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摘要:第25期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破解上海人海纳百川的“基因密码” , 解析上海城市品格形成的历史脉络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6月13日 , 第25期上观读书会举办 。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 , 为读者破解上海人海纳百川的“基因密码” , 解析上海城市品格形成的历史脉络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海沙尔摄

■没有第二个城市像上海一样

今天读书会 , 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上海史、上海人的研究体会 。 你们听我一开口 , 一口苏北话 , 就知道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 我是1972年到上海的 , 先当兵 , 再读大学 , 后来做上海史研究 。 几十年来 , 乡音未改 。 我从事近代史研究、从事上海史研究 , 越研究越觉得上海历史深邃无比 , 其味无穷 。

我们把上海放在全中国城市当中考察 , 发现没有什么城市可以跟上海相提并论;我们把上海放在世界城市历史当中考察 , 发现没有第二个城市像上海这样 。 上海城市发展道路非常奇特 , 结构非常奇异 , 速度非常快 。

1843年 , 上海人口是20多万人 , 在全中国城市当中排名第12位 , 既不是人们一般讲的小渔村 , 也不是特别大的城市 。 到1900年 , 上海人口100万 , 是全国最大城市 。 1915年 , 人口超过200万 。 1919年 , 上海人口245万 。 1930年 , 上海人口超过300万 , 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 。 1949年 , 上海人口规模大体上相当于南京、北平、天津三个城市的人口总和 。

短短一百年间 , 上海从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 , 一跃成为全国第一大都市 。 近代开埠以后 , 特别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 大量移民涌入 , 上海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来自熊月之课件

■上海有开放的传统

上海人口为什么会在那么短时间发展这么快 , 有多种因素 。

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设立通商口岸 。 1843年 , 中国按照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 , 一共开了五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 在这批通商口岸当中 , 上海行政级别是最低的 , 人口也是最少 , 位置也在最北面 。 那时候的通商口岸 , 主要是为了跟欧美做生意 , 如果从交易成本来看的话 , 到欧洲、美国 , 广州比上海交易成本更低 , 来往更容易 , 因此老外一开始并不是把重点放在上海 , 他们很希望在广州发展 。

但上海在开埠之后 , 不到十年 , 贸易额就超过了广州 , 成为五口之首 。 原因在哪里?很大的原因是上海人与广州人对外国人态度不一样 。 很多外国人到上海后写信回去 , 他们说上海人的语言和广州人的语言像来自两个国家一样 , 差异很大 , 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 广州人对我们当面吐唾沫 , 背后扔石头 , 很不友好 。 上海人不一样 , 很乐意跟我们做生意 , 用鸡蛋跟我们换东西 。

从文化心理上说 , 因为上海人有比较开放的传统 , 有经商的传统 。 他们觉得 , “和国内外地人做生意”与“和外国人做生意”没多大区别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来自熊月之课件

■上海的命运和海运相联系

这跟城市传统有关系 , 也和投资环境有关系 , 上海投资环境跟其他地方就是不一样 。 我先讲讲上海人口超常聚集原因里的自然禀赋:

第一 , 上海地理环境非常好 , 襟江带海 , 腹地广阔 。 以上海为界 , 上海的北面是黄海 , 海水浅 , 需要吃水浅的沙船 。 往南是东海 , 海水深 , 需要吃水深的鸟船 。 于是 , 沿海船只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 , 都需要在上海这一带换船 , 一来一去 , 深水浅水交汇处的上海就发展起来了 。

第二 , 海运带动地区发展 。 中国特别重视海上贸易 , 始于宋代 。 宋代疆域不那么辽阔 , 通向中亚的陆路不那么通畅 , 为了发展就要拓展海上贸易 , 所以宋代以后宁波、泉州、广州就发达起来了 。 从历史长时段看 , 如果我们国家重视海上 , 上海就走到前沿;如果国家不重视海上 , 上海就处于边缘 。

上海地区是唐朝才开始有独立行政建制的(华亭县) , 上海县是到元代才设立的 。 一般说来 , 一个地方建县多因为经济发展、人口增多 , 有管理方面的需要 。 但是 , 上海镇和上海县的建立 , 主要是为了适应海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 这与其他地方不同 。

元灭南宋后 , 将都城设在大都(今北京) , 需要南方调运粮食等物资北上 。 以前运粮是走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但那时由于不断的战争 , 导致运河不很通畅 , 江南物资要运到大都 , 就需要拓展海洋通道 。

对元朝政府来讲 , 南粮北运是大事 。 当时上海是一个镇 , 松江是一个县 , 要管理南粮北运 , 级别太低 。 元朝政府就把松江和上海级别提高 , 松江提升为府 , 上海提升为县 , 让这些机构帮助管理漕运 。 上海的命运和海运紧密联系 , 上海的地位也因海运而重要起来 。

除了海运发展 , 上海这一带的人也被鼓励发展经济 , 其中盐和棉花是重要两项 , 棉花发展又带动纺织业发展 。 明朝政府鼓励上海地区种棉 , 让上海地区以棉花、棉布抵充赋税 。 盐、棉、布这些物品都紧密依赖市场 , 你要换粮食或其他日用品 , 就要跟市场打交道 , 于是刺激了商品经济 。

这三个原因 , 第一个与上海的自然禀赋有关系 , 第二个与海运发展有关系 , 与整个国家的大系统有关系 , 第三个与物产有关 。 通商以后 , 上海这些特点就成了地区优势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来自熊月之课件

■超常聚集原因里的制度因素

下面 , 讲超常集聚原因里的制度因素 。

上海租界一开始是华洋分处 。 福州路靠外滩那一带 , 租给外国人居住、经商 , 中国人不可以在里面买地、居住 , 就像孤岛一样 。 如果一直照这样趋势发展下去 , 上海租界影响不会很大 。

