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罢董卓又讨刘表,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汉末群雄系列之孙坚(尾声)
煮酒论英雄 , 且谈三国人物 。 孙坚重大事件之十一——劝袁术供粮、拒董卓和亲
孙坚阳人之战大胜董卓军 , 袁术身边有人开始说闲话 , 建议袁术对孙坚要有所控制 , 防止孙坚攻下洛阳后无法制约 , 等于为自己制造一个更强的对手 。 所以袁术对孙坚开始怀疑 , 于是停止运输军粮 。
阳人城距离鲁阳大本营不算太远 , 只有百余里 , 孙坚连夜快马加鞭飞奔去见袁术 , 请求发送军粮 。
孙坚见到袁术 , 边画图边给袁术说明当前形势 , 激动地说道:“我之所以奋不顾身与董卓作战 , 上为国家讨伐贼人 , 下为将军您报家门之仇 。 我自己跟董卓没有深仇大恨 , 但您与董卓有不共戴天之仇 , 怎么还会听信小人之言 , 怀疑我啊!”
孙坚稍微平静下来 , 接着说:“如今我军大胜而军粮不继 , 千万不要重蹈吴起、乐毅功败垂成的遗憾 , 将军还请好好考虑 。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这里孙坚提到董卓与袁术结仇 , 《三国志·孙破虏传》原文“所以出身不顾 , 上为国家讨贼 , 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 。 ”是指袁术的叔叔袁隗及兄长袁基等袁氏一门数十口人死于董卓之手 。 袁隗是袁家“四世五公”之一 , 曾以太傅身份录尚书事 , 与大将军何进共掌朝政 。 至于袁基 , 则是袁逢的嫡长子 , 袁术的亲大哥 。 也就是说 , 除了庶出兄长袁绍外 , 袁术还有个嫡出兄长袁基 , 因为去世过早不为人熟知 。
孙坚在表示自己的忠诚同时 , 更加直戳袁术痛点 , 表示自己讨伐董卓也是为袁术报仇 , 以此来说服袁术发粮 。 这些话对袁术果然很有效 , 国仇家恨叠加起来 , 眼见孙坚如此大义凛然 , 袁术也有些不好意思 , 当即下令调发军粮 。
得到袁术的保证后 , 孙坚立即赶回前线军营 。 董卓对来势汹汹的孙坚非常忌惮 , 派出李傕等人来请求和亲 , 并且让孙坚随意列出自己亲信的名单 , 想要刺史、郡守都没问题 , 孙坚开出名单董卓就批准任命 , 只要孙坚不再为敌就行 。
孙坚断然拒绝 , 丝毫没打算跟董卓讲和的意思 , 《孙破虏传》原文“坚曰:‘卓逆天无道 , 荡覆王室 , 今不夷汝三族 , 县示四海 , 则吾死不瞑目 , 岂将与乃和亲邪?’”
正如笔者前文所说 , 作为汉末群雄之一 , 并且作风强悍、人称“江东猛虎”的孙坚 , 他也有自己的野心 。 但是 , 与其他只顾争权夺利的关东诸侯来说 , 孙坚又有着更纯粹、更理想化的目标 , 就是匡扶汉室 。 在那个大厦将倾、人心散乱的时代 , 孙坚的行为有些卓尔不群 。
孙坚拒绝董卓利诱 , 再次进军 , 推进到距离洛阳仅有九十里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孙坚重大事件之十二——攻入洛阳
等到孙坚与董卓正式开战 , 已经距讨董联盟成立有一年的时间 。 这期间除曹操、王匡有过进攻且惨败而逃外 , 其他诸侯都畏缩不前 , 董卓也非常看不起他们 。 唯有孙坚被董卓视为劲敌 , 对孙坚的能力颇为认可 。 董卓回忆起当年跟随张温平定凉州叛乱时 , 孙坚曾多次献策 , 可惜不被采纳 , 感叹当时就对孙坚印象深刻 。 认为如果当时张温采纳自己与孙坚的建议 , 凉州很可能已经平定 。
在与长史刘艾的谈话中 , 董卓对孙坚多次表达出赞赏之意 。 尽管严格说来孙坚只是袁术部下 , 但在董卓心目中孙坚的威胁性丝毫不比袁术本人弱 , 说道:“但杀二袁、刘表、孙坚 , 天下自服从孤耳 。 ”
这句话透露的细节很值得玩味 。
二袁指的当然是讨董联军的两面旗帜袁绍、袁术兄弟 , 两人威望最高 , 孙坚则多次与董卓军正面交锋 , 这三人自然是董卓最大的敌人 。 但董卓偏偏提到刘表 , 而且刘表的威胁仅次于二袁 , 排在孙坚之前 , 可刘表根本就没加入讨董联军 。
