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编者按:在日本剑术中 , 尤其是居合道 , 有专门的拔刀术以及纳刀(收刀)技法 , 还讲究“残心” , 就是即便毙敌以后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 在纳刀(收刀)时讲究配合残心 , 要保持警惕不能去看刀鞘 , 不然容易被人趁机偷袭 , 凭借左手的辅助 , 稳定缓慢的把刀插回刀鞘之中 。 看起来就很有仪式感 , 听起来也觉得很有道理 。 这种拔刀和收刀的动作也随着日本的文化输出而传播开来 , 这就让很多冷兵器爱好者纷纷模仿 , 然后就有了一个疑问 , 为什么中国武术中没有类似日本居合道的“纳刀”这种动作?

居合道纳刀的技法动作 , 因为帅气有仪式感 。 也有很多人对于居合道并不特别了解 , 会产生疑问 , 拔刀术真的如同《浪客剑心》里说的那么厉害吗?战斗之前都不出鞘?日本人砍完人直接收刀的吗?说是有血振 , 但是随手一甩就能把血都甩干净?要没甩干净血 , 弄到刀鞘里不是很难清洗?血要干在鞘里不会刀都拔不出来吗?到时候岂不是走到哪里还会有一群大头苍蝇跟着 , 仿佛死亡骑士?所以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日本的居合道的基础常识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居合道著名的拔刀术 , 主要是应付突发情况 , 比如在居酒屋喝酒的时候 , 突然仇家冲上来袭击 , 自然要快速出刀来斩杀对手 。 但是在正面作战的时候 , 拔刀术就没有《浪客剑心》中描写的那么有用了 。 毕竟日本剑道也是出鞘状态进行对抗 , 没有两边从拔刀术开始起手的 。 多一个拔刀动作在正面作战中其实还是嫌慢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而居合道中的“血振”虽然有好几种不同的手法 , 但是无论什么手法自然都是无法完全甩干净刀上的血 , 只能是甩掉大部分的积血 。 只是现在居合道也不会真的砍人 , 刀上都没有血 , 所以省略了擦血的步骤 。 实际上在血振之后 , 是要有一个左手掏怀纸的动作 , 居合道纳刀时 , 刀在鞘口整个拖过去这个动作 , 其实就是擦血的动作 。 左手掏出怀纸后 , 抓着刀刃撸一遍擦掉血 , 扔掉怀纸 , 然后左手扶刀鞘开始收刀 , 用左手给刀背一个指引 。 这样就可以不用看刀鞘就把刀插入鞘中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居合道从出刀到收刀这一整套动作 , 确实很有仪式感也很好看 , 而且听起来也确实挺实用的 。 那么中国古代又都是怎么收刀的?传说中的御猫展昭 , 就有一招以手纳剑术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其实 , 中国古代对于如何收刀 , 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 , 毕竟中国刀剑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 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各式刀剑那么多 , 怎么去制订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有一些不太好入鞘的刀才会特意注明怎么收刀 。 比如《单刀法选》中所记载的明长刀 , 因为长度约为现在一米六左右 , 实在太长 , 常规收刀方法没办法收刀 , 所以特意写了“收刀入鞘势”:此先将左手持刀靶 , 再换手 , 阳掌托挐刀背入鞘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而一般的刀剑 , 就没有特意注明怎么收取 。 即便是武术套路中也很少见到怎么出刀和怎么收刀的动作 。 这一方面因为建国后整理武术套路的时候 , 有一部分是采用过去表演套路 , 本身就没有出刀和收刀的部分 。 另一方面 , 因为现代枪械已经全面淘汰冷兵器 , 过去一些冷兵器实战的小技巧就有缺失 。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中日国情环境的不同 , 中国古代对于出刀和收刀本身也并不重视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大家都知道 , 日本是有武士阶级的 , 在明治维新之前只有华族、贵族、豪族才有姓氏 , 庶民是没有姓氏的 。 