成为“大痴” , 那“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 , 从流漂荡 , 任意东西”的富春山水 , “奇山异水 , 天下独绝” , 日日看着这样的山水 , 自然“窥谷忘返”“望峰息心” 。 大痴“构一堂于其间 , 每春秋时 , 焚香煮茗 , 游焉息焉” , “息”什么?自然是息名利之心了 , 有这样山水相伴 , 一定是“不知身世在尘寰矣” 。

大痴佩服安吉人吴均 , 点画富春山水 , 如此到位 , 而这些山水意象都变成了一根根按捺不住的线条时 , 《富春山居图》也就呼之欲出了 。

而此时的大痴 , 已经79岁 , 一个接近耄耋的老人 , 深受严光影响的道士 , 世间还会有多少让他留恋的东西?也不着急 , 慢慢画吧 , 画它个三四年 , 不能耽误我云游 , 有时间就画 , 一切山水都在我心中 , 无用师呀 , 这幅就送你了 , 不过 , 你要当心那些巧取豪夺者噢!

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史上 , 众星璀璨 , 但《富春山居图》 , 却是群星中极为耀眼的北斗 。

望着黄大痴的《富春山居图》和那些众多的背临画 , 严光先生坐在富春山钓台的大石坪上 , 微微笑了 , 他不言 , 不语 。 我似乎听到了吴均在替严先生轻声低语:望峰息心 , 望峰息心 , 望峰息心!

严光五月披裘垂钓的身影 , 从富春江的深处倒影荡漾开来 , 穿越两千年的二维空间 , 依然震颤着我们的灵魂 。

(作者:陆春祥 , 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 , 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