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一提起盛唐 , 除去贵妃杨玉环 , 大家能想到最多的估计就是那些灿若星辰的诗人们了 , 从李白杜甫到王维岑参 , 他们的诗篇千古流传 , 不论是黄口小儿还是鹤发老妪 , 任谁都能吟出两句盛唐的诗篇 , 但是这些盛唐诗人们 , 虽然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 , 却大都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 。

最典型的莫过于诗仙李白 , 前半生穷困潦倒 , 蹉跎岁月 , 人到中年好不容易能够供奉翰林 , 却由于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 , 对于御用文人的身份日渐厌倦 , 终日醉酒以自昏秽 , 最终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 其他各位基本也都是欲申其志而不可得 , 只有一位是个例外 , 他就是高适 , 不仅诗文做得好 , 官做得也大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画像

高适的起点可以说是非常的低 。 二十岁之前一直在宋、梁地区游历 , 说游历是好听一下点的说法 , 其实就是在乞讨 , 这件事在旧唐书中有明确记载“客于梁、宋 , 以求丐自给” 。 二十岁之后才开始学习诗歌“以气质自高 , 每吟一篇 , 喜为好诗者称诵” 。 这也算是有了一门手艺 , 之后便在各地的藩镇节度使府中做幕僚 , 三十二岁那年 , 鼓起勇气参加科举 , 结果却名落孙山 。 时光眨眼之间又蹉跎了十年 , 公元749年 , 唐玄宗天宝八年 , 已经四十六岁的高适在张九皋的举荐之下又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 这次有了牛人背书 , 很自然就中举了 , 从此高适就从平民步入仕途 , 当上了一个九品的县尉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作品

可是文人都有一些脾气 , 高适觉得这个官位不适合自己 , 于是就辞职了 , 虽然是最低级的九品官 , 可也是堂堂的县处级干部 , 高适说不要就不要了 , 之后在帝国的西北地区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要不说贵人自有天助 , 游历了几年的高适攒下了自己的名声 , 被当时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看中 , 收入麾下做幕僚 。 当时是天宝十三年 , 转年安禄山造反 , 高适以左拾遗兼监察御史的身份 , 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

后来哥舒翰兵败 , 高适飞马逃回长安 , 并向当时的玄宗皇帝建议“请率百官子弟及募豪杰十万拒守” 。 从当时的战争形势来看 , 潼关失守 , 长安已经完全暴露在叛军兵锋之下 , 仓促之间募集士兵 , 纵然有百万 , 也是于事无补 。 但是高适以五十岁高龄 , 能说出如此豪言壮语 , 气势上已经打败了朝堂之上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朝臣们 。 之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 , 唐玄宗仓皇出逃 , 在马嵬坡不得已杀死了杨玉环 , 之后一路逃到蜀地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画像

高适也一路追随唐玄宗 , 并且还向唐玄宗进言 , 陈述潼关失败的原因“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 , 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 欲其勇战 , 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 , 宁有是 , 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 , 避其虿毒 , 未足为耻也 。 ”意思是说 , 监军李大宜不体恤士兵 , 各路将领互相不服气 , 这才导致了潼关的战败 , 皇上趁此机会逃到蜀地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 高适的这番话真是太绝了 , 我们都知道潼关兵败很大的原因是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瞎指挥 , 执意让哥舒翰出关迎敌 , 最后被叛军围歼 , 而高适却巧妙的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监军和将领身上 , 并且还给唐玄宗逃跑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像

唐玄宗听到当然是非常高兴 , 直接把九品的高适提拔为六品的侍御史 , 到了蜀地之后 , 又升高适为五品的谏议大夫 。 高适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官场标杆 。 错误都是手下能力不够 , 领会领导意图不够深入 , 领导的所有决策都是英明的 , 逃跑也是为了日后的反击 。 高适从白衣到九品用了将近五十年 , 从九品到五品却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 真的是造化弄人 。

过了没多久 , 李隆基的另外一个儿子永王李璘 , 趁着中原动乱 , 利用父亲李隆基赋予他的镇守江南的权力 , 想要问鼎皇位 。 高适在此之前已经向唐玄宗劝谏过永王有自立的风险 , 但是当时的李隆基没有当回事 。 永王叛乱发生后高适向当时的皇帝唐肃宗陈述江东的情况 , 并说明了永王必败 。 于是唐肃宗就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 , 与其他两位节度使来瑱、韦陟等人共同赴江南平叛 。 要不说此时的高适运气好 , 三人还没有渡过长江 , 永王就已经战败了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画像

可是打了胜仗了高适并没有得到奖励 , 反而因为宦官李辅国的谗言而被贬到了蜀中 。 高适在这里当了五年官 , 从刺史一直做到剑南节度使 , 也就是蜀中的一把手了 , 可是史书中并没有留下高适治理当地的政绩 。 唯一留下的是吐蕃入侵大唐 , 高适表现出极大地勇气 , 出动了自己在蜀地几年间所练的士兵 , 结果却是“师出无功 , 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 不仅敌人没打着 , 自己反而丢失城池 , 实在是不光彩 , 由此也可以看出高适的从政能力很是一般 。

之后严武接替高适出任剑南节度使 , 严武一上台就展示出自己超群的能力 , 先是率兵征讨吐蕃 , 大破吐蕃七万大军 , 连占数城 , 拓地数百里 , 后来又跟郭子仪配合击退吐蕃的入侵 , 在后任的衬托之下更加显示出了高适的能力一般或者说是无能 。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一心想要做大官,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这个大器晚成的诗人 , 一心想要做大官 , 结果证明能力很一般// //

高适作品

回到长安后的高适没多久就去世了 , 享年六十二岁 , 追赠礼部尚书 , 正三品 , 相当于正部级 , 谥号忠 。 这个谥号还是很符合高适的一生 。 虽然他在盛唐诗人中官位最高 , 但是却意义不大 , 作为御史 , 高适的一些建议还是很中肯 。 但是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 , 高适的表现非常一般了 。 他有足够的时间和威望去治理蜀中 , 却丝毫没有做出与其地位相符的成绩 , 正如史书中评价“言过其术 , 为大臣所轻” , 所以说诗人就好好写诗 , 事实证明诗写得好 , 政治水平还真不一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