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之前写了梁姓 , 又写了广东第一大姓陈姓 , 现在继续写广东和湛江的大姓——黄姓 。 黄跟梁一样 , 在宋朝不是什么大姓 , 排到96位 , 但后来发展得很快 , 到现在全国约有2700万人 , 排第七 , 在广东有500多万人 , 排第三 , 而且广东的黄氏人数占全国的19.5% , 无疑是比例最高的黄姓省份了 。

黄姓跟梁姓颇有渊源 , 据说都是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后代 , 而且都来自嬴姓 。 远古时期 , 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一带 , 为黄姓发源地之一 。 嬴姓后裔中有姓黄的人 , 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 春秋时期 , 楚国称霸 , 黄国被楚国所灭 。 亡国后的黄国子孙 , 便以国名为姓 。 这里又跟陈姓的来历一样了 。

这样看来 , 黄姓的起源根本就是在北方嘛 , 最远到内蒙古了 , 后来是怎样南下 , 一直到了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了呢?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你能找到小小的黄国吗?

黄国被楚国灭亡后 , 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 , 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 , 定居在湖北等地 。 战国至秦汉时期 , 黄姓已经大批搬迁到湖北地区 , 逐渐形成江陵、江夏两个黄氏郡望 , 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 。

后来 , 黄姓的足迹向西发展 , 到达陕西和四川 。 东临东海 , 南入湖南和江西 。 东晋末 , 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

隋唐时期 , 黄姓主宗分流 , 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 。 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 , 穿过江西 , 进入浙江 , 形成金华黄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 , 再向南经安徽、江西 , 抵达福建邵武 , 形成邵武黄氏 。

就这样 , 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 , 尤其是宋、元、明时期 , 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四省繁衍最盛 , 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黄国后裔齐聚一堂

在这里看出一个问题 , 黄姓 , 或是其他姓 , 之所以可以在南方发扬光大 , 主要是由于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少数民族战乱的伤害较轻!

湛江的黄姓人口也相当多 。 徐闻十大姓氏排名是陈、黄、邓、李、林、杨、郑、梁、王、张;遂溪的十大排名是陈、黄、李、周、杨、王、林、梁、郑、吴 。 这两个排名都将黄排在了第二位 , 而梁的排名还应该靠前 。

湛江的黄姓人口虽然多 , 但资料却比较散乱 , 迁徙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尽相同 , 从族谱看却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在这里要强调一个人——黄岸 。 黄岸公是入闽始祖黄元方的嫡系十一代孙 , 他是唐初的进士 , 曾任过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等职位 。

黄岸公是莆田黄姓的始祖 , 属江夏堂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莆阳黄” 。 这样的话 , 湛江只要祖谱记载由福建莆田迁来的 , 从理论上来说大多应是江夏莆田黄岸公的后裔 。

先说一下湛江黄姓一条重要的村——开发区平乐村 。 平乐村的始祖的名字叫黄昇 , 他是南宋嘉定十六年进士 , 初任琼州通判 , 后升雷州太守 。 他任职初期 , 组织强兵剿海盗 , 发动民众筑堤抗潮 , 使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 黄昇造福一方 , 深得民心 , 口碑甚佳 , 朝廷赠送“钦赐花翎”匾额 。

宋理宗宝庆一年(公元1225年) , 黄昇视察平乐这块土地时 , 觉得地形很好 , 是块风水宝地 , 便在这里开基创业 , 久居长宅 。 这个时间我查了 , 距离临安被元军攻破还有30多年 , 黄昇为什么不想回去了?也许是觉得战乱太多、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吧 。

黄昇离任后 , 便率领子孙在此定居 , 平乐这个名字还是他取的 , 并在北边建造黄氏宗祠 。 黄昇是平乐村黄氏始祖 , 至今已有29代 , 人口5700多人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城中村平乐村的年例在公路上举行

后来 , 到了湛江广州湾时期 , 有一本珍贵的族谱 , 叫做《木渭黄氏谱牒》 。 说到木渭 , 大家可能就想到南三岛的一条黄姓大村——木渭村 。 今年过年的时候 , 我去拍过这条村的年例 。 其实这条村也并不是很出名 , 为嘛他们率先修了族谱 , 还由当时正规的华文书局印刷出版?原因是这条村出了三个公局长(法殖民广州湾时期的高官) 。

这本族谱有一个重要线索:黄昇公先到平乐村落户 , 然后他的儿子定居到现麻章文登村 , 之后的十世祖再迁到南三岛的木渭村 。 清初迁界 , 木渭村黄氏族人流散异地 , 大多来到雷州府属地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南三木渭黄族谱(来自广州湾历史研究资讯)

还有一条重要的村 , 号称麻章镇第一大村的迈龙村 , 也是黄昇公的后人 。 迈龙村分支至廉江下溪仔村、赤坎福建村、海南登迈镇等地 。 据初步统计 , 开发区平乐、麻章迈龙、麻登等村 , 都是黄氏太始祖黄昇的后代 , 分支32条村 , 有5万余人!还有哪些村是这条线的 , 可以补充一下 。

