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 古时候 , 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 , 当发现敌人入侵时 , 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 , 利用冒火的烽烟 , 来传递敌情信息 , 召集军队前来援助 。 相传在公元前907年和公元前960年这段期间 , 有位名为莘七娘 , 被后人称为惠利夫人的巾帼女英雄 。 当年她跟随从军的丈夫四处征战 , 二人随军来到福建的时候 , 她曾经为军队发明了一种用竹片编织而成的纸灯笼 , 灯笼下面则装置上能盛松油的铁盘 , 当点燃松油 , 纸灯笼就能靠热气飞上天空 , 这种灯笼就是军队用来作为联络信号的工具之一 。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 , 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

船舶在浩瀚的大洋中航行 , 由于浓雾、风暴、冰山、暗礁、机器失灵、与其它船只相撞等等 , 往往会发生意外的事故 。 当死神向人们逼近时 , “SOS ” 的遇难信号便飞向海空 , 传往四面八方 。 一收到遇难信号 , 附近船只便急速驶往出事地点 , 搭救遇难者 。 如今 , SOS已经诞生了这么多年 , 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 但在SOS之前的船舶遇难信号却是“CQD” , 意为“Come quick , danger”(速来 , 危险) 。 那么为何“CQD”不能作为求救信号来使用呢?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 , 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

1903 年 , 第一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在柏林召开 , 有八个海洋大国参加了会议 。 考虑到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和海上事故的日益增多 , 会议提出要确定专门的船舶遇难无线电信号 。 有人建议用三个 “S ” 和三个 “D ” 字母组成的 “SSSDDD ” 作为遇难信号 , 但会议对此没有作出正式决定 。 会后不久 , 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宣布 , 用 “CQD ” 作为船舶遇难信号 。 其实这只是在当时欧洲铁路无线电通讯的一般呼号 “CQ ” 后边加上一个字母 “D ” 而已 。 海员们则把 “CQD ” 解释为 “Come quick , danger ” (速来 , 危险) 。 因为 “CQD ” 信号只是在安装有马可尼公司无线电设备的船舶上使用 , 所以这一信号仍然不能算作是国际统一的遇难信号 。 况且 , “CQD ” 与一般呼号 “CQ ” 只有一字之差 , 很容易混淆 。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历史上的今天——1909年6月10日 , 英国轮船首先使用SOS求救信号// //

鉴于当时海难事件频繁发生 , 往往由于不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和最快组织施救 , 在1906年的第二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上 , 与会代表通过了一个更清楚、更准确的求救信号——“S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