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千百年来 , 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 真假参半 , 添油加醋 。 说他的父亲是吕不韦 , 一个出身于外国的大商人 , 说他的母亲养面首生孩子 , 发动政变要夺秦王的权 。 他的为人 , 被渲染得暴虐恐怖 , 说他焚书坑儒 , 灭绝文化 。

秦始皇确是下了焚书令 , 但是 , 他不反儒 , 也未曾坑埋儒生 。 不但没有坑埋儒生 , 说他坑埋了四百六十名方士的故事 , 也是编造的谎言 。 现在看来 , 有关秦始皇的一生 , 多半要推倒重来 。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

记事说:秦始皇三十四年 , 在咸阳宫的酒席宴上 , 博士们之间发生了争论 , 争论的主要分歧 , 在于秦政府是否应当以历史传统为师 , 修正全面实行郡县的政策 。 秦始皇将这个问题下到朝廷会议继续讨论 。 在廷议的讨论中 , 一贯主张全面郡县制的丞相李斯 , 大力强调薄古厚今 , 进而提出了焚书的建议 。 李斯的建议 , 被秦始皇采纳 , 作为法令 , 颁布执行 。

坑儒的事情 , 也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 然而 , 对照之下 , 坑儒的记事 , 很像是一段起伏跌宕的故事 , 事情起于秦始皇求仙求药的个人的喜好 , 变化于方士们的不满脱逃 , 突变于秦始皇的一怒之间 , 进而牵连到公子扶苏的命运 。 这段记事 , 作为传闻故事来阅读 , 作为野语村言来赏析 , 固然是不错的文学作品 , 作为历史记事来看 , 却是相当不靠谱 , 到处都是欲盖弥彰的漏洞 。 我们不妨一一挑出来看看 。

“坑儒”疑点1——受害者称谓的奇怪变化

晚年的秦始皇惧怕死亡 , 他的主要心思 , 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 , 这是坑儒事件的起源 。

在古代中国 , 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 提炼仙丹仙药的人 , 被称为方士 。 为了迎合秦始皇的喜好 , 大量的方士被召集到秦始皇身边 , 进进出出 , 数量有三百人以上 。 其中 , 最有名的有徐福、侯生、卢生和韩众等人 , 仙药哪里找得到?卢生和侯生等一帮方士们 , 实在是有些玩不转了 , 于是串通起来 , 一起大逃亡 。 这是坑儒事件的导火线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由此引爆的坑儒事件说:

始皇闻亡 , 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 。 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 , 欲以兴太平 , 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 今闻韩众去不报 , 徐巿等费以巨万计 , 终不得药 , 徒奸利相告日闻 。 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 , 今乃诽谤我 , 以重吾不德也 。 诸生在咸阳者 , 吾使人廉问 , 或为妖言以乱黔首 。 ”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 诸生传相告引 , 乃自除 。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 皆坑之咸阳 , 使天下知之 , 以惩后 。

这段记事说 , 秦始皇听说方士卢生和侯生逃亡以后 , 大怒说道:“我没收天下的书籍 , 将其中没有用的通通清除 。 广泛召集了很多文学、方术之士 , 希望由此振兴太平 , 让方士们寻求仙药 。 现在了解到韩众逃亡不归 , 徐福等人的耗费数以亿计 , 末了还是得不到仙药 , 传来的都是相互告发谋利图私的消息 。 对待卢生等人 , 我不但尊重 , 而且赏赐甚厚 , 现在反而诽谤我 , 以此加重我的不德 。 对于在咸阳的诸生 , 我派人查问 , 其中有人制造妖言 , 惑乱百姓 。 ”于是派遣御史一一审问诸生 , 诸生们相互告发以解脱自己 。 犯禁违法的有四百六十余人 , 全部在咸阳活埋 , 让天下都知道 , 以惩戒后人 。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

“坑儒”疑点2——谁添加的说明?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紧接着这段记事的 , 是公子扶苏登场劝谏秦始皇不要重罚儒生的记事 。 这段记事的原文是这样的:

益发谪徙边 。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 , 远方黔首未集 , 诸生皆诵法孔子 , 今上皆重法绳之 , 臣恐天下不安 , 唯上察之 。 ”始皇怒 , 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

这段记事说 , 于是益发征调罪人徙边 。 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劝谏道:“如今天下刚刚安定 , 远方的百姓尚未归附 , 诸生都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人 , 如今父皇以重法惩处他们 , 儿臣担心天下不安 , 望父皇明察 。 ”秦始皇怒气上来 , 派遣扶苏到上郡蒙恬军中去作监军 。

