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体会结构之变

纵观中国书法史 , 大量佳作名垂千古 , 每一件经典名作 , 其字体结构间架巧妙、造形独特、神韵独具 。 书法的字形结构 , 即结体 , 亦称结字、间架结构等 , 是笔画的组合法则与规律 。 广义的书法结构 , 除单字形态之外 , 行间篇内章法也包括其中 。 本文仅言单字内部结构关系 , 其好比人之面部与眼耳鼻口 , 五官不正则触目诧异 。 结字之法 , 当解决汉字内部若干部件之间的大小、长短比例关系和高低、穿插位置等 。 结体 , 可以体现出一个书家的造形能力 。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言:“至如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既能险绝 , 复归平正 。 初谓未及 , 中则过之 , 后乃通会之际 , 人书俱老 。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曰:“凡字无论疏密斜正 , 必有精神挽结之处 , 是为字之中宫 。 然中宫有实画 , 有在虚白 , 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 , 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 , 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 , 分布于旁之八宫 , 则随其长短虚实 , 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 。 ”一言以蔽之 , 书法结构合理 , 字形自然耐看 , 便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

就小篆书体而言 , 其字形略显瘦长 , 呈竖长之形 , 横平竖直、对称均衡、结体匀称 , 空间布白协调、平稳连贯、婉通流转 , 能够彰显出古朴堂皇的庄重典雅之美 。 邓石如小篆即注重传统篆书“婉而通”的特点 , 同时追求变化灵活、动势强烈与生动流畅 , 因此其字形结构颇有创新且卓有建树 。 其表现为注意结构的起伏、参差和疏密留白 , 做到了“疏处可以走马 , 密处不使透风 , 常计白以当黑 , 奇趣乃出” 。 邓石如借助“计白当黑”的美学理念 , 因地制宜 , 对秦、汉以来之小篆在“神”“气”“朴”“致”等方面的结构欠缺进行了改造 , 在《白氏草堂记》中 , 淡化了历代篆书所存在的过分工艺化问题 , 最终探索出一条对比明显、静中寓动的小篆结构 , 呈现出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 , 焕发出一种新奇别样的美感 。

一、相对对称 。 邓石如小篆在基本维持篆书讲究对称的前提下 , 体现了书写性 。 笔者看来 , 对称也是一种重复 , 而完成对称的重复动作书写难免拘谨 。 道家崇尚自然的美学观 , 邓石如篆书明显体现了唐司空图以“妙造自然”作为审美的理想与追求 。 随着篆书刻意工艺性的衰减 , 其书写逐渐趋近于率真自然 , 原本对称的字形就产生了细微的高低、宽窄、粗细、方圆等变化 , 避免了绝对平直匀称、精细一致、空间对等的单一性 。 (见图一)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一

二、上下起伏 。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有句名言:“若平直相似 , 状如算子 , 上下方整 , 前后平齐 , 便不是书法 , 但得其点画耳 。 ”篆书虽然是静态书体 , 但如果书写得呆若木鸡、整齐划一、字字等大、状如算子 , 便了无生气与性灵 , 自然不能称其为佳品 。 因此 , 《白氏草堂记》上下错落有变 , 罕见齐头齐尾之字 。 (见图二)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二

三、左右参差 。 篆书字形见方 , 极易忽略左右参差之变 。 邓石如篆书横向笔画体现了丰富展蹙的特征 , 一方面避免了单调齐整 , 另一方面规避了金字塔似的上小下大和上大下小 。 (见图三)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三

四、穿插容让 。 左右结构之字 , 结构关系有三:一 , 比例协调;二 , 长短参差;三 , 相互穿插、容让相谐 。 紧凑乃汉字结构之要义 , 将汉字内部结构处理得不松散 , 一方面收敛笔画以让路 , 另一方面又善于密中求疏、见缝插针 。 (见图四)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四

五、内收外放 。 书法艺术包含天地之理 , 蕴藏易经阴阳之变 , 讲究多种对比关系的协调统一 。 其中 ,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体现了书家对松紧状态的拿捏处理能力 , 收者紧、放者松 。 中宫收紧、外部舒展 , 汉字自然疏密有致、秀美安详、紧凑而有凝聚力 。 (见图五)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五

六、疏密对比 。 书法艺术之高境界 , 贴近道家的“致虚”精神 , 体现了书家的自然性情 。 书法结构虚疏之处若密不透风 , 必死板 , 会显得没有生气;不虚 , 若如豪舍密塞 , 则压抑不得其用 。 书法结构之疏 , 理所当然也源于其密 , 在不透风处出现虚疏 , 会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 (见图六)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六

七、欹侧造势 。 书法艺术推崇“险绝中求稳定 , 从动态中找平衡” 。 董其昌曰:“奇宕潇洒 , 时出新致 , 以奇为正 , 不主故常 。 ”欹侧 , 于平正可得书法动静之效 。 笔者认为 , 邓石如在《白氏草堂记》中 , 让其点画静中寓动 , 得其欹斜之势 , 打破了秦汉以来篆书整饬宁静的特点 , 并非破除篆字平正特性 , 而追求其左欹或右侧 , 让其向左右倾斜 , 以谋求摇荡倾斜之姿 。 因为 , 艺术之欹侧并非简单视觉意义上的不正 , 欹斜之妙处为“似欹而反正” , 须靠结构、章法去进行“复归平正”来补正 , 即靠单体向反方向倾斜来维持整个字的重心 , 其局部结构侧斜 , 而整体须正 。 唐太宗于《晋书·王羲之传论》曰:“凤翥龙蟠 , 势如斜而反直 。 ”欹侧造势 , 可使篆书焕发生机 , 形成跌宕起伏、千姿百态的美感 。 (见图七)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书法讲座 | 《白氏草堂记》临创举要(8)// //

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