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在醇亲王离世之后 , 慈禧便有意将扶持庆郡王奕劻来管理作为自己在朝政上的代表 , 于是便让其掌管了总理衙门 , 并且将以前奕環未完成的修建颐和园的事情交由奕劻来打理 。 奕劻本是一个落魄的贵族 , 突然一朝之际得遇荣宠 , 怎能不尽心尽力的为慈禧办事 , 他很明白 , 如今的清王朝 , 只有巴结好了慈禧 , 才能够荣宠不衰 。

当务之急 , 只有尽快的将园子给修好 , 才能够令慈禧欢心 , 只有慈禧欢心了 , 才能够令其高看一眼 。 所以 , 最近这位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王爷对修园子这件是非常上心 , 巴不得立刻就将修好的园子摆在慈禧面前 。 可是 , 这修建园子并非易事 , 之前原户部尚书阎敬铭一直在慈禧面前哭穷 , 接着李鸿章又大搞海防捐 , 可谓是一波三折 , 而奕劻赶了个巧 , 在颐和园快完工的时候接过了这个棒子 , 如果还是把这件事搞砸了 , 推迟了工期 , 那他奕劻真不要在混下去了 。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

眼看园子大体修完 , 可是偏偏这最后几处的景点所需要的南洋木材还没有着落 , 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 奕劻怎能不着急 , 在这个时候 , 一位名叫李光昭的客商找到了奕劻 , 为其解决了这燃眉之急 。

话说这李光昭也是投机取巧之辈 , 得到了慈禧修园子还需要一批南洋木材 , 便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商机 , 只不过这并不是正经的商业买卖 , 其中的门道不可谓不多 。

首先 , 李光昭找到了内务府的太监小德子 , 直接豪气的送给他一座四合院 , 这小德子收了人家的好处 , 自然也乐得帮人家办事 。 于是 , 小德子从李光昭那拿来十万两银票用来贿赂内务府的大总管李莲英 。 因为宫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 而且这内务府毕竟是由李莲英领着的 , 所以小德子是必然绕不来李莲英的 。 既然绕不过 , 那就只有将其拉到自己的船上 , 于是才有了用十万两贿赂李莲英这一出 , 只为了让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

李莲英自也精明 , 在收了银两之后 , 默不作声 , 只是强调自己并不知道这一件事 , 唯恐引火上身 , 所以小德子在买通了李莲英之后 , 便能够拿到内务府的批文 , 将其包装成正经的身份推荐到奕劻的面前 。 奕劻在小德子的推荐下接见了李光昭 , 他正为了这南洋木材的事情烦恼着 , 见到有人愿意承包这项事务 , 也大为欣喜 。

李光昭首先就拉来了一批木材给奕劻查看 , 证明自己真的有弄到这批木材的能力 。 其次就在奕劻面前大义凌然的决定将这次运来的第一批木材送给朝廷 , 表明自己也懂得一些规矩 。 奕劻见李光昭这麽上道 , 二话不说就将这事情交给李光昭了 , 并且还给了他一个正经的身份 , 由内务府经办 。

不过这官商之间的事情 , 表面上是一套 , 背地里又是另一套 。 虽然这进运南洋木材的事情并没有有人和李光昭竞争 , 但是他可不能因为这样就轻看了这些当官的 , 所以他还是需要用一些钱来贿赂奕劻 , 虽然这样奕劻有空手套白狼之嫌 , 但是很显然 , 李光昭很愿意当那个白狼 。 从李光昭后来所交代的话里来看 , 奕劻从里面所得到的好处大概也在十万两白银左右 。

可是 , 本来李光昭用来贿赂奕劻所作的预算就是大概在五万左右 , 后来奕劻竟然称在事成之后需要在送来五万两 , 这种伸手要钱的实属不多见 。 那么 , 倍受慈禧所器重的奕劻为什么如此贪得无厌呢?

