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演义品读——三国曾被演义

张松献图 , 出现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 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 , 这个事件出现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益州牧刘璋得知张鲁即将进犯益州 , 连忙召集手下商议对策 。 益州别驾的张松表示愿意亲自前往许都说服曹操进攻张鲁 。 刘璋大喜 , 遣张松出使许昌 。 那知道此时的张松已经“暗画西川地理图本藏之” , 打算到了许昌后将此图献给曹操 。 谁知张松来到许都后言语莽撞 , 加之形象猥琐 , 令曹操心中不快 , 很快发生了语言冲突 。 曹操一怒之下 , 将张松赶走 。 在返回益州途中 , 张松途径荆州 。 在诸葛亮的精心谋划下 , 张松受到隆重款待 , 张松深受感动 , 将地图献给了刘备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张松献图 , 为刘备、诸葛亮以后占领益州奠定了基础 , 作用非常巨大 。 不仅如此 , 张松暗中投靠刘备 , 等于在刘璋阵营中埋下了一颗钉子 , 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不过 , 这个故事也有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 。 从小说的描述来看 , 张松献图的的首选并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 可以这么想象 , 如果曹操对待张松好一点的话 , 这图也就不是刘备的囊中之物了 。 因此 , 张松的动机就显得令人怀疑 。 清人毛宗岗在该回的夹评中曾经指出:张松的行为其实就是卖主求荣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还原历史--三国不是演义

张松出使曹魏 , 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 , 但是时间与小说中有所不同 。 小说中张松出使的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 , 历史上张松的出使时间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 这也就意味着小说家将这个历史事件推后了三年 。 而且 , 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是大相径庭 。 历史的真相大意是这样: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刘璋为讨好曹操 , 派遣手下的中郎将阴溥及侄子刘瑁出使许昌 。 曹操授予阴溥振威将军一职并将刘瑁委任为平寇将军 。 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 刘璋又派张松的哥哥别驾从事张肃出使 , 曹公拜张肃为广汉太守 。 到了第二年 , 曹操发动进攻荆州的战役 , 并很快拿下了荆州 。 这时 , 刘璋又一次派遣手下面见曹操 , 地点是在荆州 , 而并非许昌 。 刘璋派出的使者便是别驾张松 。 这段史实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刘璋是因为为了应付张鲁而交好曹操的情节大不相同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张松在曹营的境遇 , 与小说中描述的倒是有几分相似 。 由于张松“为人短小 , 放荡不治节操” , 引起曹操反感 。 另一方面 , 曹操在荆州战场顺风顺水 , 骄傲自满 , 没有将张松所代表的益州刘璋集团放在眼里 , 因此自然怠慢了张松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史书中记载 , 此次张松的出使 , 曹操仅仅拜张松为比苏令 。 也就是比苏县令 , 令张松非常不满 , 史料中说的“(张)松以是怨公(曹操)”即为此意 。 回到益州后 , 张松一直在刘璋面前贬低曹操 , 并建议刘璋与刚刚夺取荆州四郡的刘备结盟 , 这也为后来刘璋寻求刘备支援埋下了伏笔 。

不过 , 从这段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 首先张松并没有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暗藏地图出使曹魏;其次 , 张松也并没有一开始就打算出卖刘璋去投靠曹操 , 他是作为刘璋的使者去拜见曹操的 , 打算完成的也是巩固双方关系的任务而并非为了对付张鲁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张松离开曹营后 , 有没有去见刘备呢?这个记载不见陈寿的《三国志》 , 只是在三国吴人韦昭《的《吴书》中有一段记载:

(刘)备前见张松 , 后得法正 , 皆厚以恩意接纳 , 尽其殷勤之欢 。 因问蜀中阔狭 , 兵器府库人马众寡 , 及诸要害道里远近 , 松等具言之 , 又画地图山川处所 , 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三国演义》中张松献图的故事应该就是出自这个记载 。 不过 , 对于这个记载的真实性 , 宋人司马光深表怀疑 。 司马光所著《通鉴考异》中指出:张松献图的这个细节不见于《三国志》、《后汉书》等资料 , 《吴书》的记载是只不过是个以讹传讹的故事而已 。 后世史学家也大都认为这个所谓张松献图的故事是虚构虚构出来的故事 , 并不是历史的真实 。 因此可以做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历史上的张松不仅没有给刘备献过益州地图 , 也没有到过荆州去见刘备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不过 , 尽管历史上的张松既没有见过刘备 , 也没有给献过图 , 但益州的易主 , 却与张松有着密切的联系 。 张松回到益州后 , 不断在刘璋面前诋毁曹操 , 力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 , 与刘备结交 。 不久后 , 刘璋派出了法正担任使者出使荆州 。 法正回来后 , 在刘璋面前称赞刘备 。 此后 , 刘璋又再次派法正出使荆州 , 同时还派孟达送兵数千帮助刘备 。 在刘璋的眼里 , 他与刘备的同盟关系从此正式确立 。 但刘璋做梦也没有想到 , 这是张松、法正精心策划的推翻刘璋、奉迎刘备作为益州之主的计策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 曹操打着进攻张鲁的名义向汉中地区进发 , 遭到以马超、韩遂为首的西北割据势力的顽强抵抗 , 关中大战爆发 。 远在益州的刘璋又听从了张松的建议 , 邀请刘备进入益州 , 结果引发了益州争夺战 , 刘璋苦心经营二十年的益州也变成了刘备的盘中餐 。

张松在益州身居高位 , 为什么还要一心推翻故主刘璋呢?张松之所以会背叛刘璋 , 是由于刘璋的无能造成的 。 张松虽然被刘璋重用 , 但却认为刘璋根本无法守住益州 。 因此 , 张松将希望寄托在刘备的身上 , 意图利用刘备来稳定益州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经典回味——三国可以更好看

对于张松的所作所为 , 王夫之曾嗤之为“不忠不智之徒” 。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 这种行为却被作者所认可 。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张松之口 , 对此做了一番辩解 。 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的煞费苦心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 对于“卖主求荣”和“良臣择主而事” , 作者有着双重标准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大家都知道 ,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 , “帝蜀寇魏” , 凡是与刘备沾边的人物和事件 , 作者往往是大力的渲染、颂扬 。 凡是曹魏、孙吴集团的 , 作者都贬低、挖苦 。 张松投靠的是作者心目中的明君刘备 , 因此 , 他的所作所为都能得到作者的理解、原谅 。 作者并没有理会张松在历史上究竟是不是个卖主求荣之辈 , 而是按照“良臣择主而事”的标准来刻画张松这个人物形象 。


被曹操赶走后,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原因并不复杂

被曹操赶走后 , 张松为何决定投靠刘备 , 原因并不复杂// //

不过 , 小说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吗?没有 。 前文提到 , 清人毛宗岗的意见就极具代表性 , 在毛宗岗这个点评家的眼中 , 尽管罗贯中对张松的形象进行了种种维护和拔高 , 但仍然被毛宗岗一眼看破:张松就是个卖主求荣的小人 。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通鉴考异》、《三国演义》