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天地英雄气 断肠铸忠魂

6月29日一早 , 我们光明日报“再走长征路”小分队 , 来到湖南永州市道县四马桥和蚣坝镇 。 在这里 , 我们为您讲述一位长征路上感天动地的英雄陈树湘 。

“几个人抬着担架路过前面的麒麟庙 , 在树下休息 , 只晓得担架上的人是个红军 , 不晓得是师长 , 他就在担架上把自己的肠子拿出来咬(绞)断了 。 ”站在英雄壮烈牺牲的地方 , 今年86岁的许瑛老人向我们讲述当年的场景 。

老人家住麒麟庙附近 , 他是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 , 尽管有些耳背 , 说起这件事情却毫无窒碍 。

临危受命:“任务艰巨 , 九死一生”

道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 ,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 1934年11月 , 红军主力相继进入道县境域 , 由此拉开了戗渡湘江的序幕 。 与此同时 , 敌人也企图通过前堵后追 , 南北夹击 , 围歼红军于湘江之侧 。

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 红三十四师临危受命 , 担任全军后卫 , 掩护主力红军戗渡湘江 。

“任务艰巨 , 九死一生 。 ”1934年11月26日 , 在红三十四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上 ,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严肃地说 。 参谋长刘伯承也语重心长地告诫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等人:“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 , 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 , 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 , 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我们坚决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 , 为军团争光!”陈树湘等人接到命令后庄严宣誓 。

平生铁石心 , 忘家思报国 。 陈树湘深知 , 他所面临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 由此 , 绝命后卫师浴血奋战的大幕徐徐拉开——

血洒潇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4年12月 , 陈树湘在戗渡牯子江时 , 突遭江华县保安团伏击 , 腹部中弹负伤 。 “为了防止包扎伤口的绷带滑落 , 他就将渔网缠在腹部 。 ”在四马桥镇小周塘村红三十四师馒头岭战斗旧址 , 说起陈树湘的英勇事迹 , 道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提供了史料研究情况 , “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的重要活动点有13处 , 光我们道县就有8处” 。

“这个山洞就是陈树湘的养伤地 , 长约两公里 , 当时这个洞口是朝上的 , 所以比较隐蔽 。 ”四马桥镇政府的陈英盛指着一处岩洞对采访人员说 。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 , 林木幽深 , 陈英盛所说的岩洞就隐在两旁的竹林间 , 洞内湿滑 , 冷意森森 。 据周镜忠介绍 , 陈树湘在洞中前后养伤5天左右 。 有当地百姓感念红军是自己的队伍 , 还安排一名10岁的小男孩悄悄送红薯饭和草药给陈树湘疗伤 。

然而 , 12月17日 , 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又派人满山满岭去搜红军 。 因弹尽粮绝 , 陈树湘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洪都庙)不幸被俘 。 “后来他不见(被俘)了 , 我爷爷和爸爸都很难过 , 虽然不晓得他的身份 , 可晓得红军都是好人 , 他们宁可自己饿肚子也绝不戗老百姓 。 这个故事我们要一辈辈地讲下去 , 现在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先给红军扫墓 。 ”当年送饭的小男孩早已故去 , 他的儿子、今年70岁的周玉生老人一直遵循着父辈的谆谆教导 。

“敌人把陈树湘用担架抬到布铺 , 当时这里是保安团第一营的办公地点 , 何湘就住在隔壁的药铺 。 他闻讯赶来 , 企图送医送食劝降陈树湘 , 都被拒绝了 。 ”张国平的父亲张隆盛当年就在布铺里工作 , 张国平也是从父亲的同事那里听说了当时的情景 。 在木房林立的老街上 , 当年的药铺早已消失不见 , 只有旁边的布铺矗立在这里诉说着悠悠往事 。

接下来是更为悲壮的结局 。 据道县文联主席、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唐小峰介绍 , 许瑛的哥哥许杰曾目睹了陈树湘“断肠”后的惨烈景象:担架上的陈树湘衣衫破烂 , 右手因绞断肠子而沾满了血 。

“陈树湘在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后 , 敌人将他的头割下 , 在道县县城示众近两天 , 后又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青山处处埋忠骨 , 何须马革裹尸还 。 小吴门是陈树湘出生的地方 , 他最终却以这种悲壮而惨烈的方式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 。 而那一年 , 他才29岁 。

是什么让陈树湘毫无保留地投入革命事业 , 即使危难加身也从不犹豫?是什么让他宁可断肠而死 , 也绝不做俘虏?是什么让6000将士勇于担当、浴血奋战 , 用血肉之躯铸就“绝命后卫师”的威名?是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 , 是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 , 是信仰的力量!

“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树湘留下的铮铮誓言 , 如在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