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 , 我军一封封往来于指挥部与前线部队间的文电 , 关乎生死存亡 , 攸关决战决胜 。 这些文电 , 在我军战时纷繁的文电中或许并不最具典型性 , 但它们却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了我军战时文电的拟定情况 , 以及简捷实用的特点 , 以期我们秉承战争年代的作风和文风拟定文电 , 助力打赢未来战争 。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解放战争中 , 毛泽东主席给前线某部队来电的复电:“8月21日电收到我们欢迎此类简单明瞭(了)的报告而不欢迎冗长的沉闷的报告 。 ”资料照片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毛泽东致东北民主联军负责人“坚守四平争取战局好转”电文 。 资料照片

三句话经略东北战局

——析毛泽东68字“坚守四平争取战局好转”电文

■徐锋

1946年4月 , 中国东北的上空战云密布 。 国民党军抢占东北的部队 , 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总统特使乔治·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 , 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上的优势 , 集中5个军11个师 , 向我东北民主联军驻守的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 , 一场可能会演化成为全面内战的战事一触即发 。

4月18日 , 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向四平街发起进攻 , 20日后 , 敌继续增兵 , 对我形成弧形包围之势 , 四平街成了影响整个东北乃至全国局势的战略节点 。 是战是退?是出击还是坚守?东北民主联军面临艰难抉择 。 千钧一发之际 , 4月22日24时 , 毛泽东主席急电东北民主联军领导人 , 命令“坚守四平争取战局好转” , 电文如下:

“(一)望死守四平挫敌锐气争取战局好转(二)马歇尔与蒋谈了三天今(廿二)日开始与恩来谈话内容如何明(廿三)日得恩来电后即告你(三)国民党对于在东北和我军作战信心不高”

这封现馆藏于解放军档案馆的指示电虽只寥寥数语、短短68字 , 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彰显出毛泽东同志独到的行文风格、深邃的战略视野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

毛泽东对东北局势的判断十分明确 , 敌军向四平街等地进攻 , 就是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 , 以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一旦我军放弃四平街 , 不仅会造成军事上的不利态势 , 而且会使正在进行的国共谈判陷于被动 。 因而 ,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 , 配合和谈 , 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 , 必须要坚守四平街 。 同时 , 鉴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入关后曾有过“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 , 再选弱点突击”的想法 , 毛泽东在电报的第一条即明确要求“死守四平” , 虽然委婉地用了一个“望”字 , 但“死守”两字足见四平街一战的战略意义 , 进而坚定受文者作战的决心 。

在四平街大战一触即发之际 , 我党与国民党正围绕东北问题进行谈判 , 在马歇尔的调停之下 , 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定的紧要阶段 。 此时 , 政治上的谈判将直接影响东北的战事及双方作战行动 , 因而对于马歇尔的调停与国共双方的谈判 , 东北民主联军的将领十分关注 , 为此 , 毛泽东在电文中告之以马歇尔调停动向 , 以解其关切 。

最后一点则是对东北乃至全国局势的分析 。 由于国民党政府一直在加紧内战准备 , 任何一个火花都可能诱发全面内战 , 而四平街的战事存在直接转化为全面内战的可能 , 因此 , 毛泽东在电文的最后指出国民党在东北“作战信心不高” , 亦是告知前线将领此战不会引发全面内战 , 可放开手脚一战 。 事实证明 , 全面内战果然未从东北打起 。

接到电报后 , 我东北民主联军坚定了作战的意志与信心 , 经与敌奋勇作战月余 , 歼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 , 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计划 , 对巩固北满根据地、配合停战谈判起到重要作用 。

通观整个电文 , 用词精准 , 语句清晰 , 行文流畅 , 言简意赅 , 集思想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于一体 , 既是作战命令 , 又是形势分析 , 更是思想教育 , 既约束受文者坚决依令行事 , 又解除其思想顾虑 , 更让其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 堪称战时往来文电、上下行文之典范 , 值得我军各级指挥员深入研究 , 以资借鉴 。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资料照片

推广战法简扼易行

——读《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刘圣德 李贵洲

回顾67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 , 尽管硝烟早已散去 , 但那血与火的战斗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 空降兵军史馆陈列着一份泛黄的《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 就生动见证了我军官兵在敌强我弱的战场态势下有勇有谋敢拼敢战的英雄血性 。

这份《通报》共2页 ,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手抄转发的 , 稿纸左边印有发电地址、密级、编号和标题内容等 , 中间是用钢笔书写的经验通报,主要经验有四条 , 共计126个字:1.选好地形构筑坚固射击工事隐蔽伪装 , 构成火力网 , 火器编排应分散 , 火力点集中 , 二九师数次空射未遭损失 。 2.瞄准点选放标尺四十二度(高机)在距敌机五百公尺内为有效射程 , 其瞄准点战斗机为机前一百五十公尺 。 3.干部重视选好地形具体掌握及射手勇敢沉着随机旋转瞄射为最有效 。 4.观察员要少并切实隐蔽 。 这份《通报》虽然简短直白 , 但操作性、指导性都很强 , 堪称作战文书的典范 。

