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尹定根
第585期
游览古城西安、南京等地的城墙 , 自然联想到故乡宣城古城墙的历史文化 。 70年前 , 在读私塾的少年 , 曾多次游玩行走宣城古城墙的遗址和城门 , 留下一定的印象 。 十多年前 , 我退休闲暇 , 多次返乡 , 阅读有关书册报刊 , 发现撰写的古城墙历史沿革文章 , 觉得某些地方有点误导 , 不见经传 , 习非成是 。 根据宣城方志和相关文献 , 结合先辈言传和个人经历 , 阐述真实情况 , 商榷补正如下 。
古有“江南名邑”的宣城 , 历史文化悠久 。 春秋始名爰陵 , 秦置仍定名爰陵县 。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 更名宛陵县;同年置丹阳郡治地 。 隋开皇九年(589) , 改名宣城县 。 历代郡(州)、县同治于宣城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宣城已成为江南要郡 , 必然兴建城墙(池) 。 自东晋到清代 , 先后有几次大筑和修葺 。 筑修年代长 , 规模大 , 范围广 , 历史上一度显得格外壮观 , 名扬四海 。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
明嘉靖《宣城县志》记载:“晋咸和初 , 内史桓彝 , 遂城宛陵 。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时平吴后 , 移郡于此 , 城乃彝所筑 。 ”当为宣城最早的城墙 。 桓彝历任骑都尉、中书郎、尚书吏部郎 , 东晋咸和元年(326)出任宣城内史 , 生产发展 , 政治清明 , 为军事所需 , 利用陵阳山的主峰和二峰的西鳌峰 , 因地制宜 , 兴建城墙 。 总长近6里 , 时传子城规模不大 。
东城墙的北段为主峰东麓 , 今府山广场东边壁立带;南段为西鳌峰东麓 , 今宛陵路北线 。 两段之间山谷的斜坡修建便道(今叠嶂中路) , 平坦道端原大水塘之北处 , 筑有城门临近宛溪 。 南城墙为西鳌峰南麓 , 老宣城中学北部、四小等地 , 今仍有低洼路 。 西城墙为主峰西麓的珍珠河东岸 , 其上中游间建有小型城门 , 今崇正路西侧 。 北城墙为主峰北麓 , 今谢朓楼北边壁立墙段 , 向西延至豆腐巷(原拐弯处) 。 现中心医院门诊楼西边 , 即立在古城墙脚上 。 靠西边街道古有城门 , 宽四丈 , 门外缓下坡石板路 , 前方是十字街心 , 解放初期仍存有城门的两侧下段墙壁 。
清光绪《宣城县志》记载 , “隋开皇中 , 刺史王选 , 以宛溪西北形势 , 别筑军城 , 广袤至三十里 , 宛溪贯其中 。 唐固之 , 俗号旧城 。 东自滩子门抵下塞 , 西至城子门 。 南起南堤 , 出上南门 , 北骆驼山洪为界 。 城中裹宛溪 , 溪之南北列二桥 , 各有水门 。 ”开皇十一年(591) , 王选认为古子城过小 , 又超二百多年受损 , 遂开拓扩建城墙 , 利用山水之优势 , 西北至敬亭山南 , 今双塔路、小九华等 , 总长达三十里 , 时称罗城 。 是为宣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墙 。 限于条件有限 , 多为石块土坯堆砌 , 长期风化剥蚀 , 又未修治 , 延用三百年渐变消失 , 后为耕地、建房等 。
南宋嘉定《宣城县志》记载:“五代乾德初 , 南唐刺史林仁肇 , 以李煜命 , 役军夫二千为之 。 ……今城制盖出其所画 , 襟山带溪 , 得势之便 , 省龟为形 , 南首翔尾 , 为城门楼者八 。 ”林仁肇 , 名将 , 纹身为虎 , 姿质伟岸 , 曾任淮南屯营兵接史 。 出任宣州剌史 , 察看城墙损毁 , 统筹策划拟建 , 在隋城范围内 , 充分利用陵阳山的造化地势 , 发挥四周山麓的宛溪、梅溪、道汊河、低洼塘等优越地带 。 历时一年两个月 , 终筑新城墙 。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
韩熙载 , 后唐同光三年(926)中进士 , 才气逸发 , 多艺文能 。 后为南唐史馆修撰 。 出任宣州节度推官三年之时 , 受王刺史之邀 , 在新城墙当年竣工后 , 于乾德元年(963)十月五日 , 撰写《宣州筑新城碑记》中载:“爰自壬戌岁(962)二月兴役 , 至癸亥年(963)三月毕工 。 所筑新城 , 自金光门西北 , 转至旧城崇德门东北角 , 长五里三百三步;从崇德门以南 , 转至金光门东 , 长四里三百三十步 。 新旧城共长一十里一百九十三步 。 新筑濠堑(西城墙外于南唐开挖护城河并连通梅溪) , 亦从金光门绕新城 , 转透出大溪 , 长八百九十四丈 , 深三丈有余 。 造成大楼八所 。 ”碑记文与林刻碑文相同 , 文述“其楼东日安定 , 西曰太平 , 南曰定寇 , 北曰宁化 , 中曰敌胜万人 , 又东北曰胜敌 , 西南曰定寇 , 东南曰齐云 , 西北曰集英” 。
