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官渡 , 夜 , 两大霸主隔河对峙 。
这一晚 , 将决定中国北方 , 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势 。
后来的结果 , 大家都知道了 。 随着乌巢的冲天火光 , 袁绍席卷天下的美梦化为飞灰 。
然而 , 官渡之战中 , 除了袁曹 , 还有五个关键人物 。
这五个人 , 言行稍微改变下 , 或者言论被采纳 , 战争结局将大不相同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官渡古战场遗址
荀彧:夫功未必皆野战也
在曹操心目中 , 荀彧此战最大的功劳 , 不是在后方支持 , 而是一封书信 。
曹操粮食快尽时 , 打了退堂鼓 , 写信给荀彧问是否可以退兵 。
荀彧回信 , 有理有据地反驳了曹操 。
信里 , 荀彧先表明态度:不能退啊 , 你“以至弱当至强” , 在这里不能打败袁绍 , 就没机会了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荀彧
然后 , 具体说明理由:你用袁绍十分之一的兵力 , 守了半年 , 袁绍本来气势汹汹 , 现在气势也受挫了 。 这是你出奇兵的机会啊 , 机不可失!
如果没有荀彧这封信 , 曹操就退兵了 , 就没有后面的乌巢烧粮了 。
曹操也明白这点 , 战后 , 表奏封荀彧为万岁亭侯 。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 , 还录入了曹操的表文 。 在表文中 , 曹操郑重其事地提到:“天下之定 , 彧之功也” , “夫功未必皆野战也”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荀彧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回官渡 。
在给曹操的信上 , 荀彧说袁绍气势受挫 , 虽然是实话 , 然而曹操兵少粮乏 , 且士卒疲乏 , 比袁绍兵也好不到哪去 。
但是 , 出奇兵几个字 , 给曹操指明了方向 。
出什么奇兵呢?曹操给出了答案:烧粮 。
曹操先烧了袁绍一拨粮 , 约一千车 。 但是 , 袁绍财大气粗 , 根本不在乎 。
并且 , 烧过一次后 , 袁绍也提高了警惕 。 且军粮所在 , 没那么容易打探到 , 再烧就没那么容易了 。
这时 , 就该许攸和淳于琼登场了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许攸
淳于琼:我真没喝酒 , 我只肯负三分之一的责任
在人们印象中 , 淳于琼是个大草包 , 因为喝酒被曹操打败 , 从而烧掉乌巢的粮食 , 使得袁绍打败 。
如果淳于琼还活着 , 他会很不服气:第一 , 我没喝酒;第二 , 我只肯负三分之一的责任 。
淳于琼喝酒 , 是罗贯中的杜撰 , 在《三国志》等史书均未记载 。
实际上 , 淳于琼只是负责去接应运粮大军 。
他带了一万大军去接应 , 遇到运粮的军队后 , 在距离袁绍大营40里的地方驻扎下 。
之所以说淳于琼只能负三分之一的责任 , 是因为 , 还有俩人要分别负担责任 。
一个是袁绍 , 一个是许攸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袁绍
先说袁绍的三分之一责任 。 淳于琼去接应运粮军后 , 沮授建议 , 再派一支军驻扎在外面 , 以防曹操 。 袁绍不听 。
大概智者的思想都相通 。 曹操要取胜 , 只有烧粮 , 袁绍军也不是没人能预料到 。
如果采纳沮授的意见 , 也许乌巢能保住 , 可惜袁绍不听 。
再说许攸的三分之一责任 。 许攸投靠曹操 , 《三国志》记载了两种原因 。 一是许攸家人犯法 , 审配将其妻其子关起来 , 于是“攸怒叛绍” , 一是许攸贪财 , 袁绍不能满足他 。
不管哪种原因 , 许攸投曹 , 带来了关键信息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许攸
根据《三国志》 , 许攸告诉曹操 , “绍遣淳于琼等将万馀兵迎运粮 , 将骄卒惰 , 可要击也” 。
这是把兵力和军心、将领和性格 , 都告诉曹操了 。
根据《资治通鉴》的说法 , 许攸直接告诉了屯粮的位置:袁氏辎重万余乘 , 在故市、乌巢 , 屯军无严备 。
曹操这个时候“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三” , 仍然抽出5000步、骑兵 , 去乌巢烧粮(关于曹操兵力 ,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 , 认为“记叙者欲以少见奇” , 也就是想突出曹操的以少胜多) 。
5000对1万多 , 淳于琼处于守势 , 只要坚持到援军来就行 , 怎么看 , 都不像这么容易输的样子 。
这就要说淳于琼该负的三分之一责任了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乌巢大火
曹操大军晚上出发 , 到达乌巢后并没有攻进去 , “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还没烧到粮草) 。
天亮后 , 淳于琼见曹操人少 , 于是很自负地“出陈门外” , 不幸被曹操打败 , 又缩回营寨固守 。
袁绍派轻兵救淳于琼 , 被打败 , 于是乌巢大营终于被曹操攻下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袁绍
《三国志》中 , 对淳于琼记载了两种死法 。
正文记载是被乐进所斩 , 裴松之的注却说淳于琼被擒获 , 割了鼻子放走 , 晚上又被擒获 , 曹操又将他杀了 。
在杀他前 , 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 。
曹操问:你怎么混到这个地步了呢?
