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康熙帝曰:治水如治天下清代皇帝对水利的重视超过历史上任何王朝 。 康熙、乾隆二帝各有六次下江南巡视河工的经历,南巡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 清代三百年黄准水运交汇的清口枢组工程得到完善,设置洪泽湖水志桩和建立黄河准河报讯制度,开中运河使运河与黄河分离,兴建海宁鱼鳞大石塘,建成永定河防洪工程体系等 。 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期间在河工现场指画,返京后对工程的部署,以及工程施工阶段派出钦差大臣的监督,对当时的河工建设和管理产生了极大的效用 。

一 , 康熙帝把“三藩、河务、漕运"定为三大政事 。

康熙帝(1654-1722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 。 康熙帝亲政不久便将"三藩、河务、漕运"作为问政的三件大事 。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平定后,河工和漕运是他主要关注的政务 。 自康熙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到四十六年(1707年)最后一次南巡,黄准运河工都是巡视的重点 。 康熙称:治水如治天下 。 他本人堪称皇帝治水的典范,开河工凡事谨遵圣训的先河 。 有清一代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只对皇帝负责加上清代河工立法既多且严,工程失事问责处罚极重,这样的后果是河臣不敢作为,而但求无过,长此以往上下欺瞒渐成风气 。

乾隆帝以后诸帝治水乏善可陈,而河工却积弊日多,河臣贪墨亦成风气,集权统治下河工制度紧随时代也一步步走向没落 。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

康熙南巡图

康熙南巡河工为雍正、乾隆二帝效仿 。 雍正帝在位只有13年,由于政务和身体的原因不曾有过一次南巡,但他在上任后的第三年即派出他最信任的怡亲王允祥会同大学士朱轼考察永定河河工及畿辅水利,二人自隆冬十二月至次年春三月,考察直隶地方东西南三面数千里之广 。 雍正四年四月允祥连上十疏,包括永定河治理方略、畿辅地区水利营田、设置水利管理机构及主管官员 。 因此而推动了雍正朝淀泊治理和京畿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将水稻种植扩大到华北平原 。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至江南巡视河工,五次西巡五台山,三次东巡泰山 。 每次时间长短不一,多在三个月左右 。 康熙帝六次南巡轻车简从,携皇子及主持河工的少数大臣随行,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 。 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不及百分之一 。 乾隆帝则是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行官无数,一路舳舻相接 。 为搬运途中所需物品,每次用马6000匹,骡马车400辆,骆驼800只,征调夫役近万人 。 一路都是地方官不断进献的土特产,以及全国各地调运的物资,甚至饮水也是来自北京、济南、镇江等地的著名泉水 。

当然乾隆帝南巡,依然强调的是河工 。 前朝积蓄的财力除支撑他南巡期间持续大规模的黄淮运河工建设外,还成就了他在浙江海宁鱼鳞大石塘的重要建树

二、康熙南巡——清口 , 洪泽湖枢纽与黄准运河工完善

清口是黄准运交汇的关键区域,漕船若不能过黄河,直接影响当年漕粮抵京的时间和数量 。 漕帮过黄是明清漕运管理的关键时限 。

清口一洪泽湖枢纽是大运河关键性的枢组工程,由高家堰(又称洪泽湖)、洪泽湖引河、御黄坝、减水坝等工程组成,是明清蓄清刷黄的关键工程 。 明万历六年(1578年)总河潘季驯兴建高家堰后洪泽湖因此形成 。 由于洪泽湖拦蓄准河洪水的功能,加刷了泗州及明祖陵趋于的内涝 。 明万历以后清口河工掣肘明祖陵,不敢加高高家堰,加上黄河淤积积累,至清康熙时洪泽湖凊口地区黄河倒灌洪泽湖日渐频繁,且黄河在山东曹单和江苏徐沛间频繁决溢、使以北、以南的运河几乎年年中断 。

自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十五年(1676年)历任河道总督只能补苴修守,无益大局回转 。

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河决溢倒灌洪泽湖 。 此次倒灌造成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洪水自高良润决口东泄,溃高邮清水潭运河堤,洪水漫流里下河地区,高邮至扬州以东全部被水,此后数年内水不消 。 江南财赋之地被淹,运道受阻 。 这次大灾促使康熙帝下决心整治清口河工 。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

康熙南巡图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任命安微巡抚靳辅为河道总督 。 次年靳辅上《经理河道事宜八疏》,这是一个自徐州至清口,以黄准运交汇区域为整体的,具有现代洪水调度概念的综合治河规划 。 八疏要点是:第一,尽堵黄河南北岸决口,加固和增修黄河北岸徐州以下遥堤、缕堤、格堤,稳定岸坡,使水归槽,减少淤积 。