不知读者注意到没有 , 此时袁术的地盘是荆州南阳郡 , 刘表正是接替被孙坚杀死的王睿担任荆州刺史 。 所以刘表“匹马进荆州”的原因就是由于袁术势力的存在 , 使得刘表只能暗中潜入 , 无法光明正大上任 。
如此一来刘表天然成为袁术、孙坚的敌人 , 可刘表的荆州刺史是董卓通过朝廷任命 , 到荆州后刘表也并未加入讨董联军 , 却被董卓认为是最大威胁 , 这实在有些诡异 。 关于刘表今后将单独开篇 , 笔者在此先简单说几句 , 因为接下来孙坚的陨落正与刘表密不可分 。
且说孙坚继续向洛阳进军 , 董卓亲自出战 。 据《资治通鉴》载“卓自出 , 与坚战于诸陵间 , 卓败走 , 却屯黾池 , 聚兵于陕 。 ”两军在汉代诸先帝的皇陵间开战 , 董卓战败 , 退军于渑池、陕县驻扎下来 。 笔者在董卓篇讲美阳之战时提到过 , 西凉叛军与汉军也曾在皇陵附近爆发战斗 。 根据《三国志·董卓传》载“焚烧洛阳宫室 , 悉发掘陵墓 , 取宝物 。 ”的明确记载 , 很可能当时董卓军仍然在进行盗墓活动 。
击退董卓 , 孙坚直扑洛阳 , 镇守洛阳的是猛将吕布 。 此时洛阳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 皇帝与公卿百官已经搬到长安 , 百姓也被强制迁徙 , 吕布无心恋战 , 很快被孙坚击败而走 。 孙坚攻破宣阳城门 , 进入洛阳城 。
在董卓篇笔者介绍过 , 董卓的迁都计划早在关东联军成立之初便已经进行 , 这一年多时间里繁华的东汉国都洛阳被董卓搜刮、破坏殆尽 , 《江表传》形容“旧京空虚 , 数百里中无烟火” 。 孙坚曾经在洛阳做议郎 , 见到如今满城残垣断壁 , 不禁悲伤得流下眼泪 。
孙坚立即组织手下对汉室宗庙进行打扫 , 以太牢规格举行祭祀 , 并派人对董卓盗掘的皇家陵墓进行修缮、掩埋 。
笔者认为这些举动都能证明孙坚对汉室的忠诚 , 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 在碌碌无为、勾心斗角的众诸侯中 , 孙坚是乱世滚滚浊流中的最后一丝清流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孙坚重大事件之十三——玉玺疑云
众所周知 , 孙坚攻入洛阳后还得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 , 那就是传国玉玺 。 据《江表传》载 , 在洛阳城南一口井上浮现五彩云气 , 将士们闻讯来围观 , 人群越聚越多 , 都对这奇怪的景象惊讶不已 , 没人敢去打水 。 孙坚听到消息也赶过来查看 , 并命令下井中打捞 , 竟然发现了一方玉玺 , 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 玉玺方圆四寸大小 , 上有五条龙交缠 , 方形的玉玺缺了一角 , 以金镶补 , 这便是传国玉玺 。
据传闻 , 这是十常侍之乱时 , 城中大乱 , 张让劫持天子出城 , 掌玺官逃命时将玉玺扔进井中 。 所谓“五色气”是古时常用的祥瑞现象 , 史书以此作为发现玉玺的前提有为孙坚树立形象之嫌 , 不足采信 。 笔者认为最多是士兵打水之时 , 由于水位下降等原因发现井中有东西 , 受光线照射而泛出光亮 。
玉玺被孙坚打捞出井后 , 其去向又有两种不同的版本 。
第一种 , 《山阳公载记》写道 , 袁术暗怀不臣之心 , 听闻孙坚得到传国玺 , 便将孙坚夫人软禁起来 , 威胁孙坚把玉玺送给自己 。 袁术死后 , 徐璆将玉玺送到许昌 , 交还给汉献帝 。
第二种 , 《江表传》写道 , 汉献帝手中传国玺上的字为“受命于天 , 既寿且康” , 与正版的“既寿永昌”有两字不同 , “二字为错 , 未知两家何者为得” 。 根据裴松之的注来看 , 《江表传》是以东吴为主的史书 , 且对东吴多有赞扬 。 这种记载在暗示真正的传国玺被孙坚调包 , 由孙氏后人藏匿起来 。
您应该也能发现第二种说法有很大硬伤 , 毕竟袁术、曹操、汉献帝等等都不是傻子 , 字都不一样的假货怎么可能蒙得过他们 。 无怪乎裴松之对此事做了长篇评论 , 对《江表传》的记载进行批判 。
