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宫殿古建筑是音乐的凝华 , 是历史的老去 , 是文明的照片 。 世界上不乏悠久的古文明 , 却鲜有煌煌古文明所留下的鲜活照片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 虽有金字塔、泰姬陵 , 因为没有了古宫殿娓娓道来的倾述 , 所以 , 他们的历史是残缺的 , 文明是断裂的 。

惟有中华文明 , 不仅有沉沦于地下的秦皇陵、武帝的乾陵 , 更有光耀鲜活了600年的北京故宫 , 证明了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永不宕机 。

为什么改叫“故宫”

其实 , “故宫”是个次新词 , 历史才近百年 。 是封建社会落下帷幕之时 , 北洋政府给盖上的新戳(1924年) , 以此证明煌煌的皇权 , 在中国永久的谢幕 。

“故” , 说得更像是皇权制历史的凄然死去 。 而最终化身为故宫博物院 , 却是民众的胜利、古董珍宝的胜利 , 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 。

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来 , 依北洋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 , 逊清皇室 , 虽被允许“暂居宫禁” , 却仍着逊帝溥仪 , 适时“移居颐和园” 。

然而13年来 , 末帝溥仪一直未履“移宫”之约 。 由此 , 古籍珍宝在不断地流入民间、流向黑洞(仅王羲之、王献之、怀素、米芾、赵孟頫等大家的书法作品 , 流失计1千多件 , 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旷世名画 , 亦被盗流出 。 其中的监守自盗、触目惊心) 。

直至直系军阀冯玉祥突然倒戈逼宫 , 奇珍异宝的外流 , 才告一段落;另一方面 , 平民百姓依然无法一睹禁脔大内、稍窥和璧隋珠 。 冯玉祥其他的行事 , 还真不咋地 , 此事 , 到底在客观上保住中华文脉的绵延 。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故宫”原来叫紫禁城 , 紫禁城的来历是这样的 。

一 , 紫禁城名称的来历 。

古人尚星象 , 皇家尤行之 。 “紫”取“紫微星垣” , 套用先秦以来天文学的术语 , 即称“紫宫”、“紫垣” , 是天帝的行宫 。

《史记·天官书》云 , “中宫天极星 , 其一明者 , 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 , 或曰子属 。 後句四星 , 末大星正妃 , 馀三星後宫之属也 。 环之匡卫十二星 , 籓臣 。 皆曰紫宫 。 ”

瞧 , 天帝太一 , 是天极星中最亮的一颗 。 旁边辍3星 , 为三公 , 后面勾(句通假勾)星4颗 , 则属后宫嫔妃 , 拱卫四周的12颗星 , 属虎体鹓班的文武大臣们 , 合称就是“紫宫” 。

考察“帝王史”可知 , 皇帝自称“天子” , 众所周知 。 天子自春秋起 , 已渐有说法 。 而且 , “天子”与“皇帝”概念的出现 , 是有先后的 。

天子的说法 , 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里 , 上一句 , 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下一句 ,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再一句 , 明明天子 , 令闻不已 , 矢其文德 , 洽此四国 。

赞颂得就是文治德政周王的美誉四播 , 颇有一些开“君权神授、万寿无疆”之滥觞 。

可黄、尧、舜帝是氏族首领 , 东、西周之顶层不过一王而已 。 娲皇、羲皇亦是神人传说 。 基于当时的认知 , 虽说“王权神授” , 百姓容易接受 , 楼梯已然搭好 , 可国史上的权力顶层 , 却未完全设置完成 。

只有等到“皇帝”这个政治概念地横空出世 , “君权神授”才将“天子”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 推动这件事的 , 却是秦王政一统六国后迷人的傲娇 , 源动力 , 就是他自褒的"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

从此“帝王文化”之中 , 有了“君权神授”的垂范百世 , 人间的帝王的驻跸行在 , 自然也以形“紫”为尊、趋“紫”为吉 。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禁”是“禁中” 。 “禁”原是承托酒尊的器座 , 后拓意为御中 , 意为皇权所属 。 一道长达三千四百多米、高越十多米荡气回肠的宫墙 , 将飞阁流丹、画栋飞甍的雍容和雅致 , 沉淀在皇权宫禁的威严和恢弘之中 。 中国居中 , 四夷偏之 , 故自古以“中”为贵 , 上国是中心 , 皇城当然居禁中 。

紫禁城之名 , 就是这么带着中国文化特有的醇香和润泽 , 充满威仪、不无妩媚地款款而来 。

二 , 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紫禁城 , 现在又名“明清故宫” 。 历史达600年之久 , 横亘几乎完整的明清两朝 , 历经明、清两朝24位皇帝 , 再加一位晚晴的实际把控者 , 慈禧太后 。

