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辛弃疾狂赞,世人却评价一般

大家知道 , 宋代有两位豪放派词人 , 一位是苏轼 , 另一位是辛弃疾 。 他们在词作中 , 不约而同地称赞一个人 , 就是东吴国王孙权 。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辛弃疾狂赞,世人却评价一般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 , 辛弃疾狂赞 , 世人却评价一般//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曾有“亲射虎 , 看孙郎” , 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 , 来表明自己老当益壮 。

而辛弃疾在词作中 , 则反复提起孙权 , 并对他大加称赞 。 比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 直接引用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 , 坐断东南战未休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

在另一首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辛弃疾更是有“千古江山 , 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的旷世佳句 。

历史上的孙权到底有多厉害?

孙权是中国史上 , 唯一一个被谥号为“大帝”的皇帝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 , 对于孙权着墨并不多 , 容易被人忽略 。 其实 , 能作为东吴领袖与曹刘三足鼎立 , 孙权可不是等闲之辈 。

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牛人的生平 。

孙权少时“性度弘朗 , 仁而多断 , 好侠养士”(《江表传》) , 15岁“郡察孝廉 , 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 任阳羡长;19岁时继承孙策 , 为江东之主 。

孙权接掌了大权 , 但留给他的摊子实则如一团乱麻 。 吴国实力并不算强大 , 而且少数民族山越经常捣乱 , 而内部勾心斗角十分严重 。

孙权 , 巧妙使用了制衡技能 , 平衡了各方关系 ,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报了杀父之仇 。

陈寿说孙权“屈身忍辱 , 任才尚计 , 有勾践之奇 , 英人之杰矣 。 故能自擅江表 , 成鼎峙之业 。 ”(《三国志·吴主传》)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辛弃疾狂赞,世人却评价一般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 , 辛弃疾狂赞 , 世人却评价一般// //

在对外作战方面 , 孙权的手下 , 没有特别出色的武将 , 但他却守住了东吴 , 使其屹立在江南不倒 。 首先是联刘抗曹的赤壁之战 , 这一战足够让孙权标榜史册 , 然后是偷偷地抢回了荆州 。

建安十八年(213年) , 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南征江东 , 次年攻破东吴江西营 , 俘获都督公孙阳 。 孙权亲帅七万兵力与曹操对峙一月有余 , 俘获曹军三千人 , 淹死数千 。 曹操久攻不下 , 见孙权进退自如 , 于是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后来 , 孙权又凭他的硬实力 , 又是以少胜多 , 夷陵之战 , 把草鞋刘皇叔打回白帝城托孤去了 。

孙权年纪轻轻就在赤壁大战中战胜强敌曹操百万大军 , 后来又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另一位对手蜀汉刘备 , 三国三大战役 , 孙权胜了两场 , 且都是以少胜多 , 以弱胜强 , 不能不说他还是有很强的军事能力 。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辛弃疾狂赞,世人却评价一般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 , 辛弃疾狂赞 , 世人却评价一般// //

在内政上 , 中国江南的富庶 , 就是从孙权掌权开始的 。 孙权知人善任 , 在江南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建设 , 使得长江一带的文明逐渐取代了北方中原文明 , 其功绩完全不在曹操之下 , 这也许是人们尊为他为“大皇帝”的原因 。 此外 , 他在位期间 , 曾派遣将军卫温等人驻守台湾岛 , 使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孙权的厉害之处 , 还体现在内部管理方面 。 江东有江东系和淮泗系两派 。 江东系是以顾雍、陆逊、朱桓、张温为首的江东豪门世家 , 陆逊是江东系的中心人物;而淮泗系则是跟随孙家打下江东的谋臣武将 , 以周瑜、张昭、鲁肃为代表 。 两股势力虽然都是东吴臣子 , 但一直暗暗较劲 。 孙权通过政治斗争 , 平衡了两派的势力 , 确保了自己的权力稳固 。

然而 , 人们对孙权的评价普遍不高 , 一些人认为他只是继承王权 , 而且偏安一隅 , 并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 。 同时 , 孙权晚年的政治斗争则为很多人诟病 , 这也是一个原因 。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辛弃疾狂赞,世人却评价一般

这个三国时代的英雄 , 辛弃疾狂赞 , 世人却评价一般// //

那么 , 辛弃疾为什么如此反复歌颂孙权?

一方面 , 他确实很欣赏孙权的才华 , 因为那时还没有《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 他没有受其影响 。

另一方面 , 与孙权相比 , 南宋的皇帝们无雄才大略 , 宋高宗为了主和 , 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 。 “暖风熏得游人醉 , 直把杭州作汴州”就是他们不思进取的写照 。

辛弃疾是一个爱国将领 , 一生盼望着能收复北方 , 看到南宋朝廷如此软弱无能 , 他敢怒又不能言 , 所以就以孙权作喻 。 因为南宋地盘在江南 , 类比孙权比较合适 , 孙权在年纪轻轻就做了统帅 , 并且从来没有放弃过与敌人的斗争 , 他借孙权来表达希望南宋朝廷坚持作战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