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责任编辑:卢兰容

岳阳楼记》一篇短文才368个字 , 她究竟记述了什么?范仲淹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为什么她能在中国文化史上生生不朽 , 成为世人吟诵的千古雄文 , 纵观主旨 , 其核心、其内涵、其宣示 , 是其不朽的原因 。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

“三爱四讲”

是其主旨

《岳阳楼记》通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后的辉煌政绩 , 生动地描写出洞庭湖雄伟的景色和“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 , 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 , 贬抑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 , 从而抒发出范仲淹“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进退皆忧 , 高远皆忧 ,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

《岳阳楼记》洋洋洒洒368个字的主旨就是“三爱四讲” , 即爱江山社稷、爱黎民百姓、爱朝纲事业;讲规矩、讲责任、讲担当、讲清廉 。 这“三爱四讲”的隐喻 , 既是对滕子京为官为政的褒奖 , 也是范仲淹对自己为官为政的宣示 , 更是对那些“迁客骚人”的劝导 。

范公一生把天下至上 , 把江山至上 , 把社稷至上 , 把百姓至上 , 把事业至上 。 讲规矩 , 累进言;讲责任 , 善进言;讲担当 , 敢进言;讲清廉 , 宁鸣不默 , 成为北宋的楷模与完人 , 人称“百世师表”不二人物 , 一生政绩卓著 。 在青州调颖州途中逝于徐州 。 下葬时 , 连一件新衣都找不到 。 一生把“三爱四讲”放心上 , 高风亮节谁人可比 。

滕子京一生身处逆境 , 但依然励精图治 , 奋发有为 。 特别是谪守巴陵郡以后 , 更是夜以继日 , 马不停蹄 , 为巴陵那片荒芜的原野注入了新的活力 , 岳阳楼重修了 , 岳州学宫迁建了 , 堤头渡桥竣工了 , 防洪大堤开工了 , 社会安定了 , 百姓富裕了 。 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 , 没有高度的担当精神 , 没有那种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激情和爱社稷、爱民众、爱事业的大气派 , 北宋时巴陵郡那“百废俱兴”的气象则绝不可能出现 。

正是这种“三爱四讲”的理念 , 通过《岳阳楼记》的展示 , 再次把范滕二公紧紧地联到了一起 , 组成了小合唱 , 唱出了美丽的《岳阳楼记》 。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

爱江山社稷 , 这是一种大爱;爱黎民百姓 , 这是一种心爱;爱朝纲事业 , 这是一种挚爱 。 爱江山社稷 , 才会处江湖久远忧其君;爱黎民百姓 , 才会居庙堂之高忧其民;爱朝纲事业 , 才会进亦忧退亦忧 。

讲规矩 。 它是社会有序运转 , 官民和谐共处的必要条件 , 是一种约束 , 更是一种保障 , 是社稷兴旺的基石 , 是一种道德修养 , 范公看到滕公在巴陵郡的作为就是在规矩的方圆内大有作为 , 因而才会“气象万千” 。

讲责任 。 这是一个官员在履职时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状态 , 是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的一种敬业精神 , 是对江山、社稷、黎民、朝纲、事业所负责的认知、情感和信念及自觉态度 。

讲担当 。 是一种能力 。 敢于担当是一种智慧 , 为官避事平生耻 。 范仲淹的一生 , 就是敢于担当的一生 , 他在《岳阳楼记》中推崇的精神 , 说到底就是一种担当精神 , “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 , 需要担当 , “是进亦忧退亦忧”需要担当 , “忧谗畏讥”需要担当 , 庙堂江湖需要担当 , 后乐先忧需要担当 , 担当精神是范公精神的精髓 , 也是《岳阳楼记》的精髓 。

讲清廉 。 《岳阳楼记》隐喻人们在己悲上 , 在物喜上 , 如何面对 , 在“谗讥”上 , 如何处置 , 在进退上 , 如何把握 , 在官道上如何领航 , 在“宠辱”上如何忘却 , 在忧乐上 , 如何先后 , 这是一位千古智者的心声告白 。

“三爱四讲”是《岳阳楼记》的主旨 , 是中心思想 , 是范公一生的主张 , 是《岳阳楼记》向世人说出的一个官员一生的目标与目的 , 更是一种精神 。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

“忧乐五观”