黄昇算是湛江黄氏始祖的主角之一 , 还有另一位主角名叫黄昱 。 两位主角有什么渊源 , 我还没查到 , 待求证 。

去年我走访的赤坎调顺村黄氏便属于黄昱这条线 。 那天 , 我先是来到他们的宗祠 , 对联是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江夏源流远 , 莆田世泽长 。 ”主要信息就来了 , 这条村的祖先也是从福建莆田迁来的 , 属于江夏堂 。

据村里的权威族老介绍 , 他们来自在福建莆田江夏堂黄氏 。 调顺的始祖叫黄昱 , 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人 。 元延六年(1319年) , 黄昱从福建莆田来广东高峰铺东(今廉江石城镇上县村)任石城尹 , 后来这个机构又迁县到廉江廉城 。

调顺岛黄氏的祖先就是黄昱的第四代孙黄文举 , 是从明朝建文二年搬来调顺岛的 。 后来调顺岛也经历了一些动乱 。 比如清康熙元年 , 开始禁海 , 所以调顺的村民就向内迁 , 迁到廉江、遂溪、雷州等地 。 后到了康熙三十年 , 又逐渐搬回来 , 但有的又在外面定居 。

到了现在 , 调顺在外面定居的兄弟分布到了39条村 。 虽然在调顺岛上住的黄姓人口只有五六千人 , 但把搬出去的加起来有两万多人 。 这些兄弟村庄过年过节都有往来 。

现在湛江的平乐村和调顺村都成为市区的黄金宝地 , 地价高涨 , 升值无限 。 这两条黄氏村民也因此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 忍不住感叹一句:这两位祖公可真有眼光 , 有远见啊!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湛江最宏伟的黄氏祖庙位于调顺岛

上面说到的黄昱公 , 是一位爱民如子的清官 。 他为官28年 , 不贪不占 , 廉洁奉公 , 两袖清风 。 石城士绅百姓一致称颂他为“神父” 。 任职期满后 , 他本想返回福建故里 , 石城百姓闻知 , 攀辕挽留 。 黄昱深为百姓的真情所感动 , 便在旧县治(今上县村)留居下来 。

廉江上县村还有一篇《上县黄氏祭昱公文》:“旧令黄公 , 元朝举人 。 天历元年 , 始建石城 。 黄公伟业 , 功德皇皇 。 两恭三子 , 名震八方……”内容就是写黄昱公及子孙后代的事迹 。

两大主角——黄昇公和黄昱公的故事讲完了 , 再讲讲别的分支 。

遂溪的黄氏人数也是相当多的 。 比如遂溪江洪镇坛头村族谱记载是黄岸公的第九代后裔 , 始祖名黄恒 , 坛头村始迁祖为黄仕真、黄仕豪和黄仕香 。 这条村的族谱比较完整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

廉江石角地区黄氏 , 由福建莆田县迁至江西泰和县 , 然后再迁到过化州地区 。 始祖号谷岸 , 字实朴 。 廉江石角蕉坡始祖文朋公 , 字光甫 , 啥时候迁来的不详 , 希望知道的朋友补充下 。

雷州白沙镇韶美村黄氏 , 始祖名讳玉龙 , 乾隆20年从广州新宁三赖旱村迁来湛江雷州 , 不知道是不是莆阳黄系列 。

遂溪杨柑后田乡黄屋村黄氏 , 始迁祖金钱公 , 何姓祖婆 , 传闻是在廉江的横山分出的 , 到现在传有十一代 。 遂溪县河头镇山口村黄氏是黄守政公子孙 , 传说是黄萧山公派系 。

还有徐闻县下洋镇黄塘村黄氏 , 家谱中记载 , 黄进 , 南宋黄塘村人 , 生卒年不详 。 他于南宋已酉科(1294年)一举成名 , 考取进士 , 授浙江道御史 , 山东道御史 。 接着 , 出任贵州巡按 。 从这个年代看 , 很有可能是南宋大逃亡时迁来的 。

一个比较有趣的 , 徐闻县下洋镇小苏村黄氏 , 先人于清初迁入 , 祖辈以上姓名一直冠以“陈黄” 。 且有陈黄二姓不得联姻习俗 , 族人相传从福建莆田迁出 。

以上的分支来源 , 各自之间的关系 , 我还没完全调查清楚 。 总的来说 , 湛江黄氏的分支来源非常复杂 , 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资料 。 有些族谱根本就读不懂 , 甚至连祖先名字和年代都搞错了 ,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 , 大部分是源自福建莆田 。 也有的是从莆田迁到外地 , 再迁到湛江的 。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条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这个姓是广东三大姓之一 , 在湛江有多条分支 , 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

湛江江夏莆田黄人数非常之多

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 , 本文难免存在错漏 。 每一个姓氏都是历史的见证 , 如能还原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多多补充吧 。 喜欢纵横哥的民俗历史文章的 , 记得关注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