当初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伊始 , 第一个考虑的是定鼎关中 , 离世前最后一次的纠结 , 还是惧于建都应天(南京) , 皆不久朝之史训 , 极欲迁都长安 , 无奈不成 。

第二个考虑的 , 才是于洪武帝的安徽临濠老家建都 。 拘于不欲淮西集团的坐大 , 建半弃之 。 最后才定都应天 。 踞钟山之麓 , 建南京故宫 。 后朱元璋传位于朱允炆 , 史称建文帝 。

建文着力削藩 , 燕王举旗靖难 。 3年破应天 , 僭得皇位 , 史称永乐帝 。 永乐迁都北京的想法 , 坊间说是 , 来自于建文旧臣景清地谋刺所促成 。

实际上 , 雄才大略的永乐帝 , 岂是被剥皮揎草、悬示长安门的景清地君前·一坠 , 所能吓到的 。 迁都之想法 , 若与此相系 , 未免太不懂得帝王心术了 。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剑雄品评”冒昧揣测 , 估计原因有二 ,

1.燕王朱棣(1360-1424)就藩燕京(北京)长达20年之久 , 北京已是他的第二故乡 , 无疑 。 楚霸王项羽的一句“富贵不还乡 , 如锦衣夜行耳!” , 到底勾起了永乐帝多少豪迈显耀的人之常情 , 小编确实不知 。 至少 , 世人为感情所左右 , 帝王亦莫外如是 , 却是通理 。 何况 , 燕京本就为朱棣的“龙兴之地” , 焉有不迁之理?

2.北京 , 北枕居庸 , 西峙太行 , 东联山海 , 南俯中原 , 地势险要 , 踞此以摄北元蒙古 , 有攻守两宜之便 , 足以以一当十 。 况且“天子守国门 , 帝王先士卒” , 一直在垂范着有明一朝 。 最是令“剑雄品评”沉醉的 , 是永乐帝二伐北元 , 凯旋时的慷慨豪迈之语 , 至今掷地有声 。

“我朝国势之尊 , 超迈前古 , 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 , 无汉之和亲 , 无唐之结盟 , 无宋之纳岁薄币 , 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于是 , 永乐大帝朱棣 , 于永乐4年诏建紫禁城 , 成于永乐18年(1420年) 。 皇禁城严格以压燕京之中轴线(子午线) , 而居于“天下之中” , 践行了以“中”为贵 , 大国文化的威仪 。 北京曾为数朝古都 , 辽之南京、金之中都、元之大都 。 绵延至400余年 。

此刻 , 北京终于迎来了大汉天子的明章之治 。 永乐19年元旦 , 大明迁都开朝于紫禁城之奉天殿 , 悠悠黄钟大吕 , 四夷闻之 , 莫不骇然变色 , 化外之地犹传檄而定 , 中华天下若垂拱而治 。

奉天殿即满清在原址上 , 重建之太和殿 。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南北鱼贯 , 并称紫禁城三大殿 , 共构外朝之中心 。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 , 犹比肩内廷之核心 。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从整体来看 , 紫禁城占地72万平米 , 建筑面积17万平米 , 南北长961米 , 东西宽753米 , 共计8707开间(以四柱成一开间计) , 呈长方形 。 与南京故宫的正方形相映成趣 。 更为重要的是 , 帝国的幅员辖地 , 由此成两京十三省 。

登高望远 , 其飞阁流丹、画栋飞甍 , 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

极目天际 , 其鳞次栉比、亭台累榭 , 接天极地的建筑规模 ,

令人惊叹于中国古宫殿建筑的雍容和恢弘 。

那王道霸气的大和殿、金碧辉煌的中和殿、雕梁画栋的保和殿 。

既是悠悠千年中国历史的馈赠 , 也是大国匠心、中国工匠的杰出作品 。 其天成妙手之偶然、之不易、之辉煌、之气度 , 令人不禁心潮澎湃、气吞山河 , 为你喝彩 , 我的中国北京故宫!

你所呈现的大国威仪的气度 , 总是深深地蕴藏在 , 你那无比的雍容和华贵之中 。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封建中国的禁脔——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 又为何改名为“故宫”?// //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穿越历史的迷雾 , 检视历史的足迹 , 仰望历史的辉煌 , 感怀历史的沧桑 。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 , 同喜同叹 。 您的关注 , 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 , 您的阅读 , 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