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有很多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 但实际它们有着很多内在联系 , 当扒去它们的表皮 , 它们的骨质一定是相似甚至相同的 。 今天人们研究匈奴的崛起 , 常常会将想到冒顿单于 , 认为他命令士兵射死自己心爱的妻子 , 又杀父自立 , 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 , 统一了中国北方草原上大大小小的部落 , 使匈奴成为一个奴隶制的部落联盟 。 时势造英雄或英雄造时势 , 我们不否认在历史长河里个人的能力 , 但就匈奴的崛起 , 我们更看重文化 , 中原的文化 , 被匈奴人吸收了的中原的文化 。

《史记·匈奴列传》中说 ,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 , 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 , 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 , 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 。 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送给汉朝皇帝 , 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 , 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 。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今天 , 很多人看这段记述都觉得很可笑 , 觉得匈奴没必要在书信的尺寸与用词上与汉朝一比高低 , 匈奴人已经学会了与汉朝交往的基本礼仪谈判 , 分明还要在加大号了的印章里 , 与汉朝一比高低 。

这是什么呀?文化!可以肯定的是 , 在中行说之前 , 匈奴人是不会这么干的 , 但中行说到了匈奴人那里 , 匈奴人就这么干了 , 听了中行说的 。 中行说是谁?他被很多网友戏谑为中国史上第一个“汉奸” , 但这个“汉奸”也把汉文化带到了匈奴人那里 , 虽然在与汉朝“争夺”某种细节 , 但用的还是汉文化 。

因此 , 似乎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判断:虽然在争夺或者是抗拒 , 但因为文化的质的相同 , 最终会导致争夺与抗拒的无效或者失败 。 这就是匈奴人的宿命 。 事实也是这样的:匈奴人喜欢穿汉朝用丝绸做的衣服 , 喜欢吃汉朝用粮食做的食品 , 这让中行说很是担忧 , 为此 , 他向匈奴贵族建议说:“匈奴的人口总数 , 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 , 然而所以强大的原因 , 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 , 不必依赖汉朝 。 如今单于若改变原有风俗而喜欢汉朝的衣物食品 , 汉朝给的东西不超过其总数的十分之二 , 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归属于汉朝了 。 希望把从汉朝得到的缯絮做成衣裤 , 穿上它在杂草棘丛中骑马奔驰 , 让衣裤破裂损坏 , 以此显示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袄坚固完美 。 把从汉朝得来的食物都丢掉 , 以此显示它们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 。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然而 , 建议只能是建议 , 文化的力量在这里显得不可抗拒 , 也并非匈奴的单于就能改变的 。 在这中间 , 除了物 , 我们看到还有人 。 文化 , 没有人是完成不了交流与融合的 。 在汉民族这一概念出现之前 , 通过史籍不难看现匈奴先民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往来 。 我们认为 , 匈奴的崛起与华夏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 甚至匈奴的首领部落就是华夏民族 。 而这个由首领部落匈奴部落联盟 , 如果以现代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 , 其部众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就告诉人们:匈奴 ,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曰淳维 。 淳维是谁?夏人淳维在夏王朝末代王夏桀死后 , 夏桀之子熏育把夏桀之众妾据为己用 , 为避商汤攻伐 , 家恨变国仇 , 便避居于茫茫北蛮荒漠之地 , 与山戎、猃狁、荤粥聚合 , 辗转放牧 , 世代繁衍 , 此便是匈奴的由来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有意思是的 , 匈奴国家的创建者 , 也就是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 , 也叫淳维 。 从夏末至秦汉的一千多年时光里 , 淳维的名字在北方草原上以一岁一枯荣地姿态生生不息地保留了下来 , 成了匈奴人对于祖先与历史的铭记 。 因此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作为匈奴贵族的呼衍氏、兰氏以及须卜氏(改为汉姓卜) , 这三姓都是淳维的后裔 。 而今天 , 依然兰姓、卜姓的人也可能来自北方的匈奴 。 历史在将一切变作荒芜的同时 , 留下了这样一串串鲜活的名词 , 让人常常近于感动地回忆 。

很不客气地说 , 今天有一些专家在研究历史时过于冷酷 , 而对历史最大的尊重除了史实还应该有人性 。 匈奴人对于“淳维”的记忆 , 让我们找到了匈奴单于为什么将汉朝皇帝称为兄弟的理由 , 那里面分明有着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