大家更熟悉的则是演义版本 , 即孙坚因为得到玉玺而起私心 , 终止讨伐董卓而撤军 , 招来袁绍、刘表的怨恨 , 由此引发与刘表的交战并身亡 。 后来孙策以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三千士兵 , 打过江东开创基业 。 当然这是演义 , 正史中的孙坚尽管也有其狡诈、腹黑的一面 , 但正如笔者多次强调 , 他对汉朝是忠心甚至忠烈的 , 所以孙坚并未因玉玺而产生私心 。
《三国志》中对孙坚发现玉玺这件事根本没有记载 , 至于原因 , 笔者认为并非陈寿不掌握资料 , 只是这件事无关痛痒 , 不值得记录而已 。 毕竟玉玺再重要也只是个象征 , 对孙坚没有意义 , 记载下来反倒容易引发八卦般的猜测 , 正如后世演义中的描写 。 甚至袁术也未必对玉玺有多在意 , 所谓孙坚妻子被袁术拘禁都很可能有夸大成分 , 毕竟后来孙坚还听命于袁术进攻刘表 。 玉玺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 , 硬实力才是根本 。
这件事权且当做这段历史的花边八卦看待就好 , 或许陈寿也这么认为 , 所以没有收录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传国玉玺孙坚重大事件之十四——讨董未竟 , 挥泪撤军
洛阳已是荒无人烟的废墟 , 留军队驻守已没有意义 , 所以在祭拜太庙、修葺皇陵后孙坚引军退回鲁阳 。
这时后方传来消息 , 周喁趁孙坚攻洛阳时领兵偷袭豫州 , 正在猛攻孙坚的治所阳城 。
这里有两个问题简单解释一下:第一个 , 周喁是谁?周喁是袁绍上表的豫州刺史 。 读者可能会疑惑 , 豫州刺史不是孙坚吗?没错 , 孙坚是袁术上表的豫州刺史 , 本质上来说孙坚与周喁都并非朝廷任命 , 而是分别由袁氏兄弟扶植的代理人 , 只是孙坚时间稍早而已 。 上一个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 , 正是同为讨董联军成员的孔伷 , 在讨伐董卓期间去世(具体原因未有记载) , 导致豫州出现空缺 , 袁术动作更快 , 先上表孙坚为豫州刺史 。 随着袁氏兄弟矛盾激化 , 袁绍后来便派出周喁到豫州争夺地盘 。
第二个 , 阳城、鲁阳、阳人为三个不同地点 。 这一阶段孙坚主要在以上三个地区活动 , 名字相近很容易混淆 。 首先 , 鲁阳位于荆州南阳郡 , 为袁术的大本营 , 孙坚也以此为讨董根据地 。 其次 , 阳人是河南尹梁县内的一座城 , 孙坚与徐荣、胡轸的战斗都发生在此 。 最后 , 阳城位于豫州颍川郡 , 孙坚将自己的治所设在此处 。 三座城 , 虽然名称相近 , 但分属荆州、司隶、豫州三地 。
听闻后方被偷袭 , 孙坚悲愤交加 , 裴松之引《吴录》载孙坚的话:“同举义兵 , 将救社稷 。 逆贼垂破而各若此 , 吾当谁与戮力乎!”说完流下了泪水 。 万般无奈之下 , 孙坚只得领兵回救后方 , 连续击败周喁数次 , 保住豫州 。 周喁还有两兄弟 , 分别叫周昂、周昕 , 都是袁绍的部下 。 后来周喁在九江帮助周昂抵挡袁术失败 , 逃回家乡会稽时被吴郡都尉许贡杀死 。 而这个许贡 , 后来又死在孙坚之子孙策手中 , 倒是一个有趣的闭环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渔翁得利的董卓孙坚重大事件之十五——重返荆州 , 豪杰陨落
袁绍派周昂抢夺豫州 , 袁术自然要发起报复 。 袁术选择的方向是南下攻打袁绍阵营的刘表 , 反击袁绍的同时更意图夺取荆州全境 。 对于袁术与刘表之间的冲突 , 留到这两人的篇章再展开 。
袁术派出最得力干将孙坚进攻刘表 , 刘表则派大将黄祖迎战 , 两军在樊城、邓县一带激战 。 孙坚获胜 , 一路渡过汉水并包围襄阳 。
孙坚派兵猛攻 , 刘表紧闭城门死守 。 当晚 , 刘表派黄祖偷偷带兵出城偷袭孙坚 , 结果孙坚早有准备击退黄祖 。 黄祖来不及逃回城中 , 只得带兵逃往岘山深处 。 孙坚乘胜追击 , 结果在山林中遭到黄祖士兵的暗箭射中身亡 , 时年三十七 。
据裴松之注所载 , 孙坚的死还有一种说法 。 当时是一名姓吕的刘表部将在山中设伏 , 用石块从山上往下扔 , “中坚头 , 应时脑出物故 。 ”脑浆都被砸出来 , 当场毙命 。
