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尔朱荣是北秀容(今山西朔县北)的一个酋长 , 可能是一个鲜卑化的羯人(和石勒同族) 。

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怪 , 不太好听 , 但是尔朱荣长得又白又帅 , 人也很聪明 , 决断能力强 。

尔朱荣 , 字天宝 , 北秀容人也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荣洁白 , 美容貌 , 幼而神机明决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尔朱荣成为尔朱氏的领军人物之时 , 正赶上北魏发生六镇叛乱 。 在那种混乱的背景下 , 尔朱荣开始明正言顺地扩张个人势力 。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

在围剿叛乱的过程中 , 尔朱荣不但公开招降纳叛 , 更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 , 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在尔朱荣的努力经营之下 , 高欢(叛乱势力)、贺拔胜兄弟(政府军)和斛律金(北方少数民族代表)先后投靠尔朱荣;马邑和井陉等地区也被尔朱荣所占领 。 随着叛乱的恶化 , 尔朱荣的胆子越来越肥 , 甚至发展到了擅自杀死肆州刺史 , 并让自己的丛叔尔朱羽生接管肆州 。

时荣率众至肆州 , 刺史尉庆宾畏恶之 , 闭城不纳 。 荣怒 , 攻拔之 , 乃署其从叔羽生为刺史 , 执庆宾于秀容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 我一直认为这是讽刺之语 。 因为平定叛乱之后 , 在平叛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当地武装 , 会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 王朝末年惨烈的逐鹿之战由此展开 。 秦末如此、汉末如此、晋末如此 , 北魏末年也如此 。

六镇叛乱结束之后 , 尔朱荣已经成为了北魏北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一股割据势力 。

野心是逐步培养的 , 当尔朱荣在北部地区无人能及的时候 , 他自然会想着更进一步 。 就在这个时候 , 胡灵太后毒杀孝明帝元诩的消息传来 , 尔朱荣大喜过望 , 立刻高举为皇帝复仇的大旗 , 带兵进入了洛阳城 。

寻属肃宗崩 , 事出仓卒 。 荣闻之大怒 , 谓郑俨、徐纥为之 , 与元天穆等密议称兵 , 入匡朝廷 , 讨定之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进入洛阳城之后 , 尔朱荣不带杀死了胡灵太后及其所立的幼帝 , 还大肆屠杀了洛阳城内的达官显贵两千余人 。 这种野蛮残酷的做法并没有使尔朱荣遭受抵制 , 反而使得尔朱荣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大英雄 。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

搞完洛阳城大屠杀以后 , 尔朱荣率军与葛荣作战 。

葛荣可不是什么软柿子 , 当初北方六镇的叛乱势力 , 在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拼杀和整合之后 , 全部归于葛荣旗下 。 换言之 , 葛荣旗下的军队 , 是北方六镇的精锐部队 , 号称百万虽然名不副实 , 但实际数量也有大约三十多万 。

时葛荣将向京师 , 众号百万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面对这样一支人数众多的边军 , 面对身经百战的葛荣 , 尔朱荣却一战定胜负 。 葛荣被杀 , 这支边军精锐被尔朱荣收编 。

杀死胡灵太后和屠杀洛阳贵族却没有背负骂名 ,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昨天的文章中说过了 , 今天不再赘述 。

葛荣不是等闲之辈 , 也没有什么黑历史 , 为什么会在尔朱荣面前不堪一击呢?

史书在论及这件事的时候 , 总喜欢装神弄鬼:总而言之 , 尔朱荣的军队好像天神下凡 , 所以在近战的时候 , 尔朱荣的军队人手一根木棒 , 打得葛荣的军队哭爹喊娘 。 正因为尔朱荣采用了这种神奇的战术 , 才造就了七千战胜三十万的军事奇迹 。

又以人马逼战 , 刀不如棒 , 密勒军士马上各赍神棒一枚 , 置于马侧 。 至于战时 , 不听斩级 , 以棒棒之而已 , 虑废腾遂也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这种记载其实比小说还夸张 。

如果世上真有这种战术 , 而这种战术是如此地简单明了 , 史书又记录得如此详细透彻 , 后世的优秀将领为什么不积极学习这种战术呢?

