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自明中叶后 , 道教衰微的势头已较为明显 。 到了清代 , 朝野重佛抑道 。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宣布黄教为国教 , 道教为汉人的宗教;限制天师职权 , 取消其道教之首的地位 , 由二品降至五品 , 并禁止其差遣法员传度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到了道光(1821—1850年)年代 , 又取消了传统的张天师朝觐礼仪 。 道教丢失了与朝廷的联系 , 其地位逐渐下降 。

清代满州贵族兴起于关外 , 入关之前已信奉藏传佛教 , 入关后重视利用儒学治国 , 对道教虽仍予以保护 , 但远不及明朝那样尊崇 。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笼络汉人 , 对道教还略有重视和利用 , 依明朝旧例封赠正一真人 , 令其掌管天下道教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顺治八年(1651年) , 第52代天师张应京入朝觐见 , 敕授正一嗣教大真人 , 掌天下道教事 , 给一品印 。

顺治十二年 , 第53代天师张洪任入觐 , 袭封大真人 , 并敕免本户及龙虎山上清宫各色徭役 。

康熙皇帝曾命第54代天师张继宗进香五岳 , 祁雨治河 , 袭封大真人 , 授给光禄大夫品级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雍正皇帝笃信禅宗 , 对道教方术亦感兴趣 。 认为“道教炼气凝神 , 与儒家存心养气之旨不悖” 。

雍正五年(1727年) , 第55代天师张锡麟入觐 , 依前朝旧例袭封大真人 , 授光禄大夫 。

雍正皇帝晚年多病 , 于雍正九年召龙虎山正一道士娄近垣入宫 , 设坛礼斗 , 以符水治病有验 。

娄近垣因此被封为妙应真人 , 赐四品龙虎山提点 , 又拨官银修茸龙虎山宫观 , 置买香火田数千亩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娄近垣在清代正一道士中最有学问 , 撰有《龙虎山志》18卷 , 文字通达 。 又撰《阐真篇》 , 对禅宗及全真道内修法颇有见识 , 被选入雍正所编《御选语录》 。

自乾隆时代起 , 因统治者极力推崇儒家理学 , 释道二教的地位大为贬降 。 清代正一道虽趋衰微 , 但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 。

据康熙六年统计 , 全国道士有21286人 , 约当僧尼总数的五分之一 。 自乾隆年间废除僧道度牒制以后 , 僧道数量增长很快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而且随着清朝疆域地开拓 , 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 , 一些原来很少有道教的地区 , 如东北、新疆、内蒙、台湾等地 , 也陆续建起道教宫观 , 有道士住持 , 供奉香火 。

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记 , 正一、茅山、清微、灵宝、净明等符箓道派至清末皆传承不绝 , 尤以正一、清微两派分支最多 。

此外还有奉萨守坚的西河派、天山派、奉真武大帝的武当派 , 以及九宫山派、张玉皇高上派等正一支派 。 这些道派虽传承不绝 , 但其学说及修持方法多已相互融合 , 彼此区别不大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清朝初年 , 全真道再次面临与其初创时期相似的形势 。 500多年前曾入主中原的金朝女真族后裔 , 又一次趁乱入关 , 建立了大清帝国 。

民族矛盾又趋尖锐 , 剃发易服之辱 , 折磨着汉族人士的心灵 。 全真道龙门派宗师王常月应运而出 , 以振兴道教 , 恢复祖风自任 , 传戒弘教 , 使明代沉寂已久的全真龙门派出现了中兴景象 。

王常月(1522——1680) , 号昆阳子 , 山西潞安人 。 少年出家云游四方 , 参访明师50余人 , 得龙门派第六代律师赵真嵩之传 , 成为第七代龙门律师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王常月受师父之嘱托 , 看准时势 , 改革旧制 , 以公开传戒度人出家 , 整顿教规作为振兴宗门的主要手段 。

