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宋朝 , 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 。 但宋朝也是积贫积弱的朝代 , 重文抑武的国策造成文官系统人员臃肿、办事效率低下 , 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 官民矛盾日益加重、外来侵略不断等危机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面对国家体制中的种种弊端 , 大宋进行了两次著名的改革:一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 二是王安石的变法 。 不过 , 可惜的是这两次变革最终都失败了 。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 一大原因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顽固反对 。 而范仲淹改革的失败 , 最大原因则是原先支持变革的皇帝宋仁宗最后对范仲淹起了猜忌 。

宋仁宗 , 是宋朝乃至中国著名的皇帝 。 仁宗执政时 , 原来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 , 建立西夏国 , 自立为皇帝 。 宋仁宗闻之大怒 , 随即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 , 并悬赏捉拿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自此 , 大宋与西夏的战争全面爆发 , 一打就是三年多 。 战争久战不胜 , 最后只能靠花钱买和平 , 宋朝的国力财力越来越紧张 。

为了解决面临的危机 , 庆历三年(1043)四月 , 宋仁宗火速调任范仲淹为枢密副使 , 不久又任副宰相 , 对朝政进行改革 。

范仲淹出任副宰相之后 , 立即根据自己多年的基层经验和对朝政的思考 , 向宋仁宗上书《条陈十事》 。 范仲淹指出: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立国到了宋仁宗 ,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 积弊很多 , 官僚机构臃肿 , 国家财力薄弱、百姓生活困苦 , 外敌虎视眈眈 , 国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范仲淹以提高财税收入、刷新吏治、提升效能、增强军备力量等为目的 ,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项新政纲领 。

一、废除文官三年升一次官、武官五年升一次官的“论资排辈”旧例 。 只有做出了“大功大善”的官员 , 才能得到升迁 。

二、减少官二代、官三代靠着“恩荫制度” , 不必参加任何选拔历练就可以直接做官的比例 。

三、科举考试要公正、要加大选拔难度 。

四、建立一套完备、公正的从中央到地方的针对官僚系统的监察、举荐制度 。

五、整顿官员名下的“职田”(用作俸禄之用 , 离职时交回朝廷) , 多的吐出来 , 少的补上去 。

六、要发展经济 , 改善民生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七、恢复府兵制 , 加强国防力量 。

八、合并行政区域、减少官吏的总量 , 进而减轻民众负担 。

九、严格考察官僚对朝廷恩泽(赦书中及民之事)的执行情况 。

十、严格考察官僚系统对命令(宣敕条贯)的执行情况 。

范仲淹提出的这十项改革措施 , 除了第七条关于军队建设的建议之外 , 其余全部得到了宋仁宗的认同 。 仁宗于是颁布诏书 , 将这些举措在全国推行 , 改革全面铺开 , 史称“庆历新政” 。

但是 , 宋仁宗对范仲淹改革的支持 , 只维持了短短一年的时间 。 宋仁宗发现 , 在整顿官僚的过程中 , 范仲淹等以“君子”自居 , 公开肯定“朋党” , 抱成了一团 , 这却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后的第三年 , 以唐朝的牛、李党争造成很多后患为鉴 , 对朋党非常警惕 , 下诏书说:“但凡是及第的举人 , 一律严禁称主考官为恩师 , 也不许自称为门生 。 ”北宋的统治者最害怕的就是大臣之间互相结成派系或是朋党 , 从而发展成对皇权有威胁的存在 。

所以自宋太祖之后 , 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对朋党都表现出高度的戒备态度 。 在皇帝眼里 , 君子结党比坏人结党更可怕 。 坏人结党是为了腐败怠政 , 言行上往往迎合皇权的喜好 。 而君子结党为了所谓的清高的政治理想 , 常常会要求制约皇权 。

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 , 因损害了官僚们的利益而被指责搞“朋党”时 , 宋仁宗就问范仲淹:“小人多会结成朋党 , 那么君子有党吗?”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范仲淹说:“我在边境带军队的时候 , 好战者会结党 , 怯战者也会结党 。 朝廷中也是一样 , 好人会结党 , 坏人也会结党 。 陛下只要用心观察 , 自然可分辨忠奸 。 如果结党是为了做好事 , 那么对国家又有什么害处呢?”

对于范仲淹的回答 , 宋仁宗很不满意 , 也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

更让仁宗皇帝恼火的是 , 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欧阳修直接写了一篇名为《朋党论》的政论呈交给了仁宗 , 并在官员之中互相传阅 。


范仲淹的改革,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范仲淹的改革 , 宋仁宗为何先支持后抛弃?和赵匡胤的祖训有关// //

在《朋党论》中 , 欧阳修对党派的问题丝毫不加掩饰 , 认为“朋党”是个很正常的东西 。 只不过小人是以利益为目的结交在一起的伪朋 , 而君子则是以共同理想结交在一起的真朋 。 皇帝应该做的 , 不是禁止“朋党” , 而是“退小人之伪朋 , 用君子之真朋” 。

《朋党论》一文 , 成为了“庆历新政”的决定性转折点 。 对宋仁宗来说 , 朋党是个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 , 再加上朝堂上反对改革的声音与日俱增 , 最终宋仁宗为了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 , 将 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改革派相继贬出朝廷中央 , 各项改革随即废止 , “庆历新政”以失败而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