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军事不成功,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却给予高度评价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 , 获得后世的高度赞扬 。 唐肃宗时期 , 诸葛亮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 , 《三国演义》更是把诸葛亮塑造成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 。 后世名人对诸葛亮军事才干做出过高度评价的 , 更是数不胜数 。

然而 , 实际上 , 诸葛亮时的军事能力还真不怎样 , 在军事上所取得的成就 , 其实是不高的 。 他北伐五次 , 基本上是劳而无功 。 劳而无功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 , 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 。 就算他被人津津乐道的蜀国战略规划“隆中对” , 由于关羽失荆州 , 以及数次北伐劳而无功 , 也被证明是有问题的 。 连伟人也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说:“其始误于隆中对 , 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 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 , 安得不败 。 ”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却给予高度评价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 , 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 , 却给予高度评价// //

(诸葛亮剧照)

既然诸葛亮军事成就乏善可陈 , 军事才干比较一般 , 为什么他却获得后世那么多的高度评价呢?

一、诸葛亮有极高的“武德” 。

“武德”这次词 , 今天的理解和古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 今天我们说一个将领有“武德” , 是说他打仗是为了正义而战 , 是说他战场上不滥杀无辜 , 侵扰百姓等等 。 但是在古代皇权社会里 , 对“武德”的理解不是这样的 。

古代皇权社会认为 , 一个将领有“武德” , 就是他虽然手握重兵 , 但是绝不拥兵自重 。 绝不因为手中有兵 , 威胁皇帝的安全 。

古代的皇帝总是希望大将能够打胜仗 , 但又总是害怕大将手里的权力太大而不受控制 , 并因此造反 。 所以 , 对带兵的大将 , 总有很多限制 。 比如派遣监军 , 比如轮换将领 , 比如预授阵图等等 。 然而 , 就算这样做 , 也杜绝不了大将拥兵造反这样的结果 。

而诸葛亮当时在蜀国可以说拥有绝对的兵权 , 刘禅也没有任何限制诸葛亮兵权的措施 。 诸葛亮但凡有那么一丝想造反的想法 , 他早就当了蜀国的皇帝 。 但是 , 诸葛亮虽然兴兵五次北伐中原 , 却从来没有任何要拥兵自重的行为 。 这就是诸葛亮的“武德” 。

唐肃宗的时候 , 之所以要把诸葛亮列入“武庙十哲”之中 , 就是因为诸葛亮极为忠诚这一点 。 唐肃宗也是有感而发 。 当初唐玄宗那么信任安禄山 , 可安禄山却造反了 。 如此一比较 , 可见安禄山的“武德”是极为低下的 。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却给予高度评价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 , 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 , 却给予高度评价// //

(马谡剧照)

二、诸葛亮为政治收敛军事才华 。

诸葛亮的军事才干实际上是很高的 , 对战争也是有很高的阅读能力的 。 但是 , 为了政治上的安定团结 , 他常常努力收敛自己的军事才华 。

比如在第一次北伐中 , 当马谡失街亭后 , 本来诸葛亮并不是没有再战的机会 。 但是 , 由于当初大家都对诸葛亮任用马谡为先锋 , 造成街亭失守这件事很不满 。 如果诸葛亮再打下去 , 将士们的怨气可能更加大 。 而且 , 像魏延这样的大将 , 因为没有被选为先锋 , 心中不满 , 肯定还会故意捣乱 。 这样一来 , 蜀国军队里的团结就很成问题 。 诸葛亮认为 , 保持内部的团结比打胜仗更重要 。 因此 , 他选择了退兵 。

再比如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 , 李严负责押送粮草 , 因为他不能及时把粮草送到 , 于是谎称没有粮草了 。 诸葛亮当时明知道他在说谎 , 可是依然按他说的 , 选择退兵 。 因为李严曾和他是刘备选定的两个辅政大臣 , 如果他处罚李严 , 肯定会有人说他争权夺利 。 为了团结 , 诸葛亮宁愿选择牺牲军事 。

因为诸葛亮在任何时候 , 都重视内部的团结 , 因此 ,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 , 整个蜀国基本上没有内部斗争 。 这也使得诸葛亮能够持续不断北伐 , 不出现任何杂音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诸葛亮这方面的军事能力 , 也是很突出的 。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却给予高度评价

诸葛亮军事不成功 , 为何后世对他的军事才干 , 却给予高度评价// //

(魏延剧照)

?三、诸葛亮追求的“十全”战争有远瞻性 。

从战功及用兵奇谋来说 , 诸葛亮确实不能和白起、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相比 。 但是 ,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 他追求的是“十全”战争 。

所谓的“十全”战争 , 就是确保整个战场高度精密配合的战争 , 先锋、中军、侧翼、粮草 , 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 , 及时到位 , 这样才能打胜仗 。 如果某一方面不到位 , 诸葛亮宁愿不打 , 也不愿意冒险 。

比如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 就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成分 。 这样打 , 也有可能夺取关中 , 也有可能大败溃逃 。 胜利当然不说了 , 失败的后果是严重的 , 就是很可能激起蜀国反弹 , 乃至于被灭国 。

包括第四次北伐 , 李严说粮草运不到 , 诸葛亮除了考虑政治因素外 , 同时也是害怕后勤保障不到位 , 影响战争推进 。

诸葛亮追求的这种“十全”战争 , 并非毫无道理 。 现代化的战争 , 其实就是一种“十全”战争 , 是一种各种因素协调配合的结果 。 只不过 , 当时蜀国确实还不具备打这种战争的能力 。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 , 虽然显得有些超前了 ,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 。 诸葛亮就算北伐了五次 , 五次失败 , 蜀国依然没有崩溃 。 这也算是诸葛亮军事的一种巨大成功吧 。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