非常明显 , 这段记事是作为有关坑儒事件的一条重要补充而添加上去的 。 按照常理讲 , 坑儒事件起源于方士 , 扶苏劝谏秦始皇 , 话当从方士求药开始 , 奇怪的是他没有提及这些 , 而是突如其来地扯到诸生 , 而且 , 他话里的诸生 , 意义变得非常明确了 , 就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儒生 。 看得出来 , 扶苏这句话 , 明显的是一句掐头去尾 , 有意图地剪裁历史的话 。 这句话 , 不像是为了劝谏秦始皇说的 , 倒像是为说明诸生就是儒生而说的 。 如果没有这条添加的说明 , 秦始皇坑埋的是儒生这件事情就站不住脚 。

“坑儒”疑点3——杀了小鬼 , 放了阎王

在坑儒事件中 , 方士卢生、侯生和韩众逃亡 , 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 从此下落不明 。 徐福是与韩众和卢生等一起直接受到秦始皇谴责的人 , 指名道姓 , 罪行最重 。 奇怪的是 , 徐福并没有受到坑儒事件的影响 , 他没有逃亡 , 也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 , 他逍遥法外 , 一直在琅琊台愉快地生活 , 享受着美味的海鲜 , 继续为秦始皇寻找永远找不到的仙药 。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

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 就在坑儒事件的第二年 , 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七年 , 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 , 又来到了琅琊台 , 再一次与徐福相见 。 秦始皇不但没有将徐福绳之以法 , 反而再一次听信徐福的巧语花言 , 乘船下海射大鱼 , 亲自动手清除妨碍仙人仙药出现的障碍 。 由此看来 , 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 , 被坑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鬼 , 罪大恶极的四名阎王 , 不是逃亡就是安然无恙 , 这种名不符实的结局 , 实在是使人怀疑秦始皇是否坑埋过方士?至于将这件事情说成是“坑儒”事件 , 可以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编造 。

“秦始皇坑术士”——方士们编造的故事

坑方士这件事情 , 也许是一段流传于西汉初年的历史故事 , 这段故事的原型 , 见于《说苑·反质》篇 。 这篇故事 , 比《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故事更完整 , 更生动 , 更好听 , 典型的一条街谈巷语 , 道听途说的秦始皇段子 。 这条段子的前半段大体同于《史记》坑方士的记事 , 在这条段子的后半段中 , 逃亡的方士侯生被抓住了 , 秦始皇亲自升堂审问 , 准备痛斥后处以车裂的酷刑 。 结果呢?这位侯生大人 , 临危不惧 , 正义凛然 , 他口若悬河 , 对怒气冲冲的秦始皇来了一段长篇说教 , 直说得秦始皇先是默然不语 , 继而觉悟动摇 , 最后感叹悔过 , 释放了侯生 。 一派为方士脸上贴金的野语村言 。

司马迁是严谨的历史学家 , 他口风紧 , 不乱编故事 , 但是 , 他耳朵长 , 爱听故事 。 他编撰《史记·秦始皇本记》 , 主要使用秦国政府的纪录、奏事诏令和石刻等材料 , 这些都是比较可靠的史料 。 不过 , 这些史料比较枯燥 , 缺少故事文采 。 为了使记事更加丰满而有血有肉 , 司马迁也在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中选取了一部分材料添加进去 , 这些故事生动有趣 , 精彩动人 。 但是 , 这些动人故事的可信性比较低 , 有些纯属超时空的天方夜谭 , 坑方士的记事 , 就是其中之一 , 属于不可信的一个 。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焚书坑儒谜案追踪:它会是半桩伪造的历史吗?// //

焚书坑儒 , 究竟是历史还是八卦?至此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总结:秦始皇坑方士 , 本来是方士们编造的假故事 , 编造的时间在西汉初年 , 一不小心 , 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 。 到了东汉初年 , 儒家的经师们将焚书改造成了焚经书 , 将坑方士改造成了坑儒生 , 他们不但将被坑埋的假红帽子抢来戴在头上 , 以未曾支付过的牺牲骗取道德的荣光 , 而且私下里偷偷作了手脚 , 将《史记》的相关记载按照自己的意图作了相应的修改 。

从此以后 , 坑儒的谎言变成历史 , 焚书坑儒这个真假参半的合成词 , 变成一种文化符号 。 这个文化符号 , 借谴责专制暴君 , 谴责文化暴行之名 , 将儒家经典抬举为圣经 , 将儒生抬举为殉教的圣徒 。 因为这个文化符号 , 秦始皇背了两千年的黑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