是其核心

《岳阳楼记》的核心理念是忧乐精神 。 她主要展示在“忧乐五观”的分述 , 这就是:“阴晴观”“悲喜观”“进退观”“高远观”“先后观” , 这“五观”是忧乐观的全面体现 。 什么是忧乐精神呢?忧乐精神是一种忧难虑乐的自觉 , 一种未雨绸缪的先见 , 一种豁达忘我的境界 。 范仲淹“忧乐五观”的横空出世 , 亦是对中国前人经验教训的精辟归纳与总结 , 更是告知后人如何处世的一剂灵丹妙药 。

如果要从《岳阳楼记》中理出一条线 , 我们不难发现 , 这短短的368个字中 , 其实有一条红线贯穿全文 , 一阴一晴 , 一进一退 , 一悲一喜 , 一高一远 , 一先一后 , 我们可称其为“五个一工程” 。 《岳阳楼记》中有一个“进”字 , 一个“退”字 , 两个“悲”字 , 两个“喜”字 , 四个“乐”字 , 七个“忧”字 , 将它们连接起来 , 就是“阴晴、进退、悲喜、高远、先后” 。 忧天、忧地、忧国、忧民、忧政、忧官、忧己 。 这是《岳阳楼记》的主线、中轴线、子午线 , 这十个字 , 映衬出了《岳阳楼记》的核心 。 我称其为《岳阳楼记》的“忧乐五观” , 即绝妙的阴晴观、进退观、悲喜观、高远观、先后观 。

阴晴观

天地绝伦

《岳阳楼记》中描述“一阴一晴 , 一暗一明”用了两段来写 , 占了文章近半的篇幅 , 为什么呢?这正是作者用大地阴晴的自然景观来比喻人的良苦用心 。 这一阴一晴两处写景是对迁客骚人眼中洞庭湖阴晴之景描写高度艺术性的集中表现 , 作者所以制造出不同的自然环境气氛 , 实际上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当时瞬息万变的政治气氛 。 作者最明白“与天地相似 , 故不违”的道理 , 表面上是写天地风云自然风貌 , 暗地里却完全是在暗示读者产生“越轨联想” , 由隐喻使人们产生感觉、视觉生理、情感上的变化 , 进而把每一位读者引入到人生的现实中 , 那就是人生有时是阴天:阴风怒吼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商旅不行 ,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 虎啸猿啼……甚至满目萧然;那就是人生有时是晴天:春和景明 , 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 , 一碧万顷 , 沙欧翔集 , 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 , 而或长烟一空 , 皓月千里 ,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渔歌互答……其喜洋洋者矣 。 人生的这些现象和大自然一样逼真 , 像大自然一样活灵活现 , 权啊、利啊、名啊、争啊、斗啊、骄啊、横啊、杀啊、攀啊、比啊、吃啊、喝啊、打啊、压啊、算计啊、朋友啊、亲人啊、宗族啊等等 , 这不正是我们人生的自然风光吗?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吗?范公正是用这种写作手法引导读者产生情感共振 , 实现情感共鸣 , 警醒人们的欲望 , 提醒每个人的角色 , 接受人生的现实 , 寻找自己的影子和形象 , 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定位 , 把握好自己的阴天和晴天、悲伤和喜悦、进和退、高和远、先和后 。

进退观

无过不及

范公的“进退观”在告诉人们 , 要努力做一个不退场的跑者 。 无论进退 , 心总是向上的 , 总是向着太阳的 。 这种精神是以个人的基本政念素质作底线的 , 正如今天的当政者所要求的:要“严以修身 , 严以用权 , 严以律己” 。 范仲淹的发展为了社稷 , 发展依靠庶人这一理念的内涵 , 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轨迹一脉相承 , 它充分诠释了万事民为先 , 百姓的利益高于一切 。

滕子京一生的作为 , 特别是三年在岳州的所作所为 , 因为范公的《岳阳楼记》而为他画了一个美丽圆满的句号 , 《岳阳楼记》亦是对滕公的一份政治鉴定、廉政鉴定 , 更是一封向朝廷的晋升推荐信 。 滕公在岳州的政绩 , 既是对朝廷用人的肯定 , 又是对庆历新政改革派的肯定 , 也是对滕公进退俱忧的肯定 ,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推介滕子京这样一位“进亦忧 , 退亦忧”的政治典范 , 更是对范公自己的肯定 。 他把勤政、俭政、富政、廉政、创政、新政有机地装在一个盒子里 , 打包送给世人评判 , 让宋朝上下来看看范、滕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更让人们看到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这些人 。

