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文/老张在路上

01

金水河是郑州最古老的河流 。 金水河发源于郑州西南部梅山北麓的黄龙池(古时起源新密市黄龙池 , 现起源二七区境内老胡沟) , 经黄龙岗、黄冈寺、金海水库(现名帝湖)进入郑州市区 , 自西南向东北穿城区 , 在郑东新区八里庙汇入东风渠 。

关于金水河来历 , 有一个美丽传说 。

2500多年前 , 春秋时期 , 如今郑州一带属于郑国 , 国都在新郑 。 郑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 , 在他执政的26年间 , 精励图治 , 廉洁奉公 , 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 。 他去世时 , 孔子听说后 , 声泪俱下地说:“古之遗爱也 。 ”子产可是古代留给我们的恩惠啊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郑国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 , 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 , 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 。 百姓便将这些金银首饰投到河中 , 这条河也因为珠宝的绚丽光芒泛起了金色的波澜 , 从此得名金水河 。

子产 , 姬姓 , 公孙氏 , 名侨 , 字子产 。 谥号成 。 子产是郑穆公之孙 , 公元前554年为卿 , 前543年执政 , 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 , 卒于前522年 。 历史典籍以其字“子产”为通称 , 又称“公孙侨”、“公孙成子”、“国侨”等 。

子产在执政期间 , 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 为田洫 , 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 , 将农户按什伍加以编制 , 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 , 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 , 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学而后入政、择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特别是子产不毁乡校 , 更是中国古代的佳话之一 。

郑国人到乡校聚会 , 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得失 。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 , 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回来到这里聚一下 , 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 。 他们喜欢的 , 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 , 我们就改正 。 这是我们的老师 。 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通过忠善之举来减少怨恨 , 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 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 , 伤害的人必然很多 , 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 , 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啊 。 ”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 。 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 如果真的这样做 ,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 , 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说这番话后 , 说道:“照这些话看来 , 人们说子产不仁 , 我是不相信的 。 ”

郑国在子产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呈现出中兴局面 。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位开明的政治家 , 却做了一件极有争议的事 , 有一种说法是他杀了中国古代讼师鼻祖 , 同为郑国大夫的邓析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02

讼师古代指帮人办理诉讼事务、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 类似于现代法治社会的律师角色 。

按照法律史研究 , 古代讼师多出身于运途不畅的士人 ,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吏人、干人、衙役宗室的子弟 , 以及胆大横行的豪民 。 因为讼师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儒家思想的德礼之治 , 所以 , 他们的思想毫无疑问地带着儒家的烙印 。

由于中国古代人治的司法特征 , 辩护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法律程序上的正当性 , 所以讼师在中国古代的为政者或法律的视野中一般都不具备“良好”的形象 , 往往被视为添乱者与社会麻烦制造者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在传统的社会里面 , 讼师素来受人轻贱 , 他们的形象……是贪婪、冷酷、狡黠、奸诈的 , 最善于播弄是非 , 颠倒黑白 , 捏词辨饰 , 渔人之利 。 ” (梁治平著:《法意与人情》)

邓析和子产的矛盾大概就由此产生 , 以至于最后丢掉了性命 。

邓析 , 河南新郑人 , 郑国大夫 , “名辨学”创始人 , 名家学派的先驱人物 。

子产执政时邓析曾任郑国大夫 , 邓析是一位具有法家思想萌芽思想家 。 《荀子·非十二子》评价邓析:“不法先王 , 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 , 玩绮辞 。 甚察而不惠 , 辩而无用 , 多事而寡功 , 不可以为治纲纪 。 然而其持之有故 , 其言之成理 , 足以欺惑愚众 。 是惠施、邓析也 。 ”

“不法先王 , 不是礼义 。 ”邓析反对将先王作为自己效法的榜样 ,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反对礼治的思想家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子产在郑国的改革措施之一 , 是“铸刑书” 。 公元前536年(郑简公三十年) , 子产 “铸刑书” 。 所谓“铸刑书”即“铸刑书于鼎 , 以为国之常法” , 也就是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具有王权象征意义的大鼎上 , 并公布于众 , 令国民周知 。

子产“铸刑书” , 是中国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 。 子产的举措 , 则否定了“刑不可知 , 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 转而确定刑法的内容 , 使民众对于主政者所确立的是非准则能够事先掌握 , 对于个人行为的后果能够有预测的可能性 。 刑书的公布 , 象征着“编户齐民”法律的诞生 , 不论在法制史上还是在社会史上 , 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邓析对子产所推行的一些政策不满 , 曾经“数难子产之政” 。 他对于子产的“铸刑书”也多有批评 , 《吕氏春秋》上载有“子产以刑书治郑 , 邓析务难之” 。 邓析还自编了一套成文法 , 将其刻在竹简上 , 人称“竹刑” 。

晋人杜预说: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 , 不受君命 , 而私造刑法 , 书之于竹简 , 故言‘竹刑’ 。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邓析另一记入史册的事是传授法律知识 , 承揽诉讼 , 这使他成为古代讼师的鼻祖 , 也被人戏称为是中国最早的律师 。