抗美援朝初期 , 美军飞机白天低空飞行 , 夜间在各交通要道轰炸扫射 , 使我方运输遭受极大困难 , 物资供应不及 。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只能在夜晚行动 , 战斗也主要靠夜战 。

1951年4月22日黄昏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刚开始 , 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5团高射机枪连就布防在三巨里 , 二班战士挖好了工事 , 架好了高射机枪 , 射手高荣成、预备射手梁广文和班长吴法春3人一边擦拭机枪 , 一边讨论怎样击落敌机 。 上午10时左右 , 两架敌机飞到二班阵地上空盘旋 , 班长吴法春下令:“准备射击!”正当敌机低空盘旋侦察时 , 高荣成果断扣动扳机 , 只用35发子弹 , 就击落敌机1架 , 另1架逃走 。 从飞机上跳下来两名美军飞行员 , 1个叫“杰克”的被我军活捉 , 另1个被友军俘虏 。 这是志愿军入朝打下的第一架飞机 , 也是活捉的第一个美军飞行员 。 第15军当即给射手记功表扬 , 并通报军所属部队 , 号召各级指战员广泛开展“群众性对空射击”和“打敌机光荣立功”活动 , 甚至开创了“步枪打飞机”的壮举 。

群众性对空射击取得一定战果时 , 志愿军第15军再发通令:“4月22日至26日 , 五天内全军击落敌机15架 , 击伤敌机2架 , 大大提高了对空作战的胜利信心” 。 至4月29日 , 第15军击落敌机29架 。 5月2日 , 志愿军司令部转发了这份《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 。 在第五次战役中 , 志愿军第15军不仅第一个“吃螃蟹”——打敌机 , 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 先后击落敌机56架、击伤27架 。 当年 , 新华社采访人员李翼振在《与敌机作斗争》的新闻通讯中写道:“在我志愿军还未有空军参战的情况下 , 步兵有力打击了美军飞机称霸天空的疯狂气焰” 。 从此 , 被志愿军战士形象地称为“抓帽子”的美军飞机超低空飞行已经很少见了 。

《十五军对空射击经验通报》是一份通过战场检验、简明扼要、实在管用、便于操作的推广战法的作战文书 , 对改进并提高机关参谋人员撰写作战文书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阳会崖战斗详报》(部分)资料照片

打了胜仗也要检讨不足

——从档案《阳会崖战斗详报》谈起

■周忠全

(四)战斗检讨

优点:……

缺点:1.因待敌时间过长(三天)故影响伏击纪律 , 如五连当敌西进到明通沟时 , 仍有吃饭的乱跑的(同时有个别干部说敌人一定不来了) 。

2.埋设地雷技术不良 , 致被敌发觉 , 使敌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区 , 以致影响战斗 。

3.六连因撤退迟慢 , 同时不能利用地形隐蔽撤退 , 另外事先没有构筑交通壕 , 致受敌火力封锁和杀伤 。

4.五连干部掌握部队不够 , 撤退时仍有失联络四名(以后回来了) , 七连二排长没有执行掩护任务自动撤退 。 ”

这是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阳会崖战斗详报》里的一段文字,虽然不长 , 却述说着一场胜仗背后的故事 。

阳会崖战斗 , 是抗日战争中我晋绥军区(八路军第120师兼)特务团在山西吕梁兴县西北阳会崖、明通沟之间对日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斗 。

1943年10月 , 日军对我晋西北根据地秋季“扫荡”遭沉重打击后 , 再次集结近千人 , 企图兵分两路 , 对我兴县进行报复性“扫荡” 。 10月13日 , 北路日军独立混成第3旅团田村大队360余人及部分伪军进占界河口(兴县东北约20公里) , 南路日伪军600余人逼近康宁镇(兴县南约16公里) 。 针对此情况 , 晋绥军区决定首先打击北路进犯之敌 , 命令特务团进至阳会崖、明通沟一带预先设伏 。

10月13日午夜 , 特务团进入伏击阵地 , 埋设地雷、构筑工事做好伏击准备 。 14、15日 , 由于日寇屡遭失败畏首畏尾 , 加之对阳会崖一带地形不熟 , 在界河口蛰伏未动 , 特务团战士们在秋风中埋伏了两天三夜 。 直至16日晨敌终于出动 , 上午10时许 , 敌先头部队进入伏击阵地 , 我军果断拉响地雷发起战斗 , 经激战 , 给敌以沉重打击 , 之后我军主动撤出战斗 。

这场战斗 , 特务团毙伤日伪军156人 , 彻底粉碎了日军合击兴县的作战企图 。 虽然未能全歼敌人 , 但据《阳会崖战斗详报》记载 , 残敌受我地雷杀伤及打击后 , “当日即不敢大胆前进占领兴县 , 皆是走小路走河滩 , 致敌返回仍走山路及地里面 , 在路上只要遇到可疑的地方即写一条子贴上‘此处有地雷’”“在敌之精神上已有了大的威胁 , 使敌再也不敢自由走来走去” 。