满清入关之处 , 王即从隐居的嵩山北上京师 , 挂单于北京白云观 , 被道众推举为方丈 。 他的传戒活动得到清廷许可 。

顺治十三年(1656年) , 王奉旨主讲白云观 , 登坛说戒 , 度弟子千余人 。 一时南北道流纷纷来京受戒 。

康熙二年(1669年) , 王常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 , 在南京、杭州、湖州、武当山等地立坛说戒 , 皈依受戒者甚多 , 龙门教团于是大盛 。 王常月羽化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 , 据说活了159岁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康熙帝敕赠“抱一高士” , 命于其墓上建响堂塑像 , 每年都派官致祭 。 其著有《碧苑坛经》二卷 , 又名《龙门心法》 , 是弟子们整理他在南京碧苑登坛说戒的语录而成 。

龙门派所传戒法分为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级 , 王常月将此三级戒作为实践真功的基础 。 王羽化后 , 其弟子继续在东南江折诸省开坛传戒 , 形成不少龙门支派 。

例如黄虚堂开创苏州浒墅关太微律院支派 , 其弟子有孙碧阳 。 金筑老人盛青涯开创余杭金筑坪天柱观支派 , 门下有潘牧心、王洞阳、潘天涯等递相嗣传 。 吕云隐开戒于苏州冠山 , 门庭颇盛 , 其弟子吕全阳、鲍三阳、樊初阳、丘寅阳、徐艮阳、钱函阳、孙则阳、归南阳、邵悟真等人 , 活动于苏州、无锡、湖州一带 。 陶靖庵开创湖州金盖山纯阳宫云巢支派 , 门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严等相继嗣传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龙门律宗除王常月门下诸派外 , 还有与王同辈的沈常敬(1523——1653)所传派系 。 沈常敬隐居江苏茅山 , 门下有孙守一、高守圆等大弟子 。 孙守一弟子周太朗 , 开创栖霞金鼓洞支派 , 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 。

孙氏另一弟子范太清 , 住持天台山崇道观 , 为东南龙门派一大道场 。 周太朗再传弟子沈一炳、闵一得 , 均为清代道教内丹术著名学者 。

闵一得住持金盖山纯阳宫 , 撰《金盖心灯》八卷 , 详记明清龙门派传承历史 。 又编辑《古书隐楼丛书》 , 收明清道书28种 , 多为内丹学著作 。

除东南地区外 , 清初至乾嘉年间 , 全国各地 , 甚至全真道历来影响甚微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 也都出现龙门派活动的踪迹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在东北 , 有辽阳道士郭守真于明末赴马鞍山师事龙门第7代道士李常明 , 后返归辽东 , 隐居本溪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道30余年 。 康熙初年应盛京将军乌库礼之请 , 住持盛京(今沈阳)太清宫传戒 , 受戒者先后达数百人 。

在西北 , 有龙门派第11代道士刘一明 , 隐居甘肃金县栖云山修炼多年 , 往来于兰州 , 陇上士庶多与之交往 。 刘精通内丹易学 , 著有《道书十二种》 , 流传颇广 。

在江西有龙门第八代道士徐守诚 , 隐居西山修炼 , 门下有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等弟子 。 在广东有龙门派第11代道士曾一贯 , 于康熙年间入罗浮山任冲虚观住持 , 其徒柯阳桂门下弟子百余人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在四川有龙门第10代道士陈清觉 , 于康熙初年从湖北武当山来到青城山 , 后住持成都二仙庵 , 开创龙门碧台丹洞宗 。 二仙庵与武昌长春观、西安八仙庵并称为天下龙门派大丛林 。

在云南鸡足山 , 还有被称作“龙门西竺心宗”的特殊道派 。 该派创始人鸡足道者(原名野怛婆阇) , 本为月支国人 , 自称元末从印度来滇 , 精通“西竺斗法” , 常诵咒不绝 。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清朝时清政府对道教的打压和龙门派的兴起// //

顺治十六年(1659年)鸡足道者赴北京白云观皈依王常月门下 , 受龙门戒法 , 改名黄守中 , 成为龙门派8代弟子 。 后归鸡足山 , 创“龙门西竺心宗” 。 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闵一得游历鸡足山 , 还曾见到黄守中 , 并从他受西竺斗法而归 。

总之 , 自明末清初至清代中叶 , 龙门派遍传全国各地 , 其势力远远超过正一道派及其它全真道派 , 与佛教禅宗五派中的临济宗地位相当 , 故世有“龙门、临济半天下”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