悲喜观

绝无仅有

从“悲喜”两字开始 , 我们看到《岳阳楼记》中“感极而悲者”“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其喜洋洋者” , 这正是我们人生必须修炼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人生平衡术 , 有喜即有悲 , 有悲即有喜 , 这是平衡 。 如果缺少了“平” , 人生就不会幸福 , 事业就不会顺利 , 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 世界更难以想象 。 做官先做人 , 无论是官家 , 还是百姓 , 无论是高端 , 还是草根 , 做人是第一位的 。 平等心、平衡心、平和心、平实心 。 什么是平常心?宽容大度、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心平气和、顺其自然 。 平静地对待生活 , 平静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 鲜花掌声不忘形 , 冷嘲热讽无所谓;得意时候不张扬 , 挫折面前不忧伤;得到了欣然接受 , 失去了泰然处之 。 这就是波澜不惊 , 笑看云卷云舒 , 静观花开花落 , 坦然面对现实 。

《岳阳楼记》倡导的“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的悲喜观的豁达胸襟 , 是范公理性思考的结果 , 这种处世以恒的态度 , 既能给成功者以规箴 , 又能给失败者以慰勉 , 还包含了宽容和大度的美德 , 其崇高内涵能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美化心灵 , 这正是人们所追求、所向往的心境 。 范仲淹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刻画的悲喜论 , 并不对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狭隘、庸俗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 , 而是留待下文揭示主题 , 以期画龙点睛 。 接着 , 为了深化这悲喜论 , 便请出了“古仁人之心”来讨论 , 以之否定悲喜者所为 , 用两个不字来开导 , 把人们带入“两不”的理念之中 , 并表白自己的心愿 , 求君共勉 , 真切感人 , 这是范公在政治上失意后对自己的同僚发出的策励宣言 , 也是对那些战胜自己的北宋保守派官僚们的一次文化示威 。

高远观

石破惊天

“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 则忧其君” , 这“一高一远”的观念真实地反映了范公忧国忧民的真实感言 。 我们称其为“高远观” 。

在高度封建化的社会里 , 范仲淹斗胆提出这一“高远论” , 把皇帝和百姓摆在同一个平台上 , 要求皇帝把百姓放在第一位置上 , 要求皇帝同时也要求全国人都先忧别人、先帮别人、先助别人 , 这对于万岁万万岁的统治者来说 , 对于“君要臣死 , 臣不得不死”的皇权来说 , 无疑是石破天惊 , 无疑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 只有范公才有这种气派、气度和气量 , 才有这高远的思想 。 范仲淹在许多上书和奏折中反复地提出厚农桑 , 夯国本 , 重流通 , 育商品 , 理财政 , 抓调控 , 重杠杆 , 建义庄 , 重就业 , 赈灾荒 , 常平仓 , 聚国志 , 惠贫者 , 下忧于民 , 国民两利 , 同时倡导廉政 , 弘扬法治 , 振兴纲纪 , 强固国防 , 解民难 , 除民苦 , 造民福 。 这是范仲淹对“高远论”最好的诠释与践行 。 正如范公在《上执政书》篇首开宗明义所言:“不以一心之戚 , 而忘天下之忧” 。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探秘:《岳阳楼记》记了什么?// //

先后观

至高无上

何时乐 , 何时忧 , 怎样乐 , 怎样忧 , 为什么乐 , 为什么忧 , 该不该乐 , 该不该忧 , 这在《岳阳楼记》中是表现最淋漓尽致的核心理念 , 我们之所以称她为至高无上的忧乐观 。

范公的这个忧已经脱离了作为个体层面的哀乐 , 脱离了一己之“忧” , 而上升到了一种群体层面的众忧 。 其主题观念:第一 , 为国家找到了人才 , 是最快乐的事;第二 , 不管什么快乐 , 都不可过分 , 要“乐不忘忧”;第三 , 忧乐之中以忧为主 , 乐为次 , 这些都是先忧后乐最早、最原始的忧乐观 。