尔朱荣之所以能以少胜多 , 决不能从单兵素质的角度来分析 , 甚至不能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 。

尔朱荣并没有超人的格斗能力 , 否则在不久之后 , 他就不会被孝庄帝元子攸带着几十个亲信杀死了;尔朱荣的军队也没有多么了不起 , 否则在得知尔朱荣的死讯之后 , 尔朱世隆(尔朱荣从弟)也不会率军连夜逃出洛阳城了 。 后来尔朱氏重整旗鼓攻打洛阳城 , 也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

帝先横刀膝下 , 遂手刃之 , 安等乱斫 , 荣与天穆、菩提同时俱死 。 ——《魏书》·卷七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尔朱荣

及荣死 , 世隆奉荣妻 , 烧西阳门率众夜走 , 北攻河桥 , 杀武卫将军奚毅 , 率众还战大夏门外 。 ——《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尔朱兆等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

尔朱荣之所以能打败葛荣 , 主要是因为他在洛阳城屠杀了两千余北魏的达官显贵 。 如果尔朱荣不这样做 , 他应该没机会战胜葛荣 。

如果尔朱荣只是除掉了执政官胡灵太后及幼帝 , 却没有伤及洛阳的达官显贵 , 那么尔朱荣就仍然是北魏的旧秩序维护者 。

可尔朱荣屠杀了两千余达官显贵 , 已经不可能再与北魏旧秩序握手言和了 。 在这种背景下 , 尔朱荣与六镇叛军之间的战争 , 就不再是“敌我矛盾” , 而是“人民内部矛盾” 。

六镇反叛势力之所以齐聚于葛荣旗下 , 只是为了报团取暖 , 对抗强大的北魏中央政府 。

可随着尔朱荣的大肆杀戮 , 北魏已经积重难返 。 对于此时的反叛势力而言 , 既然已经推翻了矛盾主体 ,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瓜分蛋糕 , 重新构建新秩序 。

既然要重新构建新秩序 , 就一定要尽快选一个靠谱的领导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尔朱荣的号召力显然远胜于葛荣 。

而且尔朱荣的手下有着许多六镇叛军中的豪杰人物 , 比如高欢和贺拔岳兄弟等人 。 有了这些人的现身说法 , 六镇叛军自然会认为:跟着尔朱荣比跟着葛荣强 。

这也是葛荣为什么会在一次失败之后就再无翻身之力的原因 , 并不是因为他的手下都是乌合之众 , 而是大家认为追随葛荣不如追随尔朱荣 。

如果失去这个背景 , 尔朱荣只是作为北魏新任执政官 , 他是很难打败葛荣的 。 就算尔朱荣勉强打败了葛荣 , 那三十多万边军也不会轻易溃散 , 因为那是一支精锐部队 。

如果尔朱荣不用屠杀洛阳达官显贵的方式与北魏决裂 , 那他必然要和洛阳城内的达官显贵达成合作协议 。 这样一来 , 尔朱荣就只能以旧秩序维护者的身份四处平叛 。 可叛乱才是那个时代的潮流 , 北魏中央政府显然站在了这股潮流的对立面 。

我们无法还原葛荣在六镇叛军中的地位 , 但无论我们如何高估葛荣 , 他应该也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领袖 , 而非大权在握的统治者 。 他或许有较强的能力 , 却没有较强的势力 。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

通过上述分析 , 我们勉强可以解释尔朱荣打败葛荣的原因 , 却无法解释尔朱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

尔朱荣并没有被逼到死角 , 他完全有机会和时间 , 投入更多的兵力与葛荣决战 , 没有必要亲率七千军队与葛荣决战 。

尔朱荣之所以敢这样做 , 我的判断是:他对自己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都很自信 。

所谓政治手腕 , 就是说尔朱荣有信心可以通过一场辉煌的胜利 , 让六镇叛军迅速归拢到自己旗下;所谓军事能力 , 就是尔朱荣有把握在局部击溃葛荣 。

大家千万别被七千和三十万这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给吓住 , 在具体战场上 , 悬殊不可能这么大的 。

换言之 , 空间是有限的 。 如果一个空间只能容纳一万人 , 别说葛荣有三十万军队 , 就算他有三百万又能如何?

尔朱荣的自信就在于:他相信自己可以在一个局部战场上 , 用优势兵力击溃葛荣所部 , 然后兵不血刃地招降三十万军队 。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

正如我军战神粟裕大将一样 , 虽然我军总兵力长期处于劣势 , 可粟裕大将总是能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 , 用以多打少的方式吃掉一股又一股敌军 , 这就是将领军事能力的体现 。

很显然 , 尔朱荣认为自己比葛荣出色 , 在局部战场上一定是自己的军队占优 。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 , 我们很难想象尔朱荣会甘冒奇险 。

尔朱荣的部下显然也对自己的主帅充满信心 , 否则他们绝不会跟着尔朱荣去送死 , 毕竟敌我双方在数量上相差太悬殊了 。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七千战胜三十万

细说北魏枭雄尔朱荣的崛起之路:恰逢乱世乘风起 , 七千战胜三十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