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翟大雷

茂林地面 , 潘村约事岗三岔路口 , 朝末桥——唐里方向 , 过浦口桥 , 置身齐云山南麓 , 沿三弯公路往里走 , 来到八门口 , 站在“彩虹桥”上放眼西南 , 豁然开朗处 , 一方大村落便会跃入眼帘 , 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铜山 。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

铜山铜山 , 产铜之山 。 铜山富藏铜矿 , 相传西汉吴王刘濞曾铸宝剑于此而得地名“铜山” 。 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 , 国家地质队曾先后在此安营扎寨 , 大规模开采 , 建工房 , 打山洞 , 白天钻机轰鸣 , 标旗招展 , 夜晚灯火辉煌 , 人声鼎沸 , 一派工业文明气象 。

铜矿外 , 铜山地下有煤矿 , 地上盛产檀皮、漆树和茶叶 。 名茶“铜山龙芽”享誉遐迩 。 早在大清同治年间 , 铜山茶商徐辉堂在南京中华门三坊巷口开设“徐源记茶庄” , 水陆运输 , 收购加工销售茶座一条龙 , 生意很是兴隆 。 徐老板为人第一经商第二 , 情系桑梓 , 仁义处世 , 其人品功德 , 无论在业内还是在家乡 , 都深受人们钦佩和赞誉 。

铜山村东邻水岭村 , 西南接太平樵山村 , 北面直通茂林集镇 。 方圆百里 , 现有两千余居民 。

据说较早入迁铜山的一族姓徐 , 俗称“铜山徐家” , 人数最多 。 大约是明洪武年间由邑内中村郭峰徐氏一支入迁的 。 此前此后还有梅、吕、章、曹等家族陆续入迁 。

铜山村史上曾设公社和乡 , 现调整为村 , 辖赤火坦、作屋、牛头岸、詹家涝、燕窝里、吕家、陈家宕、曹家、戴家、茶棵山、高山坪、枫树裆、水碓见、麻岭、朱家、王家岗、上汪家、下汪家、东山岗、管家、奎坑、新岭、章家门、水南山、上铜山、下铜山、宋村、八门口等22个村民组 , 34个自然村 。

下铜山最大 , 人最多 , 最热闹 。 “铜山徐家”聚居地 , 乡村治所 。 小河小街 , 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 河两岸民居店铺鳞次栉比 , 高低错落 。 清早上 , 两岸人家炊烟袅袅 , 茶香袅袅 。 埠岸边村姑嫂娘们浣槌声声 , 笑语声声 。 晚霞里 , 街头村尾 , 饭菜飘香 , 山路田陌 , 农人晚归 。 好一幅恬淡祥和的“皖南村居图”!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

新年里唱大戏 , 曾是铜山村最热闹的事儿 , 也是人们最难以忘怀的民俗风情 。

“锣鼓咚咚锵 , 唱戏到铜山 。 要想看夜戏 , 赶快吃暗饭 。 ”日戏好看 , 夜戏更精彩 。 有当地班子 , 也有请来的剧团 。

记得最惹眼的是屹立在村中央的戏台 , 汽灯高悬 , “嘶嘶”作响 , 贼亮 。 舞台上生旦净丑 , 唱念做打 。 京剧黄梅戏为主 , 有折子戏 , 也有连本大戏 。 文场琴声悠扬 , 武场锣鼓铿锵 。

戏台下除了铜山人 , 还有不少水岭人 , 樵山人 。 大家都是亲戚朋友 , 热情招呼 。 场子里 , 摩肩接踵 , 欢声笑语 。 坐火桶的 , 驾“颈马”的 , 传秋波的 , 咬耳朵的 , 手搀手的 , 中途溜的 , 大呼小叫的 , 相约同阵的 , 皆大欢喜 , 不亦乐乎!

许是沾了开铜矿的光 , 铜山公路通得早 , 对外交通便利 。 这不 , 水岭人的毛竹总是搬到铜山上汽车 , 比搬到茂林街上近得多 。 国家架设华东电网用的铁塔构件 , 也是汽车先运到铜山 , 再由水岭人肩挑人抬“背铁塔”背到塔基处 。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

说到“高山坪”“八门口” , 表一表古代铜山曾流传过的一段佳话 , 叫做“背冤枉官军压境 , 巧知县化险为夷 。 ”说是铜山徐家十分兴盛时 , 曾有人出于私仇嫉恨 , 诬告铜山人在“高山坪”屯兵 , “八门口”扎寨 , 意欲“谋反” 。 这还了得 , 朝廷速派一将军带兵前来侦查实情 , 倘若属实 , 格杀勿论 。 当时泾县知县情知铜山人背了冤枉 , 便沉着应对 , 想办法化解危机 。 先是好生款待 , 然后声称“舍命陪君子” , 亲自陪将军“龙潭虎穴走一遭” , 看看到底是甚等情形 。 不看不知道 , 一看真可笑 。 什么“高山坪”“八门口” , 两处地名而已 , 至于屯兵扎寨 , 更是子虚乌有 。 真相大白后 , 自然是化险为夷 。

但近代铜山就没有那么走运了 。 据老代人说 , 咸丰十年(1860) , 忠王李秀成部太平军从江西到太平县 , 经过铜山进攻泾县城 。 因铜山首富徐毓堂组织乡丁严守 , 不能强过 , 对方只得好言借道 。 徐虽应允 , 但不许其走村道 , 只能下河床 , 且不准斜眼旁视 , 对方势单力薄 , 只得屈从 。

其后为报复铜山乡绅势力 , 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上旬 , 太平军从团防薄弱的官岭方向经牛岭头攻破铜山 , 烧杀惨烈 。 铜山有不少人走高山坪翻水岭岗逃到水岭 。 追兵不问青红皂白 , 格杀勿论 。 “倒霉带挈隔壁” , 战乱殃及水岭村 。 宗祠毁 , 家园散 。 许多无辜百姓逃难于吴家前头山“霍家洞” , 惨遭烟熏辣呛火攻 , 无一幸免 。 至今洞内残骸可见 。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

铜山现代史上辉煌壮烈 。 早在1934年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 , 抵达皖南 , 就派遣李步新在铜山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 1940 年 5 月 , 中共泾旌太县委成立 , 驻地铜山 。 下属茂林区委和铜山中心支部等 。 铜山人徐兆堂任铜山中心支部书记 。 在党组织领导下 , 铜山先后建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抗日团体 , 轰轰烈烈地开展以“五抗(抗丁、抗税、抗粮、抗债、抗租)”为中心的抗日救国斗争 。 皖南事变发生后 , 在洪林等同志领导下 , 徐兆堂同志带领党员和民兵为皖南新四军游击队筹粮、筹款、送情报 , 还组织民兵配合游击队参加1948年“铜山八门口伏击战” , 大获全胜 。 因被叛徒出卖 , 曾六次被捕受刑 , 坚贞不屈 。 后为保护千余名无辜群众 , 惨遭敌人严刑拷打 , 悬首示众 。

铜山是皖南新四军游击队主要根据地之一 , 铜山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泾县传统古村落——茂林镇铜山村// //

走马铜山 , 令人心潮起伏 , 思绪万千 。 有诗为证:

雄鸡一唱天下白 , 天翻地覆慨而慷 。

大军过江兵锋指 , 铜山人民迎解放 。

红色家园今胜昔 , 革命老区换新装 。

美好乡村致富路 , 圆梦明天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