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 , 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

许久以来很多人对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 而归园田居表示赞赏 。 尽管他的诗句中有“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这样悠闲恬淡的话 , 但归隐后的陶渊明真的很快乐吗?其实未必如此 。 那么他为什么又要不为五斗米折腰 , 选择归隐呢?具体情况 , 且看诗人破石细细道来 。

首先 , 归隐后的陶渊明 , 朋友更少了 , 只剩下书、酒、诗 。

在陶渊明归隐之后 , 写了很多名篇佳作 , 可谓是脍炙人口 , 影响致远 。 正所谓 , 穷诗富字 。 恰恰就是因为写的如此之好 , 才可以说陶渊明已经没什么朋友 , 生活很寂寥 。 且不闻在外做官的陶渊明 , 经常和那些官场上的朋友唱和 , 不是和这个长史、常侍 , 就是和那个主薄、参军在一起饮酒赋诗 。 可自从归隐后 , 我们就很难看到陶渊明太多的唱和之作 。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 , 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

同时 , 我们看到陶渊明后期在家隐居的时候 , 大部分时间创作的是饮酒诗、读史明志诗和一些祭文传记 。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饮酒二十首》以及《五柳先生传》和《自祭文》等 。

很显然 , 这个时候的陶渊明明明已经穷困潦倒了 , 诗歌中却写的优雅从容 , 宠辱不惊 。 从文学角度来说 , 他是一个胸怀大志 , 目空一切的伟大诗人 , 例如有诗句为证:“猛志逸四海 , 骞翮思远翥”(《杂诗》);从现实角度来说 , 他这个人有点爱慕虚荣 , 不切实际 。 比如说 , 干活不卖力 , “草盛豆苗稀” 。 其实 , 古往今来的大多数伟大诗人都是如此 , 活着的时候到处碰壁 , 诗歌里面却是“致君尧舜”、“春暖花开” 。 比如古代的李白、杜甫 , 当代的食指、海子等 , 到最后只能借酒吟诗以消愁 。

其次 , 频繁跳槽 , 一直沉沦下寮 , 功业无望 。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辞官 , 而是压根不适合混官场?// //

前面已经说了 , 陶先生是一个志大才疏的人 , 但是又不甘于平凡 , 故而初在江州任职不称心 , 就要去军队效力 , 也不是很顺心 , 最后就去地方做贡献 。 结果频繁跳槽 , 这就说明他哪项工作都不适合 。 自然越混越差 , 为了生计跑去彭泽当一个小县令 。 再后来 , 大家都知道 , 陶县令还受督邮来检查公务时的颐指气使 , 一时间承受得了 , 索性干脆挂印而去 。 “悟已往之不谏 , 知来者之可追” , 陶渊明心灰意冷 ,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当官 。

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件事 ,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 , 陶渊明的确不适合在官场上混 。 因为那里面龙蛇混杂 , 一不小心就会得罪小人 , 被人穿小鞋 , 祸从天降 。 比如这一次督邮来检查工作 , 也算是对于上级部门领导的一般性接待工作 , 而陶渊明对于这件小事都做不好 , 也只能说明他不会官场上的迎来送往 , 不会做人 , 自然就做不好事情 。 似乎 , 这个时候的陶渊明才终于明白 , 这个地方不适合他 , 不如早早回家歇着 , “躬耕于陇亩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尽管书生意气是好的 , 但是在具体的现实中 , 也需要个人的折中处理 。 而陶渊明对于这些显然还不太会 , 故而他后来终于明白自己的不足 , 再也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