南唐修筑宣城新城墙 , 造诣范围基本定局 , 至民国末作大的变更 。 史料记述 , 先后主要进行七次修葺整治工程 。 南宋建炎三年(1129) , 宣州守吕好问 , 奉诏赐中都钱五万缗缮拓之 , 时为宣城人周紫芝 , 工善诗词名家 , 历官抠密院编修 , 右室散郎 , 右司员外郎 , 出知兴国等 , 周回乡观修整城墙 , 作《新城赋》 。
元至正中期 , 即1354年前后 , 廉访使道童至加固 , 用砖砌井壁 , 更改五门 , 制定名额 。 明宁国府知鞠腾霄、宋献、叶锡 , 相继整治城墙 。
清顺治八年(1651) , 城墙西段顷刻受损垮塌三十余丈 , 知府管起凤、王回春 , 相继修筑 , 王作有记 。 十年(1653) , 城墙又坍塌 , 知府秦宗尧 , 移垒向内加固 , 移动砌筑墙壁 。
清康熙七年(1668) , 城墙东南角落 , 即鳌峰嘴城根倾塌 , 知府孔贞来 , 用石砌墙修复 。 十九年(1680) , 知府王国柱 , 知县邓性 , 顺着城墙一带修整 。 又于鳌峰前城上 , 设立月台一所 , 为最高点登台远望之胜地 。
史料记述 , 宣城城墙垛(雉堞) , 古有一万三千多个 。 明崇祯年间知县梁应奇 , 併三为二 , 计八千九百七十垛 。 驻兵哨所(警铺) , 古有十三所 , 后增设 , 共一百九十二所 。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
宣城古城墙经过历代不断的加固整治维修 , 循名定规 , 范围四边相似梯形 。 东边最长 , 临近宛溪(东门大河) , 自东头湾 , 经济川、凤凰两桥的西头至鳌峰东南隅(龙首塔) 。 南边自塔转向西延 , 临近梅溪 , 今宣城宾馆停车场南边峭壁下墙根 , 至区科技局 。 西边较短 , 沿鳌峰西麓 , 今陵西路北侧 , 市邮政楼至敬亭山路北段口 。 北边临近道汊河 , 沿今槐树巷北侧 , 朱衣巷北段至东头湾 。 后来定位存世城墙 , 总长九里十二步 , 高二丈五 , 厚三丈 。 城门五个 。 墙外皆有护城河并连通 , 城门外皆有桥 。 城墙存世壮观形胜 , 明代画家项圣谟 , 游览宣城绘《江城如画里》 , 展示城池雄伟 。
城门 , 皆重关双城门 , 楼堞悉具 。 南唐新筑城墙时 , 将原东边府治对东的铁牛门 , 改移筑向两边位于两桥西头的两城门 , 此后存有五城门 , 利于通行 。 元代至正年中 , 整修城墙时 , 更定五门城名 , 石刻楷书门名牌匾 , 镶在城门上方 。
东边偏北城门称阳德门(大东门) , 连通济川桥西头七丈 , 进门为商贸集市的繁华石板街道 。 偏南城门称泰和门(小东门) , 连通凤凰桥西头七丈 , 进门石板平路 , 相连石阶斜坡 , 为文教衙署等 。 南边城门称薰化门 , 今宣城宾馆仃车场西侧的围墙外的街路中 , 门外过梅溪桥可达泾县 。 西边城门称宝城门 , 今中山路与西林路交汇十字口西端 , 城内为西大街 , 城外山冈路可达芜湖等地 。 北边城门称拱极门 , 原朱衣巷和槐树巷交汇处 , 今民生路北端 , 城门外为东西头湾 , 别士桥等北大街 , 解放初期的五个城门 , 除泰和门遭日军轰炸毁坏外 , 其余城门仍有世 , 其中阳德门上偏南还有一座碉堡 。 1952年7月开始 , 城内以十字街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四条街道 , 进行拓宽改造 , 先后拆除城门 。
追踪宣城古城墙历史// //
抗日战争时期 , 千年古城墙遂遭破坏 。 1937年11月下旬 , 日本侵略军多架飞机 , 先后三次轰炸县城 , 其中南门、东门的城墙、房屋被毁殆尽 。 1939年1月初 , 县长胡钟吾率地方武装会同国民革命军 , 第三次收复县城 。 为利于抗日 , 发动两万多军民 , 一周内划区段、齐心合力拆除城墙 。 同年10月初 , 又第二次拆掉西北段城墙 , 至年底已全部拆毁 。 所拆的碎砖、泥土 , 就近搬运倒入宛溪、梅溪、道汊河 , 造成河宽缩小 , 留下后患 。 西边填塞护城河 , 后来陆续在城址上兴建房屋 。 四边墙址分段开拓穿行为便道 。 当今 , 鳌峰公园东边临近宛溪至龙首塔(亭)一段 , 大坝塘广场南边一段 , 仍存有城墙根址 。 建议修复还原城墙 , 彰显历史文化 。
(作者系铜陵市退休职工)
制作:童达清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上)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趣读丨微信新增表情火了,如果翻译成古诗词,你猜是哪句?
- 撒豆成兵挥剑成河,乘坐风轮飞跃天堑,这本古书诸葛亮比演义还神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盘点古代十大剧毒,看看你身边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