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说史定
作者:彭妙艳
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公元前214年 , 历经四年艰苦战争 , 秦朝终于平定了岭南 , 并且立即援例在这原来的南越之地上推行郡县制 , 其郡有桂林、象郡、南海 。 至于县 , 则史籍缺载 。 揭阳县应是这一时期产生的行政区域 , 自然也有县令供职 , 但文献难征 。 马百非先生在其大著《秦集史》中就坚持这一观点 , 我也赞同其说 。
公元前209年 , 南海尉赵佗占据岭南 , 建南越国 , 仿秦朝之制 , 置郡县 , 揭阳“沿设不废” 。 自然也就需要有县令及其属县打理政事 。 南越国也即南越揭阳县近百年的历史 , 假设5年为一任 , 少说也有50人担任过揭阳县令 , 但仍然是文献记载“暂付厥如” 。
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直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 汉朝打败南越国 , 才有揭阳令史定这个名字浮出水面 。 他是以投降汉朝为《史记》、《汉书》所因事叙及 。 设若这时的南越国没有被打败 , 而再延续五十或一百年 , 那么 , 估计史定的名字也就不会为后人所知 。 只是因为缺乏记载的史料 , 所以汉元鼎六年以前的揭阳知县无人知晓 , 而不是史定以前没有揭阳县令 。 事实上 , 史定“昙花一现” , 之后至于晋之义熙间 , 又有百余年之悠久 , 这个汉、晋揭阳县 , 又会有多少人任过县令 , 至今也似乎没有谁能破解 。
写了上面这么多的文字 , 只是要说明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但他却记载在《揭阳县志·职官》县宰的第一名 。 这就是所谓“无奈” 。
然而 , 揭阳因为有了史定 , 也就有了历史 , “史定”作为一个品牌的意义 , 也就无可非议地树立起来了 。 揭阳人要把史定的神主 , 供奉于名宦祠的第一个位置 , 正好说明揭阳人对他的尊重 。
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据《史记》、《汉书》与《揭阳县志》的记载 , 史定的事迹有两个:一、降汉;二、封安道侯 。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 史定的投降 , 不但显得明智 , 识时务 , 可以保全他个人的既得利益;也可以说显得“忠” , 没有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而动 , 安份地服从汉朝天子的优抚 , 从而也使一方民众不致生灵涂炭 。 从这里来看 , 史定贡献于揭阳的 , 已经不算小了 。 所以 , 旧时揭阳名宦祠的祝文称:名宦们“懋修厥职 , 泽被生民 , 功垂社稷” , 史定是受之无愧的 。 尽管后来他的儿子因为杀人而遭受“弃市”的严惩 , 也不影响大家对史定本人的崇敬 。
史定作为“汉揭阳令后封安道侯”的有功之臣 , 享受着汉朝给他六百户食邑的优待 。 至于投降后继续定居揭阳 , 还是被安置到今河南一带地方 , 都不影响后人对他的怀念 。 但如果说后来他以为自己的名字谐音于“死定” , 要求改姓揭改名猛 , 那就是对他的形象的扭曲 。 他之所以愿意投降 , 应是为了保全揭阳人民的生命财产 , 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 其觉悟远比后人想当然的代其避讳高了多多 。 他是大丈夫 , 完全可以站不改名坐不改姓 , 否则 , 早在汉军逼近揭阳的时候就可改名换姓 , 乔装打扮 , 然后逃之夭夭了 , 又何须封侯后才来多此一举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只能往史定脸上抹黑 。 当然 , 我们也知道 , 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史定是不必因此受株连的 。
史定并非首任揭阳县令// //
作为第一个被揭阳人树碑立传的地方官——史定 , 是历史已定了的 , 试图以胡编乱造的拙技颠覆历史 , 最后只能惹来笑话一场 , 如同人们笑话郑和在地都下西洋之荒诞无稽!
历史探索非同杜撰民间故事 , 它需要的是事实而不是想像 , 更不是金钱打造的“研究成果” 。 而时至今日史载而未能被推翻的事实是——史定就是史定 。 因此 , 在揭阳建设一座史公庙 , 不会有人讥笑;而在揭阳建设一座揭猛祠 , 我们这一代所谓文化人能有面目见之我们秉持真理的祖先 , 我们聪明睿智的后人?
来源揭阳读书人
- 雍正帝最钟爱的皇子:并非乾隆帝,他若不死,皇帝可能是他
- 俗语:男怕八月,女怕腊月,并非是迷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 如来安排取经的真正目的并非佛教东进,还有更深的意图?
- 实探唐太平公主首任驸马薛绍墓
- 太平公主首任驸马薛绍墓被发现:为双室砖券墓、曾被毁
- 项羽是不高兴,刘邦却并非没头脑
- 历史并非自然科学,它可以被界定和塑造、歪曲和篡改 | 一周荐书
- 大堰风云,县溪风景,中国驻印尼首任大使的悲惨人生
- 台湾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为何最后却安葬到肥西大潜山
- 真实的红军将领:他们并非没有文化,也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