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这种习俗被称为“收继婚” , 或者“转房婚” , 是游牧民族长期存在的习俗 , 中原王朝也曾出现过(隋唐两代) 。 《史记·匈奴列传 》中简单介绍了这种习俗“父死 , 妻其后母;兄弟死 , 尽取其妻妻之” 。 意思是父亲去世后 , 儿子可以迎娶后妈 , 兄弟去世后 , 可以迎娶对方的妻子 。 甚至侄子、外甥也可以 。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

当然 , 这种习俗是违背伦理的 , 而且会带来无法避免的尴尬 。 比如儿子娶了后妈 , 那应该称呼后妈的孩子为兄弟还是儿子?后妈的身份也很尴尬 , 之前还是长辈 , 现在却成了夫妻 , 要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 改起口来还真不容易 。

不过即便伦理上有些尴尬 , 在古代时期 , 这种习俗却有它存在的土壤 , 不然不会存在这么长时间 。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为了延续部落种群 。 游牧民族生产力落后 , 物资匮乏 , 平均寿命不高 , 一旦遭遇突变(自然灾害、战乱、疾病等) , 致使成年男性大规模死亡 , 部落的延续会出现很大问题 。 而收继婚可以有效弥补其缺陷 , 延续部落种群 。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

二、为了保护家庭财产 。 一家之主去世后 , 如何分配家庭财产就成了棘手的问题 。 游牧民族生性豪爽 , 不像中原汉人那样讲求三从四德 , 守寡女性一般来说会改嫁 。 一旦改嫁 , 不仅会分走一部分财产 , 而且自己生的孩子也会一并带走 , 这样对于原来的家庭就是一种极大的损失 。

而儿子迎娶后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 家产不用分 , 生育下的后代还可以壮大家族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何乐而不为?对于游牧民族统治者来说更是这样 , 尤其是和中原王朝和亲的单于 , 为了家族的统治稳固和中原王朝的关系 , 必须这样做 。 比如呼韩邪单于死后 , 他的儿子娶王昭君为妻 。

三、为了满足一己私欲 。 当然 , 不排除贪恋美色的情况 。 比如隋炀帝宠信了后母宣华夫人 , 唐太宗收了弟妹 , 唐高宗收了武则天 。 而唐玄宗甚至抢了自己的儿媳妇杨贵妃 。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古代游牧民族“父妻子继”的习俗难道不违背伦理吗?// //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这种习俗就逐渐被抛弃了 。 不过在一些落后封闭的地区 , 这种现象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