小刀会起义后 , 起义军占领了上海县城 , 城里很多人逃到外地去了 , 也有相当一批人跑到了租界里 , 租界人口大涨 。 急遽增加的人口 , 给租界带来很大问题 。

1854年 , 英租界租地人会议召开 , 讨论让不让华人住在租界 。 英国领事、英国政府都不赞成接纳华人 , 但英租界租地人会议是按照缴纳地租的金额确定选票的 , 实质是富商做主 。 他们欢迎华人入住 。 难民到来后对经济带动很大 , 商人盖了很多房子出售出租给难民 , 获利极丰 。 所有富裕商人投票赞成华人住在这里 。 于是 , 上海租界由华洋分处变成华洋混处 。 这造成的影响 , 就是租界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

1855年以后 , 租界变成了后人所说的“国中之国” 。 “国中之国”形成有五要素:工部局、纳税人会议、巡捕、司法机构、万国商团;还有三关键:中国被剥夺在租界驻军权、执法权、征税权 。 此后 , 每当中国发生战争 , 上海租界总是宣布中立 。 战时中立 , 意味着安全 , 很多人一遇到战争就往租界跑 , 平时会到上海买房投资 。 于是 , 上海就变成了一个“孤岛” , 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来自熊月之课件

■租界带来的深远影响

租界由西人管理 , 形成示范效应 。 尽管租界里98%、99%的人口是中国人 , 但租界是由西方人规划、管理的 , 他们将西方的东西全套地搬到了上海 。 他们在西方怎么建设城市到上海就怎么建设 , 在西方怎么选举到上海就怎么选举 , 在西方怎么跳舞、骑马到上海就怎么跳舞、骑马……在上海的外国人 , 要把上海建设成和西方同步发达的城市 , 凡是西方有的先进器物 , 上海马上就会引入 。 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 , 都对上海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 中国人要想知道西洋是什么样子 , 没有办法到西洋去 , 但是有办法到上海来 , 到上海就可以看到西洋的样子 。

一市三治 , 形成缝隙效应 。 那时上海存在三个行政实体 , 有三种治理模式:中国人的 , 公共租界的和法租界的 。 三者制度不同 , 执法主体不同 , 市政面貌不同 , 用的电压不同 , 甚至黄包车的牌照也不同 。 公共租界上下行文用英文 , 法租界用法文 , 中国地方政府当然用中文 。 差异导致不同行政实体之间形成空间缝隙与制度差异 。 一种行为在华界犯法 , 到公共租界却合法 。 这样的空间缝隙与制度差异 , 使得很多外地有识之士聚集上海 。 比如 , 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等便居住于租界 , 也有在外地犯法的人跑到租界躲避惩责 。

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 , 上海变成了中外利益共同体 。 193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 英国在整个中国的投资有76%集中在上海 , 美国在整个中国的投资有64.9%集中在上海 , 法国在整个中国的投资有40.9%集中在上海……对于中国政府来讲 , 从晚清到民国 , 国家大企业很大一部分设在上海 , 很多官员和资本家都在上海投资 。 比方说 , 严复是福建人 , 在天津做官 , 却长期在上海安家 , 房子买在上海 , 钱也存在上海 。 上海变成全国财富的集聚地 。

租界的这段历史 , 对上海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 , 使得上海成为一个重视个人能力、爱学习、敢竞争、追求卓越的城市 。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双重认同与自我反省机制

一百年间 , 那么多人到上海来 , 形成了上海移民的特质 。 我将其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来源广泛 , 江南为多;二是人口年轻 , 男性为多;三是淡化背景 , 凸显能力;四是勇于竞争 , 重视学习;五是文化多元 , 气度宽容 。 那么多移民从各个地方来 , 从整体看那就是多元 , 从每一种地方文化向外看就是包容 。

在此基础上 , 我们可以看到属于上海人的特别之处:

第一是自由、开放、重商 。 上海是率先进入大规模陌生人社会的城市 , 这给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高度的自由 , 而自由又和开放联系在一起 。 所以 , 我们会看到上海妇女独立比较早 , 走向社会早 。

第二是没有主客之分 。 在上海人眼中 , 没有主客之分 , 只有先后之别 。 辛亥革命时期 , 陈其美、伍廷芳、王一亭等在上海从事反清斗争 , 都是外地人 。 1921年中共一大举行 , 上海两名代表 , 李达是湖南零陵人 , 李汉俊是湖北潜江人 , 都不是上海本地人 。

第三个是同乡组织功能 。 同乡组织非常重要 , 叫做会馆、公所 。 上海在晚清有56个会馆 , 到民国时有256个 , 各地在上海都有自己的同乡组织 , 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 这种组织在城市生活中 , 实实在在起了作用 。 一个人不守规矩 , 巡捕问你什么地方人 , 不是要把你送回去 , 而是要找你这个地方人的老大 , 把事情摆平 。

第四个是双重认同 。 上海移民是短时间集聚起来的 , 一般对家乡与上海持双重认同 , 无意中形成了上海文化特有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机制 。 回顾上海自近代以来直到21世纪初 , 对于上海城市文化的历次反思与批评 , 那些最切肤、最深入、最细致的意见 , 往往出自那些久居上海的移民学者及其后人 。 这种特有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机制 , 正是上海文化能够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动力源泉 。

纵观上海的发展历史 , 我认为开放至为关键 。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开放是前提、基础与必要条件 。 开放也是上海最根本、最重要的城市品格 。 (本报采访人员黄玮整理)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海沙尔摄

熊月之近期作品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上海人解析》

熊月之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

熊月之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上观读书会 | 熊月之:开放是上海至为重要的城市品格// //

《海派映照下的江南人物》

熊月之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