所以在江户时期 , 武士的特权其中之一就是“苗字带刀” 。 日语词汇“苗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姓” , 所以武士的身份就体现在有姓和可以带刀上 。 但是这项殊荣也会被授予有重大贡献的农、工、商阶级的人 。 所以当时真正的武士阶级不仅仅是苗字带刀的特权 , 还有更为大的特权 。 当时江户幕府将军德川吉宗的法典《公事方御定书》71条追加条规定 , 当普通百姓以及町人做出令武士难以忍受的“无礼”行为时 , 武士就可以将其斩杀而不会遭受处罚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无礼行为包括:冲撞到武士的身体 , 或是冲撞到其配刀、伞等物的行为 。 或者是 , 不为武士让开道路 , 横穿大名行列 , 坐在比武士更高的地方等等 , 表现出对武士无敬意的行为 。 在犯下以上之类的情况下 , 不为此而向对其责备的武士谢罪 , 或是口吐恶语秽言 , 甚至以武器或相当于武器的东西进行反击 。 有以上行为武士就可以将其斩杀 , 这被称为切舍御免 , 也被称作无礼讨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虽然切舍御免被认为是武士的特权 , 但却不能随意实行 , 毕竟领主也需要平民为其劳动 , 武士没事就杀个平民的话 , 领地里的平民大概都会逃走 。 所以武士斩杀平民后要立即向役所报告 , 然后于自宅闭门思过二十天以上 , 而斩人的刀被视作审讯的证物暂时扣押接受检查 , 而且必须要有证明无礼行为 , 以及针对这种行为进行切舍正当性的人证 。 没有人证来证明对方确实做出无礼行为 , 武士也可能会因此被斩首 。 所以斩人必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 有目击者的情况下 , 去斩人 。 这样当然要摆个好看的姿势收刀给周围的人看看武士老爷的风姿 。 同时因为武士阶级被允许佩刀 , 所以互相之间械斗仇杀也很频繁 , 可能坐那喝酒一言不合就拔刀开片 , 这样自然对于如何快速拔刀会非常重视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但是中国古代对于兵器管理较为严格 , 刀剑虽然很多朝代并不违禁 , 但是在大城市里很多时候都是不允许平民携带兵器的 。 所以一般防身 , 要么选择木棍一类不违禁的武器 , 或者就是就地取材 , 比如武术中的板凳功就是用板凳做武器 。 即使用利刃一般也是短小便携 , 藏在身上看不出来的短刀一类 。 所以 , 刀剑类武器对于快速出鞘都没太大需求 。 在城市里砍人不是军队执行任务或者行刑的话都犯法 , 《水浒传》中鲁达作为小种经略府的提辖官 , 品级大概是六品 , 比县令都高一品 , 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正团级 。 他这么大的官当街打死一个先动手还持械攻击他的平民郑屠户 , 还是个恶霸 , 上面也没人 。 换现在可能也算正当防卫了 , 但是鲁达依然只能选择直接跑路出家当和尚 , 才能避免处罚 。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日本武士那么帅的“纳刀”动作 , 中国古代刀剑入鞘时为何没有?// //

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国情下 , 砍了人 。 根本不需要站在那里还防备对方反扑 , 或者周围是不是有同伙 。 保持警惕还气定神闲的站那耍帅收刀是不存在的 。 怕对方没死彻底反扑 , 直接上去补刀就好了 , 然后赶紧跑路离开可能有危险的环境 。 这时根本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敌人 , 最多急匆匆把刀剑上血先擦一下 , 很多描写或者用死人衣服擦刀 , 或者用鞋底抹一下 。 然后拎着刀先离开现场才是最安全的 。 撤离现场到安全地方了才会检查一下刀上还有没有残留没擦干净的血 , 这时候有条件的话把刀剑洗一下擦干再慢慢入鞘收好 。 所以在中国古代 , 怎么收刀还真不是什么重要的步骤 。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 。 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 , 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