战后 , 特务团团长杨嘉瑞、政委朱民亲、副团长朱声大联名起草了《阳会崖战斗详报》 。 这份详报 , 历经战火硝烟留存至今 , 成为解放军档案馆馆藏的珍贵革命历史档案 。

如今 , 仔细研读这份战斗详报 , 不仅让人赞叹我军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 更折服于它求真务实的文风 。 整个战斗详报朴实无华 , 不足5页的正文 , “战斗检讨”部分占了1页有余 , 在分析5个方面的优点后 , 从战场纪律、军事技术、部队行动和作战指挥等4个方面查找了缺点 , 条条发人深省、字字耐人寻味 。

这场战斗 , 毫无疑义是一场胜仗 。 但特务团没有居功自恃 , 反而躬身自省、寻弊索瑕 。 分析优点不加丝毫渲染 , 检讨缺点不予丝毫掩饰 , 特别是指出问题时不避讳点到具体连队甚至排长 , 质朴的文字彰显了我八路军部队在成绩面前勇于揭“短”亮“丑”、在功劳面前敢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

查阅解放军档案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的革命历史档案 , 笔者发现从1932年红3军团第3师《攻赣战役的检讨》开始 , 仅标题中带有“检讨”字样的档案就多达2200多件 , 如果加上各类详报、总结、报告中包含“检讨”内容的档案更是不计其数 , 涵盖了政治、军事、后勤工作等诸多方面 。

无论是胜是败 , 每战必有“检讨” , 几乎成了人民军队的一种习惯 。 档案记载 , 1941年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曾专门下发《如何整理战斗详报》 , 明确指出:“详报之目的 , 为使高级司令部得完全情况、估计战况、正确计划 , 以使作战更能得到较大之收获与胜利 。 ”“检讨我军甚至到各(个)人在战术上战斗上的优缺点 , 得出了什么经验教训 , 特别是在某一战斗中我受敌之打击后 , 应如何发扬我之战斗力 , 并今后运用什么战术 , 以克服敌之优点 , 造成他的弱点 , 造成下一战斗的胜利之时 , 这一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 ”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我军的五份战时秘密文电(组图)// //

《康道炉战役计划》(部分)资料照片

以细求实赢战机

——从《康道炉战役计划》看红四方面军的生死转折

■孙瑾 周恒好

1936年2月初 , 国民党军集中薛岳等部六七个师和川军主力向天全、芦山地区大举进犯 , 让长征途中执行张国焘南下方针的红四方面军全面陷入前有强敌 , 后无根据地、无补充的艰难境地 。 就在前途渺茫的生死关头 , 一份战役计划给红四方面军带来了命运的转机 。

这就是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领导人坚持和推动下制定的、主张重新北上的《康道炉(康定、道孚、炉霍)战役计划》 。 历经苦难征程的磨砺和战火硝烟的洗礼 , 这份诞生于81年前的珍贵战役计划作为历史的见证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 珍藏于解放军档案馆 。

该战役计划由正文和附件两部分组成 , 其中 , 仅600余字的正文简明扼要 , 主要包括“敌情估计”和“战役纲领” , 其内容开门见山 , 直述不曲 , 分析敌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 行动部署明确到师、团一级 , 周密细致 , 简明具体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敌情极为严峻的情况下 , 红四方面军临危不乱 , 通过战略预判 , 科学拟定了2月13日至26日整整14天的军事行动 , 并精确而巧妙地绘制成一目了然的表格 。 其中 , 第一张表格规定了部队的编制、联络方式、电台名称、密码本 , 还特别标注:“先遣司令员刘伯承随三十军先头出动” 。 第二张表格详细规定了11支部队每一天的具体行动 , 使广大指战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盘掌握指令要领 。

以30军下辖的89师为例 , 作为先头部队 , 从2月13日到23日 , 除一天休整外 , 每天都要行军 , “13日青龙场 , 14日灵官 , 15日两河口 , 16日圤井坪 , 17日头道桥、大硗碛 , 18日杂谷脑、新砦予 , 19日达维 , 20日懋功 , 21日三义沟、太平桥 , 22日休息 , 23日丹巴……”战役计划下达后 , 红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 , “277R(团)、廿七师为一个纵队 , 分往圤井坪、大硗碛、邓生、达维、抚慰以一部向牛头山佯动 , 钳制东南两方敌;卅军、四军、廿五师、五军经丹巴以大部分出太宁、毛牛 , 消灭毛牛李抱水残部两团后 , 部分经大砲山、东谷峨、日白、康定进出 , 以首先消灭李抱水匪部 , 取得康定并迎击薛岳匪部为目的;同时以一部北进取得道孚 , 向炉霍地区进展……”

此后 , 红四方面军成功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 , 经达维、懋功、丹巴向康北地区的道孚、炉霍、甘孜进军 。 三个月后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甘孜 , 共同北上 , 胜利结束长征 。 这次战役是长征途中决定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转折 , 宣告了张国焘南下方针的彻底破产 。

来自:中国军网(如有侵权 , 请联系小编删除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