这位吕将军未能留下名字 , 史料仅以“吕公”代称 。 不过根据后来孙策、孙权对黄祖不遗余力的讨伐来看 , 笔者认为还是黄祖部队杀死孙坚的可能性更大 。
读者也许注意到 , 这件事的发生时间笔者并未按照惯例写在章节开头 , 因为这当中存在疑问 。
孙坚去世于哪年?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给出三种说法 。
第一种 , 《三国志·孙破虏传》载“初平三年 , 术使坚征荆州 , 击刘表 。 ”也就是192年 。
第二种 , 《英雄记》载“坚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即193年 。
第三种 , 《后汉纪》与《吴录》记载“坚初平二年死”即191年 。
首先193年的说法可以排除 , 因为这一年袁术已经放弃南阳 , 进攻曹操失败后退往江淮地区 , 孙坚断不可能活到这个时期 。
究竟是192还是191年 , 我们以孙策的年龄来佐证 。 孙策在《吴录》中留有上表朝廷的奏折原文:“臣年十七 , 丧失所怙” , 再根据孙策死于200年 , 时年26岁 , 可推出孙策生于175年 。 即孙策十七岁时为191年 。
另外可以作为佐证的一点 , 孙坚对战周喁时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越在帮助孙坚作战时阵亡 , 由此引发袁绍与公孙瓒的对立 。 通过互相关联的事件基本能确定孙坚死于191年即初平二年 , 至于孙坚本传中初平三年应属陈寿误记 。
孙坚死后 , 其部属由其侄子孙贲带领投奔袁术 , 袁术表孙贲继任为豫州刺史 。 随着袁术进攻曹操失败 , 豫州逐渐被曹操占有 , 孙贲的豫州刺史也有名无实 。 直到几年后孙策长大 , 几经辗转带领孙坚旧部杀回江东 , 开创基业 。
孙权称帝后 , 孙坚被追谥为武烈皇帝 。
战罢董卓又讨刘表 , 如流星般迅速陨落的“江东猛虎”孙坚// //
结语
乱世出英雄 , 英雄又出少年 。 孙坚便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 , 会稽平叛“阳明皇帝” , 宛城战黄巾先登破城 , 关中抵御凉州十万叛军 , 荆州剿灭区星三郡叛贼 , 直至讨伐董卓孤军奋战攻入洛阳 。
可惜身处乱世 , 本身就是军阀之一的孙坚也无法脱离诸侯乱战 , 终究还是卷入这场纷争 。 孙坚在讨发董卓时最为勇猛 , 其大义凛然的英勇表现让后世称赞不已 。 反观其效力的袁术却在几年后僭越称帝 , 不知孙坚若知道作何感想 。
孙坚短暂的一生戎马倥偬 , 从江东到关中都留下他征战的足迹 。 在关东联军畏敌不前、勾心斗角之时 , 只有孙坚始终贯彻了自己的理想 , 连番击败董卓 , 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将星 。 如果孙坚没有被偷袭后方 , 如果袁术能全力支持 , 也许孙坚真的能攻破函谷关 , 杀进长安讨伐董卓 。 但历史从来都是现实的 , 关东联军从组成之时起就注定不会成功 , 孙坚也注定无法独善其身 , 这也是英雄的无奈 。
- 《三国志14》武将王方介绍 董卓麾下大将,被马超刺死
- 董卓的统治何以失败:浅析汉末凉州军事集团统治下的治乱危局
- 孙权侄孙,26岁成为权臣,野心堪比董卓王莽,东吴基业毁于其手
- 董卓能掌握大权,最该“感谢”的3个人
- 董卓手下猛将排名,前六名谁可以入围?他的地位无可取代
- 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相比 哪一个对东汉的危害更大
- 一张图搞懂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
- 董卓死前大喊6个字,被世人嘲笑上千年,如今却成为大学生口头禅
- 引董卓入京,袁绍出的其实并不是馊主意,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 董卓麾下四大猛将排名,你觉得该怎么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