秦始皇便派蒙恬领十万大军向北攻打匈奴 , 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复 , 凭借黄河为边塞 , 靠近黄河修起四十四座县城 , 迁徙因犯罪而被罚守边的人到这里 , 充实这些县城 。 又修起直通大道 , 从九原直到云阳 , 利用山边、险要的沟堑、溪谷等可以修缮的地方筑起城池 , 起自临洮 , 终于辽东 , 长达万余里 。 又渡过黄河 , 占据了阳山、北假一带……过了十多年 , 蒙恬死去 , 诸侯背叛了秦国 , 中原混乱 , 那些被秦谪守边疆的人也都离此而回 。 于是匈奴得到宽缓之机 , 又渐渐渡过黄河 , 在黄河以南与中原旧有的关塞接界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秦时那些戍边的军人真的回都撤回了吗?回答当然是不可能的 , 在失去了团队的作战能力后 , 他们是逃回了一部分 , 但一部分仍然留存了原地 , 传播着中原的文化 。 中国在历史就是这样的 , 最先都是军人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了边疆地区 , 胜了 , 他们留在那里 , 润化别人;败了 , 他们依然在那里 , 被别人润化 。 润化别人是由表及里 , 被别的润化同样也是由表及里 , 但作为骨质——他们是中原人的身份却永远不会得到改变 。 这也是文化 , 像一粒种 , 落地就生根了 。 而在他们的背影里 , 人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温柔而多情的场景——淳维绝对不是一个人孤零零的 。 “兄弟”一词就这样被在某一天里呼喊了出来 。

从淳维到头曼有一千多年 , 匈奴势力时大时小 , 经常离散分化 , 因为时间久远 , 所以他们的世系不能依次排列出来 。 但是到了冒顿当单于时 , 匈奴势力最强大 , 使北方夷人完全服从自己的统治 , 而与南方的中国成为敌国 , 此后 , 他们的世系 , 国家的官位名号才能被记录下来 。 也就是说 , 在这之前 , 他们的历史都在靠记忆与口头的流传 , 而最好记、最容易流传下来的就是名字 , 因而 , 一千多年前的淳维与一千多年后的头曼相同了 , 头曼的名字也叫淳维了 。 但就是这个与中国为敌的冒顿却在统一了北方草原之后 , 为汉朝的皇帝写了这样一封信:

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皇帝平安……北方已经安定 , 我们愿意停战 , 修养兵士 , 喂养马匹 , 消除从前令人不快的事情 , 恢复旧有的条约 , 以使边疆百姓得到安宁 , 顺应匈奴与汉人从古以来的好关系 , 使少年人能够成长起来 , 老年人能够平安地生活 , 世世代代和平安乐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汉朝的皇帝给这位匈奴单于回信说 , 我很赞赏这一想法 , 这是古代圣明君主的心意啊 。 汉朝和匈奴缔结和约 , 结为兄弟 , 拿来送给匈奴的东西非常丰厚 。 违背和约、离间兄弟般的亲密关系的却常常是匈奴……单于的行动如果能同来信中所表示的相符合 , 明确告知各位官吏 , 让他们不要违背和约 , 要守信用 , 我将谨慎地按照单于信中的请求对待此事 。

这是汉朝皇帝与匈奴单于的书信中 , 首次用到“兄弟”一词 , 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 不但有着从淳维到淳维(头曼)的千年亲情基石 , 更有着人文交流的因素 。 除了逃亡的淳维、戍边的军人 , 还有和亲的女人 。 按照史书的记载 , 汉代先后有十多位公主嫁给了匈奴 , 匈奴人也以娶到汉族的女人为荣 ,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大家熟知的王昭君 。


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匈奴人的没落 , 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在王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 , 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 。 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 , 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 , 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 但是 , 若干年后 , 人们听到更多的却是:“翩翩之燕 , 远集西羌 , 高山峨峨 , 河水泱泱 。 父兮母兮 , 进阻且长 ,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就像一滴温暖的眼泪 , 晶莹剔透得可以温暖人心 , 在“兄弟”的书信里 , 歌唱的依然是人间的亲情 。

这是什么呀?依然是文化!到这里 , 我们也许可以开玩笑地说一句:匈奴人的没落与他们喜欢娶中原的女子有很大关系 。 (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