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河北张家口有一个蔚县 , 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不知道的人极有可能念成“wei”县 , 如蔚蓝、蔚为壮观、蔚成风气等等 , 老阳就曾经犯过这个错误 。 其实读错也难怪 , 这个字也就用作地名时才念“yu” 。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 , 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

邯和郸是地名专用字 , 老阳曾经以为这两个字“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 后来知道除了邯郸市外 , 河南还有一个郸城县 , 所以并非邯郸所专用 。

那么有没有专用且排他的地名用字呢?确实有 , 比如“差取” , 这是按读音抓来的代用字 , 其实是“更差”“更取” 。 老阳实在打不出“更差”“更取”这两个字 , 也实在没见过这两个字 。

现在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两个字 , 要想找到它们 , 只有去翻《康熙字典》 , 释义仅一条:行唐县东一恶村 。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 , 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

行唐县是联合国认定的“千年古县” , 现为石家庄市所辖 。 那么 , 这个叫“差取”的村如何会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名字 , 又是如何被冠以“恶村”之名的呢?

相传 , 历史上的“差取”村人人习武 , 民风彪悍 , 官府白天抓壮丁 , 常常会遭遇村民的群起反抗 , 于是就改成半夜悄悄拿人 , 即“二更取差” 。 后来有人把这四个字巧妙组合 , 就是现在村名的由来 。

过去老百姓反抗官府 , “以暴制暴” , 但在官府看来 , 那就是“恶” 。 直到现在 , “差取”人对《康熙字典》的释义仍耿耿于怀 , 不愿再提及 。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 , 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

行唐县还有一条河 , 过去叫郜河 , 现在把名字改了 , 叫颖水河 。 改名不稀奇 , 徽州不是改名黄山了吗?好像是看中了黄山的知名度 。 颖水河的知名度并不高 , 那改名又因为什么呢?

原来 , 过去郜河的上游曾经是两条河 , 一条叫颍水 , 一条叫江河 。 两河之间原有一户人家的祖坟 , 常因颖河发大水而受淹 。 后来 , 这户人家出了一个当官的 , 为保护祖坟 , 就把颖水截断 , 改道入江河 。

他们家祖坟是保住了 , 可两河并一河 , 再发大水 , 河边的村庄就遭了殃 。 眼看着房屋遭毁 , 农田被淹 , 老百姓联合起来 , 就把那户当官的人家给告了 。

从县里告到府里 , 最后告到京城 , 终于朝廷也知道了这件事 , 一时龙颜大怒 , 以“倚仗权势 , 欺压乡民”将那户人家治了罪 。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河北行唐:千年古县里的两个有趣地名 , 都和古代官府有关// //

治理后的颖水河

为纪念“告状”取得胜利 , 后来 , 人们就把这条河改名为“告河” 。 再后来 , 有位行唐县令不喜欢告状的“告”字 , 就给它加了个耳朵 , 说是要“广听民声” , 于是成了“郜河” 。

又是多少年过去了 , 老百姓告状已经不叫告状 , 叫上访 , 但还是有官员听到“告”字就不爽 , 郜河于是再次改名 , 叫了颖水河 。

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 ”不喜欢“告” , 就算加上了耳朵 , 也未必听得进百姓的疾苦声 。 带耳朵也好 , 不带耳朵也罢 , 总归是那个音;听得进也好 , 听不进也罢 , 想要耳根清净总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