忧乐二字 , 是范公思想的整体展现 , 他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儒家学说长期发展演变的历史 , 反映出宋初思想界释、道、儒糅合的趋势 , 而后来理家又加以改革、利用 , 使他的积极意义呈现出来 , 而此时范公联系社会政治现象提出先忧后乐论 , 这正是对时代风气的第一声、第一次响亮的呼唤 , 是对前代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是北宋社会政治现实的直接产物 , 也是他一生立身行事的信条 , 从而使他的名言具有最积极的内容和极强的感召力 。

一个人的人生只有把忧乐二字终生挂在心上 , 把忧乐分好先后 , 把先忧后乐作为人生的穿衣镜、量身尺、指南针 , 才能气定神稳立于不败 。 他的最伟大之处 , 就是把忧乐分了先后 , 范公正是把先忧后乐作为自己终身的座右铭 , 一生践行 , 立为至高无上之准则 , 才上无愧国 , 下无愧民 , 死而无憾 。

“七忧七劝”

是其内涵

《岳阳楼记》中隐喻的“七忧七劝”是《岳阳楼记》的内涵所在 。 七忧即:忧天地、忧社稷、忧黎民、忧军备、忧君王、忧官吏、忧己责 。 这是《岳阳楼记》现实性的较高级形式与她所赖以存在的较低级形式的关系的展现 。 是《岳阳楼记》内在涵养的释放 , 充分展示其内心世界对朝纲的焦虑 , 焦其宠辱之处 , 阴晴之合 , 悲喜之论 , 进退之时 , 高远之处 , 先后之序 , 同时忧其社稷之艰难 , 民众之苦难 , 边疆之危急 , 官吏之现状 , 因而 , 在《岳阳楼记》中用最浓缩的文字和语言宣示其内心 。 七劝即:劝谗讥不畏 , 劝宠辱偕忘 , 劝阴晴双合 , 劝悲喜不以 , 劝进退皆忧 , 劝高远互爱 , 劝先后有序 。

“吾谁与归”

是最高宣誓

《岳阳楼记》的全文在慷慨激昂的文笔中结束时 , 最后落笔结尾四个字:“吾谁与归” , 这其实是范仲淹人生最高境界的落笔 , 也是范仲淹人生最高境界的宣誓 , 更是范仲淹人生境界最高的总结:向我看齐 , 从我做起 , 谁能跟我一道来归依这人生忧乐五观的道路呢?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本意则是“谁与吾归” , 亦是在表述“忧乐五观”后作归纳时说:我讲了这么多 , 哪位能同我一样呢?天下的同仁们 , 哪些同仁能和我一道共同来“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啊!既悲凉慷慨 , 一往情深 , 令人肃然;又如泣如诉 , 如怨如慕 , 曲终奏雅 , 点明主旨 。 这是通篇的高潮 , 也是范仲淹在摇旗呐喊 , 肝胆五日功 , 肺腑八千言 , 这种深度的、无私的、光明的、负责任的呐喊 , 在众人无声处发出自己的真心 , 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表明自己的志向 , 向“古仁人”学习 , 向志同道合者看齐 , 心怀天下苍生 , 他的“先忧后乐”观念 , 开启了以民为本、尊民重民的思想先河 , 其高度亦是源于古人 , 高于古人的政治旗帜 , 在这面旗帜下 , 谁能跟我一道同行呢?谁能帮我传扬继承呢?谁能不改道、不易帜呢?这正是范公高声的呼唤 。

“吾谁与归” , 这是范公一生的努力 , 一生的追求 , 一生的奋斗 , 一生的积蓄 , 也是范公一生的交代 , 他腰杆挺直 , 一身正气 , 宁鸣而生 , 不默而死 , 追求卓越 , 博击奋进 , 寒苦终生 , 名节无疵 , 之所以是这种完人 , 他才敢喊出那时代的最强音 , 谁跟我来 , 谁同我走 , 谁向我看齐 , 谁与我一道向着太阳前进 , 前进!范仲淹这种跨越时空的人性魅力 , 是一面镜子 , 让人们停下匆匆的步履反观自省;是一汪清泉 , 清洗人们被物欲、名利遮盖的心灵;是一颗闪烁的星 , 照亮人们为信仰而奋斗的前程 。 “吾谁与归” , 伟大而高尚的呐喊 。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黄军建系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 , 岳阳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