第二,开中运河,自微山湖韩庄间东南而下,然后沿骆马湖南岸依黄河北岸遥堤,经宿迁、桃源至黄淮交汇清口对岸的杨庄运口,终止徐州至清口的漕行河运,使运河与黄河分离 。

第三,加高高家堰,开洪泽湖引河,增加洪泽湖出清口水量,以清刷沙减轻南北运口的淤积 。

第四,修高家堰南端高良涧等减河泄洪坝,分洪泽湖洪水入宝应、高邮、白马诸湖,以保准安;第五,黄河南岸修减水闻坝,汛期分黄河水入洪泽湖 。 靳辅治河疏,引发群臣异议,但是与康熙帝急于求成,且企望一劳永逸的愿望正好契合,康熙帝允准靳辅所奏各项,拨帑金二百五十万两,限靳辅三年告竣 。 靳辅治河方略多出自幕友陈潢 。

靳陈将潘季驯以洪泽湖蓄凊刷黄、以黄河堤防体系東水攻沙的规划理念付诸实践,由于没有明代河臣对泗州明祖陵的顾虑,靳辅加高加固高家堰后洪泽湖迅速扩展,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没入湖中,其时洪泽湖库容约40亿立方米,达到了高家堰建成形成洪泽湖后至今的最大库容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阅视河工 。 其时自康熙十七年(1678年)靳辅治河已经六年,但是治河成效并不如康熙帝所愿 。 康照二十ー年(1682年)五月黄河北岸宿迁多处决口,运河一度中断 。 二十三年(1684年)发生清口黄河倒灌洪泽湖,准扬一带再次被水淹 。 康熙帝多次下诏斥河臣治河失法 。 正是这次出巡康熙帝才有了对黄河间题的切身感受 。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ニ十八日,康照帝出京 。 由陆路至山东泰安祭孔后,经由沂州于十月十九日抵江苏宿迁 。 在靳辅的陪同下,康熙考察自宿迁至桃源黄河北岸险工 。 十月二十日,康熙帝至清口,步行十余里泥泞路至天妃闸,勘察水情 。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

洪泽湖大堤:康熙五坝之信坝

康熙帝对靳辅说:"朕向来留心河务,每在宫中细览河防诸书及尔历年所进河图与险工决口诸地名,时加探讨 。 虽知险工修筑之难,未曾亲历河工,其河势之汹涌漶漫,堤岸之远近高下,不能了然 。 今详勘地势,相度形势,如肖家渡、九里岗、崔家镇、徐升坝、七里沟、黄家嘴、新庄一带皆吃紧迎溜之处,甚为危险,所筑长堤与逼水坝须时加防护 。 "

康熙帝南巡前,对黄准运河工的确已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现场可以与靳辅这样熟悉河工的河道总督有深入的交流,他的指画基本精准到位 。

二十ー日康熙帝一行舟船过高邮、宝应,见运河东岸民间田声仍在水中,又登岸召见当地耆老问灾故,并命两江总督王新命除涝通流 。

二十三日康熙御船过长江,沿江南运河南下,二十六日至苏州府 。 然后由运河北上,经无锡、丹阳登岸至句容,十一月初至江宁拜谒明太祖陵及明故官 。

初六康熙过长江,泊江都邵伯镇 。 次日继续北上 。

初十日至清河县再次登清口天妃间,视察高家堰,及黄河南岸险 。

工段河工工程 。 令靳辅上"至妥之策,务令黄河之水永不倒灌运河" 。 康熙帝过黄河北返途中至沂河上游山东费县行宫,再次召见靳辅,勉励黄河河工早告成功,向靳辅赐《阅河堤诗》 。

康熙帝南巡前后,靳辅主持黄准运河工九年 。 堵塞黄河和高家堰决口六十多处,疏浚清口至云梯关黄淮水道,筑徐州以下至云梯关南北岸大堤八百里,安微砀山以下至清河黄河南北岸减水石坝七座 。 清口一洪泽湖枢组兴建工程之多,规模之大更是超过明万历数十年 。 高家堰大堤增筑二十五里坝段,并一律加筑护坦,修高家堰仁义礼智信五减水闸坝;开洪泽湖烂泥浅引河 。 加高后的高家堰和洪泽湖引河增加了淮河出清口的刷沙能力,延缓了清口淤积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主持的最后一项工程中运河竣工,至此中运河、准扬运河在清口与黄河一河之隔 。 黄淮运三河的关系因中运河与清口一洪泽湖枢纽的建设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 。

中运河的开凿使漕运船舶得避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 。 以泗水、沂水为水源,以微山湖、骆马湖为水柜的中运河,使大运河维持了三百年畅通 。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清朝的国家工程:康熙南巡与黄淮运河的治理// //

洪泽湖大堤左方中间的石坝为清康熙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