《吕氏春秋》说:“与民之有讼者约 , 大狱一衣 , 小狱襦裤 。 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 。 ”

老百姓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纠纷 , 都去找邓析请教解决的办法 , 当然 , 也少不了给他一些酬金 。 帮人打官司 , 邓析约定按照案情轻重收费 , 大案件收取一件外衣 , 小案件收取一条短裤 , 类似今天的收费律师 。

许多人发现干这项工作收益不错 , 于是又纷纷参加他的法律培训班 。 他擅长辩论 , 有人称他“操两可之说 , 设无穷之词” , 但广大民众对于他的成功却十分敬佩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吕氏春秋·离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新郑境内有一条河流叫做洧水 。 有一年 , 洧水发大水 , 郑国有个富人渡河时 , 不慎落水 , 被水淹死了 。 他的尸体被一个穷人打捞上来 , 富人的家人听说后 , 想用钱赎回富人的尸体回去埋葬 , 可是 , 打捞尸体的穷人听说这个死者的家里很有钱 , 觉得这个尸体是个宝 , 于是 , 就漫天要价 , 但富人的家人又不想出那么多钱 , 于是双方相持不下 。

万般无奈之下 , 富人的家人便向邓析请教 , 如何才能赎回亲人的尸体?邓析对富人的家人说:“你们不要着急 , 一文钱赎金也别多出 , 对方也会把这具尸体卖给你 , 因为除了你之外 , 没有第二个人会向他买这具尸体 , 尸体不能长期存放 , 只要你拖着 , 穷人自然会降价的 。 ”富人的家人觉得邓析说的很有道理 , 于是 , 就回到家里去耐心等了 。

过了几天 , 穷人不见富人的家人来买尸体 , 那个穷人坐不住了 , 他也来到邓析这里 , 找他出主意 。 邓析对他说:“不要着急 , 一文钱赎金也不要降价 , 因为对方除了在你这里能买到那具尸体 , 在别处是买不到的!”穷人一听有理 , 也就不再着急卖了 。

邓析看透了整件事的性质 , 分析了得尸者和赎尸者各自的正当理由 , 为对方出有利于其权益的主意 。

邓析不愧是律师职业的先躯者 , 他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 让双方当事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03

在诉讼的过程中 , 邓析辩论之术无人能敌 , 史书记载其往往“操两可之说 , 设无穷之词” , 并能“持之有故 , 言之成理” 。 邓析“以非为是 , 以是为非 。 ”这种“两可说” 。 在正统观点看来 , 无异于一种诡辩论 , 是模棱两可、混淆是非的理论 。

按照《吕氏春秋》的说法:“子产患之 , 于是杀邓析而戮之 , 民心乃服 , 是非乃定 , 法律乃行 。 ”

子产为何“患之”?还是《吕氏春秋》上说: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 , 子产令无县书 , 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 , 邓析倚之 。 令无穷 , 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 。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在子产当政时 , 人们经常以“县书”的方式议论和批评朝政 。 “县书”大概是高挂或张贴出来的信 , 子产下令禁止;邓析就教人改用“致书”的方式 , “致书”送过去的意见信;子产又下令禁止“致书” , 邓析又教有用“倚书”的方式 , “倚书”是藏在别的什物里的信 。 子产不断下达禁令 , 而邓析总能想出新的应对方法来 。

因为邓析总是和子产对着干 , 所以子产一怒就杀了邓析 。

子产杀邓析 , 《列子·力命》、《吕氏春秋·离谓》、《淮南子·汜论训》、《盐铁论·疾贪》、《说苑·指武》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然而古代文献也有不同的记载 , 其中以《左传》里的记载为主要源头 。

《左传·定公九年》记载:“郑驷颛杀邓析 , 而用其竹刑 。 君子谓:‘子然于是不忠 。 苟有可以加于国家者 , 弃其邪可也 。 ’《静女》之三章 , 取彤管焉 。 《竿旄》‘何以告之’ , 取其忠也 。 故用其道 , 不弃其人 。 《诗》云:‘蔽芾甘棠 , 勿剪勿伐 , 召伯所茇’ 。 思其人犹爱其树 , 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子然无以劝能矣 。 ”

这是说“驷颛杀邓析” 。

除了《左传》 , 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唐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等也对子产杀邓析一事提出了质疑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近代学者钱穆也认为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 事在《左传》定公九年 , 他考证 , 此时子产死了已有二十一年 , 钱穆认为 , 由儒入法的荀子以及《吕氏春秋》 , 把杀邓析的帽子戴在子产头上 , 和孔子杀少正卯一样 , 是借孔子和子产的显赫声名 , 为法家进行“宣传造势” 。 此见《先秦诸子纪年·邓析考》 。

孰是孰非 , 已经很难考证 。


子产政治开明,不毁乡校,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子产政治开明 , 不毁乡校 , 他真的杀了讼师的鼻祖邓析吗?// //

邓析的死 , 其实是人治社会的悲叹 , 使一种本来无比光荣的职业在中国法治史上的“昙花一现” , 而讼师也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成为一种并不被人尊重的职业 。

邓析不会知道 , 他如果生活在今天 , 肯定是一个能够“天价收费”的大牌律师 。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