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里的传奇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县志里的传奇

县志里的传奇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刘东阳

翻一本《山东通志》,诵读里面的圣贤与人物篇章,令人景仰崇拜者太多,令人扼腕叹息者太多,令人急欲附和大义者多,令人痛快淋漓者多……

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刘统勋和刘墉,是廉明清官的典范 。 还有一位清官李毓昌,少有人提及 。 他是山东即墨人,23岁成为新科进士,被特选为查赈大员,到山阳县监督赈灾银的使用 。 他手持查赈特权,人到了山阳县,却不知自己已经落入死地 。

李毓昌到了山阳,眼见遍地灾民流离失所,一打听,朝廷拨给山阳县赈灾银9万两,而灾民只是喝了三天的稀饭 。 经过几天暗访,李毓昌已经断定赈灾银的使用中有大问题 。 等到见了山阳的知县王申汉,李毓昌直接让王申汉交出赈灾银账本和当地的户口簿,封存证据 。 王申汉明白自己已经掩藏不了贪渎的事实,打算收买李毓昌,却遭到了李毓昌的拒绝 。

怪异的事情出现了,一个早上,李毓昌竟然被三个随从发现自缢于室内,并迅速被定案为自杀,运回老家安葬 。 李毓昌的家人并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们经过当众验尸,发现李毓昌死于中毒,开始进京告状 。 几番周折,当朝的嘉庆帝接到了案子,下令彻查 。 查明真相后,竟是山阳知县王申汉买通了李毓昌的三个随从,用砒霜毒杀李毓昌然后伪造自缢的假象 。 此案震动了嘉庆帝,也成为清朝一个大案,时任两江总督铁保因为渎职被发配边疆,淮安知府王谷被处绞刑,王申汉被直接斩首,下手谋害李毓昌的随从李祥被押到了李毓昌的坟前用心肝祭奠忠魂 。

李毓昌一介书生,证明对于廉明的追求是可以用生命来交换的 。 放下《山东通志》,拿起各地小小薄薄的县志,里面也是满满的厚重的廉明篇章 。

日照,民国前是一个滨海的渔盐小县,这里也流传了很多的清官故事 。 比较出名的一个是“秦国龙审山西巨富亢百万儿子” 。 山西巨富亢百万独子私杀婢女,皇帝派秦国龙“按利而断”,可是秦国龙却违背了皇帝的旨意,拒绝了亢家三船生金的贿赂,“按律而断”,斩杀了亢家的独子,最后罢官回家 。

一个偶然的巧合,笔者在《日照县志》和《秦氏家谱》中寻到了秦国龙的部分履历,后来在写作长篇小说《大清御史秦国龙》时,我查找郧西县县志资料,又赶赴秦国龙就任布政使的福建当地采访 。 《郧西县志》载:“秦国龙,字卧子,山东日照进士 。 康熙四十四年令郧西 。 断狱明决,析伏如神 。 五十三年,天河水涨,堤堰皆圯,国龙督工重修……后官福建布政使 。 ”

秦国龙到任郧西后,还是官场小白一个,竟然不知道“冰炭敬”是何事物 。 “赤日炎炎似火烧,京里老爷锦扇摇 。 欲得晴空展双翅,纳来寒玉配君腰 。 ”这首诗说的就是夏天的“冰敬”,地方官员“名正言顺”地给上级送礼的“夏季动作” 。 “瑞雪逍遥下九重,行衙吏部挂彩灯 。 频扣朱门献暖炉,玉做火塘融炭红 。 ”则是冬天的“炭敬”,是下级送给上级的“暖心呵护” 。 “冰炭敬”不是字面上的送冰块和木炭,都是实打实的银票或者银两 。 从八两到三百两,根据地方的情况有所差异 。

秦国龙主政郧西时,自己根本没有余钱媚上 。 此时县里的老油条们就“要原来如此这般”地来给新县令送经验了,说“冰炭敬”从来出的都是小金库的银两,从来没有个人掏腰包的行为 。 秦国龙追问之下,终于明白了“耗羡”小金库的财源,就是地方赋税的各种加征,用来抵消所谓的银粮损耗,然后转给小金库私自享用 。 县里的老油条们没有想到,他们来自明清的“传承”,竟然让秦国龙看到整个官场参与其中的集体贪腐“进行时” 。 于是,秦国龙在呈给康熙帝的奏折中,坚决地提出了“耗羡归公” 。 秦国龙作为表率,既不上送“冰炭敬”,也坚决不动用“耗羡”分毫 。 此刻的秦国龙,无愧于他的自号“冰谷”,严格的操守跟寒冰一样,要封冻所有的肮脏 。

革除弊端,尤其是整个官场的弊端,并非易事 。 秦国龙终于在雍正二年看到了“耗羡归公”的落实和“养廉银”的推行,这算是大清财政反贪腐的最大事件 。 康熙末年,秦国龙还上书了另一件大事,“摊丁入亩” 。 这是清朝重大的赋税改革,催进了大量的耕地开发和减轻了农民负担 。

2014年以来,围绕“清官秦国龙”的文艺作品,在日照渐成气候,有了“日照有个秦国龙,清廉为官传美名”的说法 。 日照市纪委监委宣传部、日照市东港区纪检委出品的新编历史题材吕剧《清官秦国龙》,广受好评,助推地方廉政戏曲再打磨、再提升 。

合上省志和县志,突然想到,凡夫百姓们,喜看清官传奇和口碑相传清官逸事,并非是要借光清官,而是因为他们才是燃亮清官的光源 。 是他们的关注,是他们的口碑,是他们的爱戴,清官才有了安落的地方 。 这世上没有能够隐藏到底的黑暗,也没有揭不穿的谎言 。 泰山仰止,圣贤光明,人物烛照,其实,都在群众雪亮的眼睛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