大概是老熟人见面(淳于琼和曹操、袁绍之前均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 又是胜者 , 所以这样问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曹操
淳于琼很有英雄气地说:“胜负自天 , 何用为问乎!”
意思是 , 胜负都是天意 , 还问什么呢!
曹操想放了他 , 但是许攸在旁边 , 阴恻恻地落井下石:他照镜子时 , 就会想起你割他鼻子的仇恨了 。
淳于琼 , 卒 。
淳于琼兵力占优 , 如果不自大到出营作战 , 只是固守待援 , 曹操或许拿他没办法 。
但是 , 即使出营作战输了 , 袁绍本来还是有机会救下乌巢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袁绍
张郃:要是听我的 , 本来还有挽救的机会
乌巢被攻击的消息传到袁绍耳中时 , 郭图出了个馊主意:围魏救赵 。
他认为:攻其本营 , 势必还 , 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
意思是 , 攻击曹操大营 , 曹操肯定回来 , 这样乌巢之围 , 不救而解 。
也许 , 郭图是围魏救赵的故事看多了 。
他却没想到 , 人家围魏救赵 , 要围的是必救的魏国都城 。 对于曹操 , 精兵都在乌巢 , 营寨又没粮 , 即使大营被拿下 , 又能怎样呢?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郭图
但是 , 袁绍却深以为然 。
张郃苦劝说:曹公营固 , 攻之必不拔 , 若琼等见禽 , 吾属尽为虏矣 。
意思是 , 曹操营寨坚固 , 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 , 如果淳于琼等失败了 , 我们就真完了 。
奈何袁绍不听 , “绍但遣轻骑救琼 , 而以重兵攻太祖营” , 派张郃重兵攻打曹操大营 , 只派一支轻兵救援乌巢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火烧乌巢浮雕
救援乌巢的轻兵被曹操击退 , 曹操大营也未被攻下 。
张郃无奈 , 投降曹操 。
关于投降的时间 , 《三国志》也有两种说法:一为 “闻琼破 , 遂来降” , 二为郭图在袁绍面前说张郃坏话 , 说他听到大军失败了很高兴 , 于是“郃惧 , 乃归太祖” 。
如果袁绍能听张郃的意见 , 也许乌巢能保住 , 曹操无功而返也说不定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张郃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荀彧、沮授、张郃均有可以左右战局的忠言 , 曹操采纳了 , 袁绍未采纳 。
许攸、淳于琼的行为 , 也导致了乌巢的被烧 。
许攸是小人 , 无须多说 。 淳于琼死的时候 , 却还是有几分英雄气 , 不像演义说的那么草包 。
他输在轻敌 , 不谨慎 。 许攸说的“将骄卒惰” , 确实是实话 。
乌巢之夜前 , 袁绍其实占尽优势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袁绍
四月相持 , 八月进攻 , 不到十月 , 已经把曹操逼得要撤兵了 。
即使内部矛盾重重 , 袁绍也可用大势碾压曹操 。
然而 , 将骄卒惰 , 虽然有沮授、张郃提出谨慎的建议 , 但是袁绍不用 。
这么多懈怠之心堆积 , 终于让曹操火中取粟 。
官渡之战 , 袁绍和曹操的5个手下 , 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
曹操
不喜欢袁绍 , 然而还是为他可惜:胜利只差临门那一脚了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 愈要小心 。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曹操 , 曹操如果没听荀彧的话 , 撤退了 , 那“半九十”的就是他自己了 。
我们在将要做成一件事时 , 尤其要谨慎、小心 , 态度端正 。
坚持到最后 , 才是胜利 。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
-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于曹操,但他真的昏庸无能吗?
- 周瑜:赤壁之战中把自己毕生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 团结就是力量:张辽、李典、乐进逍遥津之战
- 真定之战:朱允炆擅自调离老将致全盘皆输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刘皇叔晋位汉中王
- 《三国志14》汉中之战剧本介绍 三国鼎立局势均衡
- 《三国志14》官渡之战剧本介绍 天命所归曹操大败袁绍
- 赤壁之战让他名声大噪,最后却被曹操刘备陷害,悲哀命运让人唏嘘
- 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时年仅二十七岁
- 三国末期魏灭蜀之战,邓艾本立头功却被捕入狱,有冤不能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