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

巍峨壮观的大成殿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位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

祭孔乐器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千年儒风 书香文庙// //

漳州文庙

漳州文庙位于漳州市区修文西路2号 , 迄今已有975年的历史 , 是兴学兴教、尊礼尊孔、弘扬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 也是漳州最早的官办学府和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 ,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漳州最早的官办学府

文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 , 又称孔庙、府学 。 据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七·学校》记载:“(文庙)在府治东南 , 宋为州学 , 庆历四年(1044年)建 , 于州治巽隅 , 水自丁入 。 大观中 , 增广生员 , 以迎恩驿为四斋 。 政和二年(1112年)移学于州左 。 绍兴九年(1139年) , 诸生以科第不利 , 及请李守弥逊复故址 。 前建棂星门 , 次建仪门 , 中列戟门、东西两庑 。 庑上为阁 。 东曰御书 , 西曰经史 , 中建大成殿 , 奉先圣像 。 以究、邹二国公配 , 旁列十哲位 , 于两庑设诸子及先贤位 。 殿后凿泮池 , 中建亭 , 曰瑞荷……”

各地孔庙面积不同 , 但构造基本上是一样的 。 按宋代制度 , 文庙为“左庙右学” , 孔庙与官学并建一处 ,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 文庙前道路的左右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木质牌坊 , 门左立有下马碑 , 一同守护着文庙的神圣与庄严 。 进内就是棂星门、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 。 右边府学部分建有训导署、启圣祠、明伦堂、教谕署、名宦祠、乡贤祠、土地祠、闵公祠、泮池、游圣之门以及学舍 。 府学大门内经阁上悬挂“海滨邹鲁”匾额 。

明朝改州为府制 , 州学亦改称为府学 。 当时的漳州府学设置教授1人 , 训导3人 , 作为府学的学官 。 他们既管府学事务 , 又掌训迪生员 。 漳州府历代知府中 , 朱熹最负盛誉 。 清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四·宦绩》载: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事 , 曾“每旬之二日必领官属下州学 , 视诸生 , 讲小学 , 为正其义” 。

有史料记载 , 郑成功、黄道周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孔子裔孙孔任 , 率家人避兵入漳 , 居于此 , 其子孙世代相传住此庙内至明正德年间 。

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

据文献记载 , 文庙古建筑群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重建 。 主体建筑大成殿 , 坐北朝南 , 面阔五间 , 进深六间 , 重檐歇山顶 。 前檐六根蟠龙石柱 , 其他皆为花岗石圆柱 。 下檐梁架皆为插入金柱的三步梁架 , 硬挑单挑出檐 。 上檐在额枋之上施弯拱叠枋偷心式斗拱一圈 , 除柱头及转角外 , 补间斗拱施一至二朵 , 斗拱外檐出檐部分为单抄三叠下昂制式 。 这一根根龙嘴造型的昂 , 长达三四米 , 从外面一直延伸到里面 , 和梁架、斗拱一起 , 合力把大成殿将近百吨的屋面撑托起来 , 使之更加展现出阁檐高飞的壮观 。 如今 , 这种承袭宋式特征的做法 , 在我国的南方建筑中已很少见 , 几乎只剩下漳州文庙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宋代营造法式的规制 , 故文物价值特别高 , 很宝贵 , 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 , 也是研究东南沿海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

漳州文庙几度废兴 , 又几经修葺 。 现存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 由仪门、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组成 , 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 。 这庞大的古代建筑群 , 历经900年沧桑 , 依然古朴、典雅、庄严、雄伟 , 也给这座大殿平添了不少的神秘感 。 最近的一次大修于2000年进行 。 工程历时一年 , 在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 , 严格按照古建筑修缮原则进行 , 力求达到“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要求 , 最大限度地恢复文庙历史上的建筑风格 , 重现文庙历史建筑的本来面貌 ,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古建筑维修样板工程” 。

珍贵文物见证漳州文教大兴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 , 设计精湛美观 , 布局严谨 , 结构宏伟 , 它承载了宋、元、明、清四朝众多的人文信息、建筑学信息 , 对研究古代建筑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殿内横梁上高悬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8位皇帝的御书匾额 , 正中有孔子塑像 , 两旁有四配十二哲画像 。 石柱是文庙的特色 , 尤以石柱上精美的联文 , 均为名流手笔 , 远近驰名 。 还有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 。 在古代文庙每年都要祭孔 , 仪式隆重典雅 , 文武百官、官绅贤学 , 包括私塾子弟都齐集于府文庙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 , 表达尊师重道的永恒追求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 。

2016年 , 国家文物局同意福建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府文庙展示利用工程立项的请示》 , 原则上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原则 , 保护了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科学阐释与展示文物的价值和内涵 。 同年7月 , 省文物局专家应漳州市文广新局及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邀请 , 对漳州文庙新近出土的一组12件的青石板浮雕进行鉴定 , 发现其形制虽大小不一 , 但所雕内容主要是士人骑马出游的情景 。 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导谢重光先生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漳州文庙出土石雕考察记》中这样记述:参照明清各种版本漳州府志关于文庙和府学的记载 , 有专家提出 , 这批出土石雕应分为两组 , 一组所骑马为北方大头马 , 人物穿圆领右衽衫 , 应属于明代后期;另一组所骑马为个头较小的琉球马 , 人物穿左衽衫 , 应属于清代嘉庆之后 。 石雕所反映的内容 , 应是读书人考中状元后骑马游街 , 以此激励士人努力向举人、进士、状元的崇高目标奋斗 。

专家学者认为 , 这组出土的古石雕“既体现了这群士人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风雅情趣 , 又借以向民庶宣扬儒家倡导的礼乐教化 。 反映出明代后期 , 漳州文教大兴 , 礼乐教化比较普及 , 加以地处海丝路上的重要节点 , 月港对外贸易兴隆 , 给漳州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富庶 。 ”

庙内保存有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文庙即诸神祠碑;清康熙八年(1669年)宗人府府丞、今东山县人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的《修建漳郡文庙碑》;民国十四年(1925年)康有为撰并书的《重修漳州学宫记碑》;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漳州文庙记碑》等多方古代石刻 。 这些珍贵的碑刻 , 记述着文庙教化功能及历次重修的缘由 , 对研究漳州文庙的维修历史及建筑布局提供了资料 。

古朴文庙依旧儒风书香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 ,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 , 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昭昭如天上的日月 , 教育启迪后代的学子 。 2006年以来 , 漳州文庙设立了国学堂 。 国学班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 常年有文化界的老前辈、闽南师大的老师、专家学者等在这里从事公益教学 。 让文庙多了琅琅读书声 , 让人在这书香中感受到国学的魅力 。

府学是漳州最重要的教育机构 , 为漳州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 。 受文庙和府学的培养和熏陶 , 漳州曾孕育过南宋理学名家陈淳;明代前期漳州最具影响力的理学名家陈真晟、周瑛等 , 文科状元林震 , 著名学者张燮 , 儒学大师、民族英雄黄道周;清代两朝帝师、文华殿大学士蔡新;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杨骚、许地山等一批先贤、文化精英 。 “仓廪实而知礼节 , 衣食足而知荣辱 。 ”(《史记·管晏列传》)可以说 , 这样的文化现象与“海滨邹鲁”之誉的漳州 , 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崇文尚礼、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 时代在发展 , 社会在进步 。 但先贤的哲理依然对现实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 , 对激励年轻一代见贤思齐 , 培养君子品格 , 崇文尚礼 , 尊师重教 , 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黄辉全 文/供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