奕劻在晚清官场上可以说是贪官第一人 , 只要有钱打点 , 他是一切都很好说话的 。 因为这位后来权倾朝野的铁帽子也是一位过过苦日子的 。 说来也好笑 , 本来他连郡王爵位都没有的 , 后来因为和慈禧的弟弟桂祥两隔壁 , 时不时的去串个门 , 帮着写信 , 这样一来二去的就和桂祥熟络起来 , 最后结为儿女亲家 , 就这样和慈禧也沾亲带故上了 , 所以慈禧也就恢复了他的郡王爵位 , 并且在醇亲王奕環去世之后受到慈禧的器重 , 委以重任 。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

经历过这些风风雨雨 , 大起大落 , 奕劻渐渐的明白 , 世界上一切东西都是虚的 , 惟有银子才是实的 , 所以从此他和银子结上不解之缘 , 利用职位之便大肆揽财 , 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底线 , 是银子能使鬼推磨的忠实拥护者 。

奕劻这一关自是好过 , 可是最终能够一锤定音的并非是他 , 而是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 。 因为这批修建颐和园所需要的南洋木材正是由户部来拨付款项的 , 所以李光昭绕不开这位财神爷 。

当然 , 也许是为了突出翁同龢的人物形象 , 亦或者是为了达到影视效果 , 所以编剧在此之前安排了李鸿章代表北洋水师问翁同龢要银子的情节 , 而且同样也是六十万两 。 不过 , 翁同龢意料之中的并没有拨付给北洋水师这笔钱 , 而是将其扣留在了户部 , 以备不时之需 , 令人失望的是 , 这不时之需竟然仅仅是为了给慈禧修园子 , 不免令人心生寒意 。

李光昭一共找了翁同龢两次 , 第一次送钱 , 可惜被这位视钱财如阿堵物的清流首领所不耻 , 将其驱逐出门 。 后来李光昭终于摸到了翁同龢的软肋 , 于是便命人制作了翁氏父子的书法集摆在翁同龢的面前 , 并且极力卖弄学问 , 将翁氏书法吹嘘的天花乱坠 , 终于讲到了翁同龢的心里 , 被其引为知己 。 最后 , 李光昭言明拨付款项之事 , 翁同龢运购木材之事对此所知不多 , 于是就只是交代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语(要省着点花) , 于是便将六十万两白银拨付给了他 。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

可是 , 南洋木材哪里需要六十万两白银之多呢?

据李光昭自己交待的 , 实际上南洋木材自身的价钱并不需要多少 , 甚至从南洋运到北京 , 这其中的运费 , 关税以及一些打点费用所需要的加起来都不过十万两白银 。 所以 , 李光昭这一来一回的差价所能够汲取的款项就达到了五十万两之巨 。

不过 , 这其中的大头都是由李莲英 , 小德子和奕劻给拿了 , 大体上加在一块就有二十五万两 。 接着就是各部官员的关节费 , 书办的润笔费以及给一些王公大臣家下人的赏金 , 大体上又花了十几万 , 所以真正落在李光昭手中的 , 大概就是十万两 。

综合来看 , 李光昭用于打点关系所用的费用几乎就用了四十万两白银 , 占了从户部所支取银两的三分之二 , 可见晚清政府官场的乱象自然根深蒂固 。 并且从奕劻等人接受贿赂之银的熟练程度来看 , 这种官场乱象几乎就已经成了政府的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 其官场风气可见一斑 。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走向共和:从南洋木材案看晚清政府官场乱象// //

当然 , 值得一提的是 , 虽然翁同龢没有接受贿赂 , 但是却又渎职之嫌 。 正如剧中所说 , 翁同龢的为了一本书法集就轻而易举的将国库中的六十万两交付于人 , 正可谓是名在利前矣 。 并且作为户部尚书 , 掌管一国财政 , 理应要初通商业之道 , 不能够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 仔细一想 , 和前任户部尚书阎敬铭还真是有些差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