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谈学问
梁漱溟在朝会上的发言 , 后来被弟子们辑为《朝话》 。 梁漱溟总对学生们说: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 , 就是如何对付自己 。 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 , 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 。
梁漱溟谈学问// //
顺适通达 , 嘹亮清楚 。 ——梁漱溟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学人 , 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参与者与见证人 。 他讲论中西文化 , 开创“新儒学”;他致力乡村建设 , 开展改造农村的实践;他发起民主同盟 , 力促国共联合抗敌、和平建国;他敢于为民请命 , 犯颜进谏 , 向毛主席讨要“雅量”;他面对批斗不改初衷 , 放言“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 。 他说自己一生不断追求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人生问题 , 人活着为了什么?二是中国问题 , 也就是中国究竟向何处去 。
他是梁漱溟 , 狷介狂放 , 傲骨担当 。
梁漱溟谈学问// //
一说到学问 , 普通人总以为知道很多 , 处处显得很渊博 , 才算学问 , 其实就是渊博也不算学问 。 什么才是学问?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 。 扼要地说 , 就是“学问贵能得要” , 能得要才算学问 。 如何才是得要?就是在自己这一方面能从许多东西中简而约之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 , 甚至只为几个意思变化起来 , 就让人家看着觉得无穷无尽 。 所以在有学问的人 , 没有觉得学问是复杂的 , 在他身上也没有觉得有什么 , 很轻松 , 真是虚如无物 。 如果一个人觉得背了很多学问的样子 , 则这个人必非学问家 。 学问家以能得要 , 故觉轻松、爽适、简单 。 和人讲学问亦不往难处讲 , 只是平常地讲 , 而能讲之不尽 , 让大家看来很多 。 如果不能得要 , 将所有的东西记下来 , 则你必定觉得负担很重 , 很为累赘 , 不能随意运用 。 所以说学问贵能得要 。 得要就是心得、自得!
梁漱溟谈学问// //
再则学问也是我们脑筋对宇宙形形色色许多材料的吸收消化 。 吸收不多是不行 , 消化不了更不行 。 在学问里面你要能自己进得去而又出得来 , 这就是有活的生命 , 而不被书本知识所压倒 。 若被书本知识所压倒 , 则所消化太少 , 自得太少 。 在佛家禅宗的书里面 , 叙述一个故事 , 讲一个大师对许多和尚说:“你们虽有一车兵器而不能用 , 老僧虽只寸铁 , 便能杀人 。 ”这寸铁是他自己的 , 所以有用 , 别人虽然眼前摆着许多兵器 , 但与自己无关 , 运用不来;这就是在乎一自得 , 一不自得也 。 问题来了 , 能认识 , 能判断 , 能抓住问题的中心所在 , 这就是有用 , 就是有学问;问题来了茫然地不能认识问题诀窍 , 不能判断 , 不能解决 , 这就是无学问 。
梁漱溟谈学问// //
梁漱溟自己说:
我一生的是非曲直 , 当由后人评说 。 为人处世 , 平生力行的 , 就是:独立思考 , 表里如一 。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 , 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
梁漱溟谈学问// //
- 浅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挣扎还是静待结局?
- 浅谈有关诸葛亮生平的六大疑案
- 谈谈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 浅谈曹操最实在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从刘关张的出身谈谈三人的武力特点
- 浅谈姜维的武力究竟有多高?
- 谈谈公文文种辨别的“求同”“存异”法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再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人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