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

公元前207年 , 秦朝的残暴统治在农民大起义中覆灭 , 经过近五年的楚汉争霸 , 刘邦打败项羽 , 建国号汉 , 史称西汉 , 期间被外戚王莽篡位 , 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 , 是为东汉 。 于公元184年被黄巾农民起义所摧毁 , 不久覆灭 。 (有关秦朝的行政、官吏管理制度请点击文末“了解更多”)

两汉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时期 , 实践老子无为思想 , 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为了加强体统治 , 汉朝继承和完善了秦朝的行政体系 。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

一 , 强化皇权并神秘化 。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 , "皇天佑而子之 , 号称天子" , 是天下臣民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

二 , 中枢机构 。

1 , 丞相 , 沿袭秦制 , 称"相国" , 或宰相 , 辅佐皇帝 , 总理百政 。

2 , 太尉 , 沿袭秦制 , 掌管全国军事 。

3 , 御史大夫 , 沿袭秦制 , 监察官之首 , 由皇帝选择有统治才能的亲信担任 。

4 , 诸卿 。 沿袭秦制 , 只是名字略有更改 。 改奉常为太常 , 改郎中令为光禄勋 , 改典客为大鸿胪 , 改治粟吏史为大农令 , 后又改为大司农 。

5 , 尚书台 。 这是汉朝首创 。 西汉成帝后 , 出现尚书台机构 , 东汉初期 , 统治者吸取王莽篡位的教训 , 进一步削弱三公职权 , 扩大尚书台组织 , "虽置三公 , 事归台阁" , 尚书台逐渐成为东汉的事实上的中枢机构 。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

三 , 地方行政机构 。

西汉前期实行郡县制和王国、侯国并存 , 到中期后 , 王国、侯国与郡县没有实质区别了 。 东汉末期 , "州"成为一级政权 , 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四 , 官吏监察制度 。

1 , 中央监察机关 。 西汉初期 , 监察制度沿袭秦制 , 中央设御史大夫 , 御史大夫下设两丞 , 一个是御史丞 , 一个是中丞 。 他们与侍御史、监察御史一起"察举非法" , 分别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 。 御史大夫处监察百官外 , 还参与司法审判 , 有时还率兵征战 。

, 2 , 地方监察机关 。 (1) , 司隶校尉 , "督大奸猾" , "察举百官以下 , 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 下有属官 , 各司其职 。 司隶校尉地位尊崇 , 东汉时期 , 司隶校尉在皇帝面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 被称为"三独坐" 。 (2) , 州刺史 。 汉初废除秦朝常驻地方的监御史 , 由丞相府派遣"丞相史"监察郡(王国、候国)、县 。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 , 废除"丞相史" , 分全国为十三州 , 除京师所在的州长官称司隶校尉外 , 其他十二州 , 每个州设州刺史一名 , 直属御史大夫 。 刚开始州刺史的监察内容有严格范围 , 不得过问以外的其他事情 。 后职权扩大 , 升格改成州牧 , 遂变成地方最高一级行政长官 。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两汉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官员任免标准// //

五 , 官吏管理制度 。

汉朝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 , 大致有下面几种途径:

1 , 建国初期 , 从开国功臣中选拔 , 后期通过中央设立的"太学" , 招收青年才俊入学学习 , 考核成绩优良的可以补官缺 。

2 , 征召 。 两种形式 , 一种是由各郡县推荐符合要求的 , 经皇帝面试后 , 任用为官 , 叫诏举;一种是由皇帝派遣使臣专程聘请某些有特殊才能或德高望重的人为官 , 叫辟书 。

3 , 辟举 。 由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对其辖区内的贤能人士向中央推荐或自选官吏的制度 。

4 , 察举 。 郡、国根据当时中央的需要向中央推荐一定数量的人才选用为官的制度 , 主要要求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孝悌力田""明经""明法""文学"等 。

汉代《三互法》规定在官吏选任中实行回避制度 。

5 , 官吏考课制度 。 沿袭秦制 , 《上计律》规定 , 年终由郡、国的上计吏带上上计薄到京师上计 , 汇报工作 。 然后根据政绩决定升迁奖惩 。

6 , 致仕制度 。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叫致仕 。 这一制度是随着封建国家的官僚制的出现而产生的 。 汉代致仕年龄规定为七十岁 , 待遇方面 , 多给予一次性很高的赏赐 , 以示尊贤养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