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从这个台阶下去 , 便是川盐入黔仁岸上的第一个盐运码头 。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

乾隆元年 , 四川在贵州边境开设了四大口岸 , 以贵州为交易点 , 运销川盐 。 自四川合江县沿赤水河上至茅台中转入黔 , 这一盐运码头称为仁岸 。 在盐运的带动之下 , 茅台的商业和贸易在川黔边境崭露头角 , 并成为贵州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

贵州不产食盐 , 数百年来 , 食盐是贵州极度缺少的资源 , 民间百姓的食盐来源则全依赖外省 。 出省的每一条古道 , 人背马驮的除了山货 , 就是盐了 。 川盐入黔 , 带动了这一时期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

赤水河的开发 , 不是源于盐运 。 现在故宫里面有若干根柱子 , 就产自仁怀 , 而且是从赤水河运到北京的 。 这怎么回事呢?在明朝 , 朝廷多次从赤水河采伐“皇木” 。 1406年 , 为建造北京行宫(今故宫) , 朝廷派人来赤水河采伐楠木 。 1547年 , 奉天殿火灾 , 又从播州(今遵义大部)采伐楠木 。 楠木是赤水河的重要物种 , 仁怀“楠木坝”的地名就由此而来 。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

同一时期 , 云南会泽的“滇铜”、贵州大方的“黔铅” , 是铸币、军械制造的重要原料 。 “南铜北运”“黔铅入京”加速了赤水河航运更快发展 , 进而带动了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 可称作史上最早的西部大开发 。

1745年 , 为了把滇铜黔铜运出去、把四川自贡的盐运到贵州来 , 朝廷拨款疏浚赤水河道 。 据记载 , 那时河面上“帆桨如织” , 百舸争流 , 木船云集 , 盐担蔽街 , 人流拥挤 , 笙箫歌舞、市井玩偶由此而生 , 使得小镇一时兴盛无比 。 史籍中留下“挑夫盈途”“夜市灯火通明”的景象 , 造就了茅台镇别具风味的盐码头历史文明 。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赤水河畔的故事起源——盐运码头// //

更为重要的是 , 盐运促使了茅台镇酿酒业的兴起 。 据记载“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 , 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 ”盐路上“引进”的是盐 , “输出”的是茅台酒等土特产 。 在 “引进”与“输出”之间 , 盐与酒在茅台完成了相遇、相知和相伴、相生的联姻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